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露萍
摘? 要: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兩項重要內(nèi)容,閱讀是學生理解、感知文字的主要手段,而寫作是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高級階段,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所在,在教育實踐過程中教師應當找出二者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使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鑒于此,文章立足于初中語文教學,分析閱讀與寫作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探討二者有效結合的策略,為閱讀與寫作相關教學研究添磚加瓦。
關鍵詞:閱讀與寫作;結合;策略
閱讀與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閱讀是學生獲取語文知識、感受語言魅力的最直接的手段。通過閱讀,學生可以學習如何遣詞造句,可以深入體會文章的主旨思想,良好的閱讀能力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不斷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基石。而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最終要體現(xiàn)在寫作上,寫作則是對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考量,二者之間聯(lián)系緊密,教師應準確認識到這種聯(lián)系,并將其帶到語文教學中,生成高效的閱讀與寫作教學。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積累習慣
我們知道,語文的學習離不開點滴的積累,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好詞佳句往往會產(chǎn)生摘抄整理的愿望。教師應順勢培養(yǎng)學生這一興趣習慣,豐厚的積累是寫作的堅實基礎;同時,要引導學生在不斷的閱讀過程中獲得知識與經(jīng)驗,并運用到寫作中的能力。
例如,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極為重視學生積累習慣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個積累本,在進行課內(nèi)或者課外閱讀的時候,遇到好詞佳句就及時摘錄下來。在課堂上我要求他們將積累本與課本一起使用,將課文中的重難點或者擴展的知識也在積累本上進行整理。比如,我在進行新聞版塊——《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等幾篇新聞類文章的教學時,先是帶領學生朗讀課文,讓學生找出新聞稿與其他類別文章的不同之處。學生們經(jīng)過討論說出了新聞稿多使用陳述句,表達清晰明了,主旨突出等特點,最后我做總結時并讓學生將新聞稿的特點整理到積累本上,學生們整理的知識點,在日后的新聞寫作練習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積累習慣,更要培養(yǎng)學生辨別摘抄的能力。積累不是一股腦地全盤抄寫,而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積累是閱讀與寫作之間的橋梁,教師要使這架“橋梁”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地發(fā)揮。
二、發(fā)揮“讀后感”的積極作用
“讀后感”是小學語文教師經(jīng)常使用的寫作方式,到了中學階段,教師更傾向于讓學生進行各種類別文章的寫作練習。但教師不應忽視讀后感的積極作用,它能夠實現(xiàn)“以讀悟寫”,是溝通閱讀與寫作的直接方式。
例如,我在進行《春酒》這節(jié)課的教學時,先是讓學生自己通讀全文,然后拋出了幾個相關問題讓學生回答。隨后進行全文的講解,在文章講解的過程中我讓學生仔細體會感受作者描寫的風俗習慣以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講解完畢后,我通過提問的方式來讓學生談談對本篇課文的“讀后感”,學生們紛紛表示:“習俗細節(jié)很吸引人”“思鄉(xiāng)之情很動人”等,隨后我便以“我家鄉(xiāng)的習俗”為主旨,讓學生結合實際寫一篇讀后感。這樣不僅聯(lián)系了課文與生活,也促使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在實際中寫作。
注意,教師要把握“讀后感”運用的頻率,不能過低也不宜偏高。教師應選擇那些適宜的文章作為“讀后感”的素材,這些文章的選擇要符合中學生的發(fā)展特點。中學階段“讀后感”的有效運用需要教師對教材的精準把握,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實行。
三、創(chuàng)設情境促進學生的思考
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與文章內(nèi)容相近的情境會使學生的認知與情感被充分激發(fā)。在適合的情境氛圍中,使學生能夠進行深層次地閱讀,并進行情感的共鳴,而這些,都是寫作的靈感之源。因此,教師要善用教學資源,生成情境化的語文教學課堂。
例如,我在進行古詩《雁門太守行》的教學時,先是為學生講解了寫作背景以及古詩大致含義,并通過一段視頻帶領學生走進金戈鐵馬的世界。隨后我在大屏幕上播放一張?zhí)焐璋怠⑷f軍廝殺的邊塞動圖,并配以激昂壯烈的背景樂,在這種氛圍中,學生們屏氣凝神地感受著詩中的意境,被詩中忠義的精神所感染。在下課前,學生們久久不能平靜,心中依舊激蕩著邊塞烽火,這時,我讓學生趁著此時的心情進行一首邊塞詩的創(chuàng)作。等學生們寫好后,我讓同桌兩人互相交換閱讀,并對比《雁門太守行》來進行經(jīng)驗的總結與反思。
情境創(chuàng)設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夠讓其透過文字表面深層次地理解文中的含義。同時,通過情感的共鳴,學生的寫作靈感也會被激發(fā),因此,巧妙運用情境創(chuàng)設是激發(fā)學生寫作靈感的重要手段。
寫作是閱讀的升華,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這是被人們所承認的客觀事實。閱讀與寫作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其中一方的發(fā)展必然帶動著另一方的進步,教師應認清二者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采取“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有效促進學生在閱讀與寫作方面的雙重進步。教師要運用自己的智慧來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使教學發(fā)揮最大作用。
參考文獻:
[1]馮曉劍.依托文本 有效相長——初中語文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探析[J].語文世界(中學生之窗),2020(09):26-27.
[2]宋時梅.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途徑[J].考試周刊,2020(78):49-50.
作者單位: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七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