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廣凡
定遠縣地處安徽江淮中部丘陵地區(qū),常年稻茬麥播種面積在60萬畝左右,但稻茬麥品種選用雜、亂,效益低;為進一步提升我縣稻茬麥種植水平,提高廣大種植戶種植效益,幫助農戶選擇好適宜我縣稻茬麥種植品種,提高綜合效益,開展溫光資源高效利用稻麥品種類型配置試驗。
一、試驗目的
以優(yōu)化水稻小麥兩熟制的光溫資源配置和效率為目標,針對江淮丘陵地區(qū)水稻和小麥生長季災害頻發(fā),適耕期短等特點,其中小麥赤霉病和穗發(fā)芽等現(xiàn)象常年偏重發(fā)生。為此,突出以多抗型品種搭配和減災避災栽培技術為重點,優(yōu)化我縣優(yōu)質小麥-秈稻周年光溫資源高效利用的品種配置和種植模式。
二、試驗設計
本試驗選用7個優(yōu)質春性小麥品種和1個半冬性小麥品種:揚麥15、揚麥25、寧麥13、寧麥26、鎮(zhèn)麥9號、揚輻麥9號、揚輻麥11號、荃麥725。前茬水稻秸稈全量還田,每個品種均采用機條播精量播種,畝播量38斤,11月2號播種,播種面積2畝。肥料運籌:基肥為復合肥{25-13-7}50公斤, 3月10日增施拔節(jié)肥,畝施尿素10公斤。其它田管措施同高產(chǎn)田。
三、試驗結果與分析
1、試驗品種產(chǎn)量結構(表一)
從表一產(chǎn)量可以看出,揚麥15、揚麥15、寧麥13、寧麥26超出平均產(chǎn)量,21.6、11.2、15.6、22.1公斤,且前4個品種間產(chǎn)量差異不顯著;但荃麥725、鎮(zhèn)麥9號揚輻麥9號、揚輻麥11號產(chǎn)量與寧麥26產(chǎn)量差異較大。
2、小麥生產(chǎn)成本與效益分析表(表二)
由于種田大戶陳彪小麥田管理技術到位,總體氣候適宜小麥生長,今年畝效益較去年增長20%左右;從表二可以看出,若不計土地成本,則種麥畝收益在481元左右,加上種植補貼平均在120元,總效益在601元左右;若是土地流轉種植戶,計入土地流轉成本350元,則種麥效益一般。
3、小麥生長氣象資料
試驗田小麥播種期天氣干旱,土壤墑情不足,播后造墑出苗;11月14日開始我縣普降雨水,雨前播種面積不大。11月下旬,總體天氣晴好,氣溫偏高,有利于小麥冬前分蘗;越冬期苗情較好,基本苗足,但草害較重;立春前后雨水不斷,低溫天氣不多,苗情轉化較快,試驗田漬害較輕,小麥生長正常; 3月上旬陰雨天氣較多,影響苗情轉化;3月中旬后,天氣晴好,光照充足,墑情適宜,有利于小麥生長;4月上旬我縣出現(xiàn)低溫陰雨天氣,但對小麥孕穗影響不大;穗期我縣天氣晴好,光照充足,氣溫偏高,土壤濕度偏低,麥田有旱象,有利于小麥赤霉病防控。
今年小麥生長期間,總體氣象較有利于小麥生長。前期天氣不利于小麥播種,但后期墑情有利出苗。越冬前天氣晴好,墑情適宜,有利小麥越冬前生長;去年十二月份及今年一、二月份雨雪低溫天氣較少,對適期播種小麥苗情影響不大;小麥生長中后期氣象因素較好,有利于小麥病蟲害的防控,避免了近些年偏重發(fā)生的赤霉病和穗發(fā)芽現(xiàn)象。
綜上,通過品種種植試驗,比較各參試品種的產(chǎn)量表現(xiàn)及長勢。揚麥15、揚麥25、寧麥13、寧麥26產(chǎn)量及長勢較好,無赤霉病,抗倒伏。在我縣稻茬麥種植中一直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深得種植戶喜愛。寧麥26、揚麥25分蘗性強、成穗率高、熟相好,耐遲播,在稻茬麥品種搭配中表現(xiàn)較好。揚輻麥9、鎮(zhèn)麥9、揚輻麥11號和荃麥725表現(xiàn)有待于試驗和觀察。
(作者單位:233240安徽省定遠縣池河農技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