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實驗小學 沈 宏
寫作文,對于多數小學生而言都是一件“苦差事”,更別提“好玩”了。習作指導,也是語文教師感到畏難,找不準方向,甚至無法逾越的一道“坎兒”。在寫作指導中,很多教師不可謂不努力,不可謂不用心,但是,怎樣讓學生愛上寫作?教師應該去反思。
一到習作課,大多數學生感到有壓力。因為,他們面臨的是寫作任務,而他們的頭腦卻多是空白。這種現(xiàn)象很普遍,為什么學生害怕習作?為什么學生不知道該寫什么?通過對相關閱讀書籍的翻閱與思考,我們找到了答案。在平時的閱讀課上,教師過多關注言語知識的灌輸,多鼓勵學生死記硬背一些精彩片段,卻忽視了文本閱讀中的創(chuàng)意表達。事實上,當帶領學生一起展開文本閱讀時,很多范文的內容、寫法,小學生也是可以寫成的,習作其實是很“好玩”的。
結合低年級學生所閱讀的課文及其他讀物,有很多關于文章寫法的內容。如某課文中在介紹主人公時,會有外貌描寫。外貌描寫涵蓋的內容很多,可以是身姿、形態(tài),可以是面部特征,可以是衣著服飾等等。在介紹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時,往往還會寫其他人物來襯托主人公。也就是說,想寫一個人,除了正面刻畫外,還可以從側面進行描寫。由此,反問學生,如果讓你寫自己的爸爸,你是只寫爸爸一個人呢?還是要融入媽媽,以及關于自己的故事呢?同學們快速地回答:“都要寫。”結合平時的閱讀課堂,我們可以滲透關于寫人、敘事的不同方法。這些寫作方法,可以通過與學生的互問互答,讓學生從中理解和掌握寫人、敘事的方法。寫一個人,不一定只寫一個人的故事,可以融入其他人的故事,從故事中來襯托主人公,這樣寫人,會讓我們的主人公更加立體。
在習作指導中,僅靠平時的閱讀是難以實現(xiàn)寫作素材的豐富與積累的。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我們鼓勵開展課外閱讀、整本書閱讀,并在閱讀指導中,讓學生感到寫東西是很好玩的。 當學生的閱讀量得到提升后,習作的熱情就會自然增高。在閱讀《窗邊的小豆豆》整本書過程中,很多學生讀到有趣的地方,會邊讀邊笑。為什么?因為從小豆豆的故事中,同學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很多有趣的事,曾經發(fā)生在自己的身上。由此,反問學生,小豆豆的故事,同學們有沒有體驗過?很多學生都回答“有”??磥恚灰獙l(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有趣的事,寫下來,就可以變成一篇趣味性作文,同學們愿不愿意寫一寫關于自己的一些趣事?同學們興奮地表示“愿意”。
我們在一起讀《搗蛋鬼日記》時,對于小主人公喜愛做惡作劇的故事,反問學生,我們班上有沒有愛做惡作劇的學生?同學們都說“有”,如果我們將這些惡作劇寫出來,是不是也很好玩?由此,對于習作,并不是難事,更不是苦差事。只要我們抓住某一點,將這些所見所聞的人和事寫出來,就可以了?!昂猛媪曌鳌?,教師在啟發(fā)學生時,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要能夠喚醒學生的記憶,將趣聞趣事表達出來。如母親節(jié)快到了,讓學生寫一寫關于母親的有趣的故事;在平時多留心一些與爸爸有關的事,在父親節(jié)之前,給爸爸寫一篇文章,送給爸爸一定很驚喜?!昂猛媪曌鳌?,就是要提醒學生,作文并不難,寫作并不苦,只要我們將所做過的事,所知道的事寫出來,習作就會變成“好玩”的事。
在平時的習作指導中,教師為了降低學生的習作難度,往往采用淡化文體思維,但事實上,總自覺不自覺地,依托不同的文體來要求學生,應該這樣寫,不應該那樣寫。最后,學生的習作變得沒有創(chuàng)意,也讓習作變得不“好玩”。對于小學生,我們要鼓勵學生自主去表達,遵循自己的想法,去寫出有創(chuàng)意的文章。
當下,小學習作課堂,多偏向“實用性”。考試考什么,就要求學生寫什么,與考試不相干的文體,教師很少涉及。中考、高考作文規(guī)定,除詩歌外可以寫任何文體。所以,在中小學,詩歌教學就停留于背誦,而不倡導寫詩歌。事實上,對于不同的文體,教師在習作課堂上都要涉獵,都要鼓勵學生去嘗試、去體驗、去表達。所以,對于小學生,“好玩習作”要體現(xiàn)在童趣上,要關注每個學生的表達訴求,讓這些“天生的詩人們”能夠自由地創(chuàng)作。如在低年級,通過學習教材中的詩歌,我們也鼓勵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童詩,享受寫詩的樂趣。
減少文體限制,給學生多樣化表達的契機。對“句子串聯(lián)體”習作的訓練,源于低年級看圖寫話,鼓勵學生寫句子,再將句子串聯(lián)起來,可以是幾個句子,也可以是幾十個句子。為了增強學生對“句子串聯(lián)體”的理解和應用,我們可以列出一些圖片,讓學生看圖寫句子。以“如果……就……”造句,讓每個學生都造一個句子,同學們感覺一點都不難,每個學生都在編寫有創(chuàng)意的句子。接著,教師提出“如果在未來的教室上課,我們將學生的造句傳到大屏幕,再將這些句子串聯(lián)起來,就可以做成一本書?!蓖瑢W們聽后,都笑著搖頭說:“不可能,只有‘如果……就……’是不能寫成書的?!碑斘覀兡贸觥度绻愤@本圖畫書給學生讀時,學生們一下子明白了。原來,還可以用“如果……就……”來編書?可見,“句子串聯(lián)體”作為一種創(chuàng)意性表達方式,有助于學生將創(chuàng)意的智慧自然流淌,在“玩”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完成創(chuàng)作。
在平時,同學們都喜歡看一些童書,這些童書里,總是記下了作者童年的很多趣事。如《為爺爺做的十二件事》,就是采用記敘的手法,將十二個故事疊加在一起,構成一本書。由此,我們讓學生模仿,引入“故事疊加體”,寫為媽媽做的三件事。將這些有趣的事,疊加在一起,讀之清新而自然。寫作文,并非只寫一件事,可以寫幾件事,這些事學生自己很熟悉,寫起來也會很順暢。同時,學生在寫多件事時,也比寫單件事更有趣。另外,在敘事時,鼓勵學生把握人、事之間的關系,嘗試引入對話,來增強故事的趣味性與生動性。
“好玩習作”,要讓學生感受到作文的“好玩”,如果寫作文很難,學生就喪失了寫作積極性。 當然,“好玩習作”,注重實踐性寫作,更要契合學生的認知與情感訴求,激活學生的習作動機,讓學生自主、自覺去表達?!昂猛媪曌鳌保瑢處熖岢隽烁咭?。教師需要反復研究學生訴求,明晰學生害怕習作的緣由,因材施教,帶領學生走上“好玩習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