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灣學校 姚曉嵐
語文由文字組成,語文教學的精髓就在于閱讀。加強小學生閱讀,特別是精讀,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詞語含義,而且對于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加強精讀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理解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感,便于學生獲取有效信息,從而將閱讀作為探索世界的鑰匙,使自身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要“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教師作為學生成長道路的引路人,不僅需要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還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從淺顯的文字閱讀到深層次的意境閱讀,細細品味,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復閱讀能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便于學生掌握文章精髓。學生第一遍閱讀文章只能將其讀順、讀得流利,掌握文章中生字詞的正確讀法,第二遍閱讀文章可以大概了解文章講述的故事情節(jié)。閱讀的次數(shù)越多學生越能發(fā)現(xiàn)之前沒有發(fā)現(xiàn)的文章中隱藏的線索。教師應將正確的朗讀方式講授給學生,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文本,掌握文章的整體結構,理清作者寫作的邏輯順序。學生只有熟悉文本,了解文本的詳細內容,才能挖掘出文本的價值,實現(xiàn)有效閱讀的目的。
例如在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去年的樹》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故事教學模式,用講故事的方式帶領學生走進課文。學生津津有味地聽完故事,對文章內容有了大概的了解。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分角色朗讀文章,讓學生自主選擇角色,然后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學生重點品讀文章中有關大樹和小鳥的語句的描寫,感受友誼的珍貴,在此次閱讀活動中學會了珍惜身邊的朋友。
作者在創(chuàng)作文本時為了使文本更加精彩,會在文本中使用各種修辭手法,學生的理解能力存在差異性,不同的學生解讀文本的程度不同。反復朗讀可以降低學生解讀文本的難度,激發(fā)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興趣。
什么是換位思考,換位思考是指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要會思考作者所處的環(huán)境,或者假想如果自己是作者本人,面對當時正在發(fā)生的事情,會是什么感受,可能會怎樣處理問題。教師在選擇教材時也要特別注意,教材的難易度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以免文本晦澀難懂,影響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便于學生換位思考,提升閱讀效率。
例如在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示兒》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理解古詩中的詞句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通過古詩陶冶學生的情操。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導入之前學習的內容——《靜夜思》,對比李白牽掛故鄉(xiāng)的《靜夜思》與陸游牽掛祖國的《示兒》這兩首詩的不同,使學生在對比學習中掌握古詩內容。學生通過“預習”了解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感受詩人陸游在即將離世時,面對祖國戰(zhàn)火紛飛、沒有統(tǒng)一的遺憾之情,感受詩人對祖國深深的熱愛。
教師引導學生使用情感代入法,能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感,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核心素養(yǎng)。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讀文本,根據文章中的關鍵詞句解讀文本主題,思考作者創(chuàng)作的意圖。學生在閱讀和思考的過程中,會進行大腦風暴,快速建立認知結構,順藤摸瓜,透過文本的意象體會文本的意蘊,深入解讀作者的思想。學生通過靜思默讀,賞析文本的語言特色、表現(xiàn)手法、文本意蘊等,提高了語言鑒賞能力。有些文章在初讀時較難體會其中的含義,教師應借助輔助教材簡化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例如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圓明園的毀滅》,該篇文章的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但是文章中的大部分內容都在描寫圓明園的輝煌,教師可以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們思考作者為什么不將“圓明園的輝煌”作為題目。學生們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圓明園昔日的輝煌與慘遭掠奪后的斷壁殘垣,兩相比較,一幅幅畫卷隨著閱讀的進度呈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孩子們深深遺憾圓明園的美景慘遭毀滅。通過閱讀,學生從對圓明園金碧輝煌的景觀描寫中感受到了作者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同時讀到圓明園遭受列強毀滅后,激發(fā)起對帝國主義的仇恨之情。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配合多媒體課件展示圓明園毀滅前的美景,使之與毀滅后相互對比,增強學生的真實體驗感。小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較弱,在閱讀活動中部分學生只能理解文本的淺層面內容,無法品味出文本的意蘊。教師應巧用閱讀方式,引導學生由表及里地發(fā)掘文章內涵,感悟文本的意境,從而掌握文本意蘊。
小學生的社會經驗較少,對這個世界的過去和現(xiàn)在知之甚少。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主要是家庭、學校、網絡和書籍等,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想發(fā)揮出書籍、文本的育人價值,不僅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要教會學生品讀文本,發(fā)揮出文本最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