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靜
(河北省永清縣管家務回族鄉(xiāng)初級中學,河北 永清 065600)
初中作為培養(yǎng)國家技術工人的重要陣地,就是要在信息時代多培養(yǎng)有文化有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因此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對于提高初中學生的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初中各個年級的授課計劃中都有信息技術課程,各個學校都有了一套相對穩(wěn)定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但是,學生進入初中之前對計算機的掌握程度差異很大,另一方面社會對計算機的認可度提高,但是目前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存在一些問題。
大部分初中都讓各年級學生參加計算機等級考試,而且把它與學生畢業(yè)證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在只有短短一學期的有限教學時間內,教師面對學校下達的等級考試合格率的要求,而不得不忽略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片面追求考試合格率。考證考什么,教師就教什么,而學生為了順利拿到證書,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與考試相關的學習中去,如大量題庫的練習等等。這常導致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用學過的計算機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計算機基礎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理論是基礎,時間是手段,應用是目的。
目前,很多初中只注重上機操作,根本不講理論,或者上單純的理論課。學生有的聽得云里霧里,不明白,有的聽懂了,但到了自己需要操作時就無所適從了。
計算機軟硬件更新速度是非??斓?,而我們的教學內容往往跟不上發(fā)展的速度。學生有時學習的是無用的舊的知識,學生積極性自然會下降。另一方面,部分初中計算機基礎的教學,僅僅是教會學生如何操作,滿足于“學會”層次,而忽略對學生計算機信息素養(yǎng)意識的培養(yǎng),沒有達到“會學”層次。教學中沒有激發(fā)學生用計算機解決一些基本的問題,沒有教學生如何有效的使用計算機。因此,造成學生覺得沒有學到什么有用的知識,覺得學習計算機沒有用,挫傷了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
由于初中學生入學前對計算機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如果采用“一刀切”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無疑會造成兩極分化的局面。層次較高的學生“吃不飽”,埋怨計算機基礎課程是浪費時間,使其學習興趣下降,有的則轉移到打游戲上去了。有的學生層次較低,學生“吃不了”,對計算機課程產生畏懼心理,產生厭學情緒。如果教師使用簡單的教學方法,這樣的課堂,必定是“亂轟轟”或者“靜悄悄”,其效果可想而知。
由于上述各種原因,看似簡單的計算機基礎課程但實際教學效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因此,初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去做:
教學內容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要素。初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首先應優(yōu)化、更新教學內容,改變過去只注重計算機等級考試的觀念,從根本上緩解考試合格率給教師帶來的壓力。在明確培養(yǎng)目標的前提下,確定必要的知識單元,分層次將它們組成課程。在課程安排上,要讓教師有足夠的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深入掌握計算機應用能力。
其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要與學科知識整合。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工具課,學習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目的是學會這種工具并為學科服務。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要精講多練,給學生提供足夠的上機操作機會,讓學生在操作中理解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素養(yǎng)和創(chuàng)造能力。要根據(jù)各自學科特點,將計算機基礎課程融入學科課教學中,用計算機去解決學科課中的問題。
教學方法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方法,它關系到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目前,對初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tǒng)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為了更有效的實施教學,使教學最優(yōu)化,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應考慮多種方法的結合。教學方法與手段要服從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內容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與方法。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集中授課和上機輔導兩個環(huán)節(jié)是主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其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目前使用得比較多的是“計算機+屏幕投影”和“電子教室”兩種方式,這兩種教學方式雖然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改善,但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造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因而有一定的狹隘性。當今流行的比較有效的是采用網絡教學法,通過建立課程知識點的專題學習網站,學生通過網絡可以查到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特點有選擇地學習,促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
初中計算機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平時的課堂教學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要求,尤其是那些對計算機特別愛好的學生。在追求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的今天,要充分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向健康的方向引導、培養(yǎng),是每個教學人員要充分考慮的問題。在平時的教學之外,要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一些課外實踐活動,組織一些興趣小組,開展一些技能競賽的活動。例如,文字錄入比賽、設計節(jié)日賀卡、電子表格計算、PPT課件設計等等。通過這些課外實踐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集體主義精神、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以點帶面,以少數(shù)帶多數(shù),全面促進大家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