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銀芳
(江蘇省南京市高淳人民醫(yī)院腫瘤科,江蘇 南京 211300)
鼻咽癌(NPC)是頭頸部多發(fā)性惡性腫瘤。該病在各個年齡段的人群中均可發(fā)病,在老年人中的發(fā)病率較高,且惡性程度非常高[1]。NPC 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且經(jīng)歷了多階段、多步驟的發(fā)展,其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部分該病患者在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后,其病情可緩解。部分該病患者在接受治療后的不同時間內(nèi)可出現(xiàn)病灶轉移的情況,形成轉移性NPC。轉移性NPC 患者病情的惡變程度會進一步增高,已不適合接受手術治療。目前,進行放療和化療是臨床上對轉移性NPC 患者進行治療的主要方法。本文以2015 年2 月至2017 年11 月期間江蘇省南京市高淳人民醫(yī)院收治的54 例初治轉移性NPC 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對該病患者進行放療對其生存率的影響,總結影響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
選擇2015 年2 月至2017 年11 月期間江蘇省南京市高淳人民醫(yī)院收治的54 例初治轉移性NPC 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27 例患者中有男11 例、女16 例;其年齡為61 ~80 歲,平均年齡(70.45±6.39)歲。對照組27 例患者中有男9 例、女18 例;其年齡為60 ~78 歲,平均年齡(69.72±6.45)歲。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化療。化療的方法是:使用紫杉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20063169,生產(chǎn)企業(yè):海口奇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聯(lián)合奈達鉑(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0563,生產(chǎn)企業(yè):齊魯制藥有限公司)方案對患者進行化療。紫杉醇的用法為:在開始化療的第1 d,為患者靜脈滴注135 mg/m2的該藥。奈達鉑的用法為:在開始化療的第1 d,為患者靜脈滴注100 mg/m2的該藥。以3 周為1 個化療周期,持續(xù)化療4 ~6 個周期??筛鶕?jù)患者對化療的耐受程度適當減少其進行化療的次數(shù)。依據(jù)對患者進行隨訪及復查的結果,為病情出現(xiàn)進展的患者調(diào)整化療方案。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根治性調(diào)強放療。放療的方法是:在進行放療前,先對放療靶區(qū)進行定位。對患者進行頭顱CT 檢查后,將獲取的影像結果輸入三維治療計劃系統(tǒng)中,在其影像學圖像中勾畫出放療靶區(qū),同時勾畫出受累的器官。共確定五野共面射野。利用同期整合加量技術對不均勻組織的射線路徑進行糾正。靶區(qū)95% 計劃靶體積的劑量分布為66 Gy,靶區(qū)99% 計劃靶體積的劑量分布為62.7 Gy,2 Gy/ 次,每日1 次,從周一至周五的總劑量為66 ~70 Gy?;颊呷舫霈F(xiàn)病灶向遠處轉移(如骨轉移)的情況,則對其進行姑息減癥放療。依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確定對其進行放療的療程。
治療結束后,對兩組患者均進行2 年的隨訪,對比其在治療后半年、1 年和2 年的生存率。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患者的年齡、病灶轉移部位、KPS 評分、療效及中位生存時間),采用單因素分析法分析影響其預后的相關因素,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分析影響其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
利用SPSS 23.0 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半年、1 年,兩組患者的 生存率相比,P>0.05。治療后2 年,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 生存率較高,P<0.05。詳見表1。
對兩組患者的年齡、腫瘤病灶轉移部位、KPS 評分、療效及中位生存時間等基本資料進行單因素分析的結果顯示,其KPS 的評分、療效及中位生存時間是影響其預后的相關因素。對影響兩組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進行多因素分析的結果顯示,其KPS 的評分及中位生存時間是影響其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詳見表2。
化療是目前臨床上治療NPC 的首選方法。紫杉醇是新型的抗微管類藥物,具有放射增敏的作用和較強的抗癌活性。該藥可迅速分裂腫瘤細胞,凍結細胞有絲分裂的紡椎體,從而可使腫瘤細胞停止在G2 期和M 期,直至其死亡。奈達鉑屬于第二代鉑類抗腫瘤藥物。該藥與水相結合可生成不同種類的離子型物質(zhì)。該藥與堿基結合后,可抑制腫瘤細胞DNA 的復制,發(fā)揮抗腫瘤的效應[2]。不過,轉移性NPC 患者病情的惡化程度較高,對其進行化療后其易出現(xiàn)明顯的毒副反應,可影響其對化療的耐受性,甚至可威脅其生命安全,降低其遠期生存率。
進行放化療是臨床上對初治轉移性NPC 患者進行治療的主要方法[3]。進行普通放療對靶區(qū)的定位效果不佳,照射野偏大,且無法確定靶區(qū)的形狀,可導致放療劑量不符合預計治療劑量,進而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腫瘤控制效果差、病情復發(fā)風險大的結果[4]。研究證實,對初治轉移性NPC 患者進行根治性調(diào)強放療可保證其得到精準的照射治療,并可明顯提高其治療的增益比。該療法能針對患者靶區(qū)的三維形狀、重要器官與靶區(qū)的解剖相關性,合理調(diào)節(jié)放射束的強度,以確保靶區(qū)體積放療劑量的分布效果,獲得更為精準的放療效果[5]。此外,對該病患者進行調(diào)強放療可對其胸壁和床面的水平進行調(diào)節(jié),從而可提高其進行放療的精準度,降低其腫瘤鄰近正常組織受損的可能性,使腫瘤得到最大可能的照射,以保障其放療的效果[6]。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初治轉移性NPC 患者進行放療可有效提升其遠期生存率。初治轉移性NPC 患者KPS 的評分和中位生存時間是影響其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