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平邑縣教師進修學校 張奎斗
信息技術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素養(yǎng)及高效地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術課常用的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講授法、演示法等,其中任務驅動法是一種較為普遍、較為合適的課堂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緊緊圍繞課堂教學任務,在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自主探索和協作學習,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的教學活動。教師要把所要學習的信息技術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中,根據當前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提出“中心任務”,每個“中心任務”又可根據實際情況再次分解成幾個“子任務”。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fā)下,學生根據以往獲得的信息技術知識和經驗尋找解決這些“子任務”的方法,并通過逐一完成這些“子任務”達到完成“中心任務”的課堂教學法,它具有“以任務為中心、以問題為驅動、以學生為主體”的基本特征。
一堂信息技術課在確定了教學目標后,教師要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境,指導學生帶著任務進入學習情境,這讓學習更加直觀化和形象化。直觀生動的形象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聯想,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促使學生利用相關知識和經驗去“同化”或“順應”所學的新知識,進而發(fā)展新能力。這對教師在任務設計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通常教學任務的設計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的認知和接受能力的差異
由于不同學生在認知和接受知識的能力方面差異很大,為了照顧更多的學生,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時,通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要符合學生的特點,要有層次性,要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講授“Outlook 的功能和使用”一章時,給學生布置任務:利用Outlook 把想說的話以電子郵件的形式發(fā)給老師。此任務中隱含著本章的幾個知識點:(1)添加電子郵件賬戶;(2)寫郵件;(3)發(fā)郵件。其中第一任務又可分解成以下幾個小任務:(1)設置本人姓名;(2)設置電子郵件地址;(3)設置Pop3 接收郵件的服務器地址和Smtp 發(fā)送郵件服務器的地址;(4)設置賬戶名和密碼。這種任務的設計以教學內容為基礎,貼近現實,實踐性高,操作性強,富有時代氣息。學生樂于完成這樣的任務,一封封郵件發(fā)到老師的郵箱里,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通過這種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一舉兩得。
2.任務的目標要明確
設計任務時目標要明確,知識點前后的連貫性要強。例如講授“Excel工作表的編輯”一課時,可以提出用Excel 表格建立一個通訊錄的任務,要求通訊錄包含姓名、性別、手機號碼和家庭住址。任務簡單明確,實用性強,學生完成任務要用到Excel 激活單元格、單元格的內容的輸入、單元格移動復制自動填充、單元格字體字號的設置、單元格格式的設置等知識點。此任務涉及的知識點不多,難點不多,規(guī)模不大,易于學生完成。
3.任務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要好
任務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要好,要保證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通過努力就能完成任務。例如在講授“網頁制作”一課時,讓學生根據所學內容自己動手制作自己博客的主頁,然后讓其他同學在網絡上訪問自己制作的博客。這個任務涉及Html Css 的使用方法、Html 頁面布局和Html 各種元素的使用方法,如標題H1 到H6 的用法、Html 水平線的用法、Html 段落以及段落換行、Html 超鏈接、Html的圖像、Html 的表格、Html 列表(列表又分為無序列表和有序列表)、Html表單(表單是一個包含表單元素的區(qū)域)、表單元素(比如文本域、下拉列表、單選框、復選框等)的使用。
學生運用這些Html 知識做好網頁后馬上就能看到效果,并通過瀏覽器向其他學生展示個人博客網頁,實踐性和操作性強,讓別人看到自己的作品,學生的自豪感、成就感很強。
4.任務的情境要真實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當前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完成任務,讓學生的學習直觀化和形象化。例如:學習“使用Excel 制作表格”一課時,可以給學生下達利用Excel 制作一份家庭收入支出明細表的任務。這個任務要綜合運用所學的Excel 方面的知識,內容涉及單元格的編輯、公式的使用、單元格的格式設置等。更主要的是這個任務涉及真實生活方面的應用,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來源于發(fā)生在學生身邊和家庭的實例,是學生感興趣的東西,這樣才能營造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拉近教師和學生的距離。
5.任務要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設計任務時,要考慮引導學生從各個方向去解決問題。例如給學生設計一個通過互聯網進行溝通交流的任務。引導學生思考多種溝通方式,如電子郵件、QQ 群、微博、博客、微信群等來完成任務。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做到舉一反三,開闊思路,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任務。
任務設計好后,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對教學任務進行討論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教師適當地進行啟發(fā)和引導。例如用自己的照片通過PowerPoint 制作電子相冊任務提出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并分析這個任務,要制作電子相冊,首先要有素材,即圖片和音樂,第一個問題是如何收集圖片和音樂,如何對圖片和音樂進行剪輯;第二個問題是如何把這些圖片和音樂導入PowerPoint;第三個問題是導入圖片和音樂后如何進行布局、如何添加字幕、何時播放音樂;第四個問題是圖片與圖片之間如何過渡;第五個問題是設計好后如何播放電子相冊。這個任務既復習了以前學習的導入文件這個知識點,又隱含著給每張幻燈片加過渡動畫這個新的知識點。通過分析任務,找到解決問題的操作方法。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學生要完成任務,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自由討論、自主探索,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調動探求知識的積極性,讓他們自己發(fā)現和掌握完成任務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例如在講授“Excel 表格數據的篩選和排序”這堂課時,設計的任務是為本班學生的成績排名。引導學生根據以前學到的知識將班級成績數據輸入Excel,輸入完成后根據所學的公式和函數方面的知識,完成每名學生總成績的計算,最后利用Excel 中的排序來完成學生成績的排名。數據的錄入和公式的運用是以前學過的知識,要完成本任務,難點在于如何運用排序這個新知識,個別學生會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遇到困難,教師可適當鼓勵學生與別人進行討論、交流、合作,逐漸地讓學生領會到完成這個任務要用到Excel 中的排序這個功能,并能圓滿地完成任務。
在完成教學任務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作出展示、點評,給出反饋和評價,讓學生知道自己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是促進知識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階段。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素養(yǎng)和主動高效地獲取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實踐發(fā)現任務驅動教學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與他人協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