劉坤
摘? 要:“課程思政”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是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本文從課程思政的背景、現(xiàn)狀和可行性入手,闡述了課程思政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融合滲透的價值,并進一步提出了足球課程所蘊含的課程思政目標,以及思政元素在足球課程建設中的應用,加強各高校足球體育教師對“課程思政”的理解與認識,為“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在足球體育教學實踐中落地提供參考。
關鍵詞:課程思政? 足球? 融合? 滲透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10(a)-0114-04
Abstract: The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Starting from the background, present situation and feasibility of th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value of the integration and infiltration of th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th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oal contained in the football course,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ootball courses, 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football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ducation ide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the practice of football sports teaching.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Football; Integration; Infiltration
1? 課程思政實踐的背景
“課程思政”是最近幾年提出的新的綜合的一種高校教育理念,其目的是為了構建各學科和思想政治課程相同目的的思政育人體系,強調(diào)了各學科與思想政治課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關注全體學生、教育全過程、全學科的育人格局,重視教育質(zhì)量和育人功能的提升[1]。在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座談會上習近平總共書記提出:“要堅持顯性與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充分挖掘其他課程中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充分體現(xiàn)全方面、多角度育人。”在上述背景和思想指導下高校體育作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其改革也勢在必行。因此,在體育課中挖掘思政元素,將思政教育與體育課堂教學相結合,促進學生體育基本知識、自主學習能力、體育道德等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成為有效探索課程思政與體育融合、滲透的重要途徑。
2? 課程思政實踐的現(xiàn)狀
在“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指導下,上海首先把德育納入到教育綜合改革類重要項目,逐步探索從思政課程轉變?yōu)檎n程思政的教學改革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四屆學術年會圍繞思想政治教育為中心展開研討,該研討會的核心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體系創(chuàng)新,主要研究了思政課程如何利用教學方法的改變轉變?yōu)檎n程思政,提出了“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和教育理念。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課程思政把思政教育作為主旋律,把課程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這里的“課程”包括了傳統(tǒng)的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人文通識教育及其他所有專業(yè)課程,涵義廣泛。目前課程思政教育理念要求高校在所有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學和實踐過程中,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都體現(xiàn)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實現(xiàn)潛移默化的隱性思政教育功能。與思想政治課專門育人的顯性思政教育功能相配合,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建立全方位、全過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綜合體系。就目前而言,“課程思政”主要在我國高校開展,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其主要目的是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 足球課課程思政實踐的可行性
把思政教育融入體育教學也是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精神、提高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徑。體育學科本身的德育資源和人文精神就有其獨特性。體育的學習過程不僅是學習技術、強身健體的過程,還應當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和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過程[2]。足球運動蘊含著獨特的規(guī)則意識、愛國主義、團結合作、頑強拼搏等思政元素,將這些思政元素融入教育過程中是完全可行的。“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笔敲珴蓶|同志在《體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的,加強對體育精神的挖掘,對學生身心發(fā)展、增強學生信心、養(yǎng)成良好健康行為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而這些內(nèi)容的體現(xiàn)又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3]。在足球課教學中開展好課程思政,充分挖掘足球運動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把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頑強拼搏等融入教學,在潛移默化中實現(xiàn)全過程育人目標,對于促進大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新時代所需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3]。
4? 足球課程蘊含的思政教育目標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zhì)和優(yōu)秀體育品德,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激情。通過專項素質(zhì)的練習,學生掌握1~2項具有較高水平的體育技能和專業(yè)知識,增加學生溝通能力與團隊協(xié)作能力,提高集體榮譽感和競爭精神,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
通過學習足球公選課,學生會達成如下3個目標。
(1)足球運動本身就有很強的鍛煉價值和極具觀賞的價值,經(jīng)常參與足球運動可以增強身體素質(zhì),培養(yǎng)勇敢、頑強、團結合作的品質(zhì),并可以此為手段,促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
(2)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足球知識、基本技能和體能鍛煉方法,積極參加校內(nèi)外的足球比賽,提高自身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zhì),掌握足球基本規(guī)則和比賽知識,具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生在足球運動中能夠掌握科學的練習方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享受到足球運動帶來的喜悅及樂趣,讓學生了解掌握足球基本技術、戰(zhàn)術,提高實戰(zhàn)能力,在實踐中提高組織、管理、協(xié)作等能力,能具備較高的技戰(zhàn)術水平、團隊意識、協(xié)作能力,以及敢于拼搏、勇于擔當、樂于奉獻的精神,具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
5? 足球課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在課程實踐中的融合
5.1 培養(yǎng)誠實守信、遵守規(guī)則的社會意識
體育課課堂常規(guī)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通過對學生進行課堂常規(guī)、課堂紀律、誠實守信、文明禮貌等教學,讓學生能夠自覺遵守課堂紀律,嚴格要求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通過足球規(guī)則的介紹,讓所有學生了解規(guī)則、遵守規(guī)則,因為規(guī)則才能造就平等的舞臺并帶來公平和秩序,這是規(guī)則的意義所在。讓學生懂得“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在現(xiàn)代文明社會中規(guī)則是十分重要的,規(guī)則意識的強弱也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學生通過學習規(guī)則可以加強自身的規(guī)則意識,自身素質(zhì)也會逐漸提高,延伸到課外也會增加公民規(guī)則意識,社會的文明程度就越高,社會運行越有序,成本就越低。
5.2 培養(yǎng)理性愛國精神
中國足球一直以來成績比較低迷,在亞洲地區(qū)乃至世界上水平不高是無法忽視且令人深刻反思的事實。但歸咎其原因是深層次的、多樣性的,既存在足球項目管理體制的問題,也有教育體制所產(chǎn)生的深度的決定性影響。所以不能單純地詆毀中國足球,要有力地支持和理解成績不佳的中國足球,這是目前急需培養(yǎng)的自尊自愛的基本素質(zhì),是亟待明確、提煉與提升的民族精神,是理性愛國的一種表現(xiàn)。更值得教師重視的是,中國足球的興衰并不僅是競技層面上的意義,而有其顯著的精神屬性及重大的社會意義。足球運動的真諦不能僅僅停留在競技層面,更應該在于增強體質(zhì),培養(yǎng)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精神,將這種理念傳達給每一位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標,讓積極向上的足球文化成為中國人民實現(xiàn)中國夢的正能量。
5.3 培養(yǎng)集體作戰(zhàn)、團結合作的精神
足球運動是一項集體運動,是所有運動員和教練員完美配合的一項運動,是體現(xiàn)團隊合作能力的運動。所以,只有發(fā)揮團結合作精神,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在平時教學比賽中如果每個學生拿到球都自己在帶球,從來不顧別人,一直不傳球、不配合直到丟球,這樣自己的隊伍很難取得勝利,自己的隊友也很難從運動中獲得成就感和參與感,最終會導致所有人失去對足球的興趣。如果在教學比賽之前將團結合作的精神著重強調(diào)和說明,講清楚集體作戰(zhàn)的作用,比賽中相互協(xié)作、相互鼓勵才能發(fā)揮更大的能量。在過人練習以及二過一、三過一等團隊戰(zhàn)術的教學時,充分突出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讓每一次練習都重視配合,哪怕個人能力再強,沒有團隊精神也是無濟于事的。告誡學生在今后比賽中團結一致、相互協(xié)作、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理解、團結一心,才能迸出最強的力量。
5.4 培養(yǎng)具有頑強勇敢、堅持拼搏的體育精神
足球運動是世界上第一大運動,它之所以有這么大魅力,是因為它的整個比賽過程總是充滿了懸念,以弱敵強、以少勝多的例子屢見不鮮。人們常說“足球是圓的”。其中含義就是說在足球運動中沒有絕對的強者,任何結果都有可能發(fā)生。在比賽中隊員一次情緒失控、一次小小的失誤,或者裁判的一次誤判都有可能改變整個比賽走勢。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除了教學生體育技能外,更要教會學生順境之時不能松懈,逆境之時不可放棄,得意之時不能忘形,輸球之時不能失態(tài),應具有勝不驕、敗不餒的體育態(tài)度。在教育教學中,充分利用足球這一特殊的教學內(nèi)容,通過比賽等形式來磨練學生的意志,培養(yǎng)他們成為具有頑強勇敢、堅持拼搏的體育精神和高尚體育道德的人。
5.5 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和臨場應變能力
在實際足球教學過程中,可以很容易發(fā)現(xiàn)學生在踢教學比賽時通常特別簡單,往往來球就是一腳,踢到哪算哪,毫無戰(zhàn)術思想可言,也沒有任何體系可言,只依賴幾個技術好的隊員單打獨斗。針對這種現(xiàn)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該要求學生學會用腦思考著踢球,培養(yǎng)他們運用戰(zhàn)術去踢球。運用適當?shù)膽?zhàn)術,才能出奇制勝、以弱勝強。平時教學中多采用教學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學會踢球要動腦筋、積極思考,還要把自己的聰明才智運用到戰(zhàn)術中去。在足球運動的課堂教學中應教會學生智力和體力相結合,運用合理得當?shù)膽?zhàn)略戰(zhàn)術,才會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最終獲得勝利。
足球戰(zhàn)術的使用,還能讓學生理解到無論是文化知識的學習還是足球運動的比賽,都必須學會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才能把事情辦好。一個人無論是學習、踢球還是今后走向社會,不僅需要“勇”,還應具備“智”,只有“智勇雙全”的人才能把聰明才智應用到實際的學習和工作中去,用更好的成績來證明自己,體現(xiàn)自身的價值。所以,在足球課堂中通過教授學生應用戰(zhàn)術,能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和臨場應變的能力。
6?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背景下,將“課程思政”融入高校足球課程教學中,實現(xiàn)足球基本技能、足球運動參與和思想政治教育三者之間的有機融合,有復雜性和艱巨性特征,是未來高校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趨勢。因此,高校體育教育教學工作者應積極實踐開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課程思政”的融合與滲透,以新時代發(fā)展潮流和趨勢為方向,根據(jù)“立德樹人”的主要教育理念,不斷探索適合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的方法和手段,從而促進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協(xié)同效應的充分發(fā)揮。
參考文獻
[1] 劉凱,隋曉航.課程思政背景下大學生社會體育實踐方法與途徑——以南陽理工學院為例[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1):78-79.
[2] 楊如麗.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研究[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3(3):76-79.
[3] 于朝陽,李思敏.高校體育課程中加強德育的探究和實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5):148-151.
[4] 郭秀清.課程思政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的融合與滲透[J].當代體育科技,2019(21):76-77.
[5] 歐陽慧敏.基于“課程思政”的大學生生態(tài)文明教育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9.
[6] 常益.大學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