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仁岐
【摘要】 目的 觀察生化檢驗項目在肝硬化疾病診斷中的價值。方法 選取50例肝硬化患者作為觀察組, 并選取同期50例正常人作為對照組。檢測并比較兩組各項生化檢驗指標、纖維化指標。
結果 觀察組白蛋白(25.45±1.26)μmol/L、白蛋白/球蛋白(0.76±0.12)%均低于對照組的(43.67±2.05)μmol/L、(1.59±0.35)%, 總膽紅素(64.23±2.54)μmol/L、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96.32±4.58)U/L均高于對照組的(3.51±0.46)μmol/L、(13.20±1.36)U/L,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血清透明質(zhì)酸(502.36±16.23)ng/ml、Ⅲ型前膠原(253.13±12.36)ng/ml、層粘連蛋白(287.36±54.23)ng/ml、Ⅳ型膠原(265.39±23.78)ng/ml均高于對照組的(63.20±5.18)、(65.20±4.39)、(72.10±5.12)、(73.20±4.18)ng/ml,?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82.274、101.313、27.944、56.285, P<0.05)。結論 在診斷肝硬化疾病患者時, 監(jiān)測其針對性生化指標, 可作為診斷肝硬化的重要依據(jù), 提升疾病診斷準確率, 為早日治療提供促進作用, 縮短患者治療時間, 值得臨床實踐。
【關鍵詞】 生化檢驗項目;肝硬化;疾病診斷;臨床價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0.023
肝硬化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肝病, 常見于臨床中, 是由一種或多種病因在反復或長期作用下, 使患者彌漫性損傷肝功能[1]。早期階段, 患者臨床癥狀并不明顯, 晚期主要表現(xiàn)為上消化道出血、門脈高壓及損傷肝功能, 與此同時, 常伴有多種系統(tǒng)性疾病?;颊甙l(fā)病階段還會表現(xiàn)出脾大、胸腔積液、上消化道出血、貧血、腹脹癥狀, 這些并發(fā)癥中最為嚴重的是上消化道出血, 患者常發(fā)病于夜間, 其主要特征為發(fā)病速度快, 較大出血量及病情重, 因此, 早期診斷肝硬化在臨床中有著重要意義[2]。本課題主要對生化檢驗項目在肝硬化疾病診斷中的價值進行深入分析,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作為觀察組, 并選取同期50例
正常人作為對照組, 本研究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 所有患者對本次實驗均知情, 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觀察組中, 男26例, 女24例;年齡42~67歲, 平均年齡(54.37±4.22)歲;病程4個月~6年, 平均病程(3.24±0.98)年。對照組中, 男27例, 女23例;年齡43~68歲, 平均年齡(55.12±4.30)歲;病程5個月~6年, 平均病程(3.59±1.06)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同一時間清晨, 于空腹狀態(tài)下進行血液檢查, 采用血液分析儀進行血液檢測, 并常規(guī)檢測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及尿常規(guī), 自動生化分析器的轉(zhuǎn)速為3000 r/min, 檢測患者血液標本, 針對標本, 進行5 min離心, 徹底分離標本血清。
1. 3 觀察指標 ①觀察比較兩組各項生化檢驗指標, 相關指標包括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總膽紅素、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②觀察比較兩組各項纖維化指標, 相關指標包括血清透明質(zhì)酸、Ⅲ型前膠原、層黏連蛋白、Ⅳ型膠原。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各項生化檢驗指標對比 觀察組白蛋白(25.45±1.26)μmol/L、白蛋白/球蛋白(0.76±0.12)%均低于對照組的(43.67±2.05)μmol/L、(1.59±0.35)%, 總膽紅素(64.23±2.54)μmol/L、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96.32±4.58)U/L均高于對照組的(3.51±0.46)μmol/L、(13.20±1.36)U/L,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各項纖維化指標對比 觀察組血清透明質(zhì)酸(502.36±16.23)ng/ml、Ⅲ型前膠原(253.13±
12.36)ng/ml、層黏連蛋白(287.36±54.23)ng/ml、Ⅳ型膠原(265.39±23.78)ng/ml均高于對照組的(63.20±5.18)、(65.20±4.39)、(72.10±5.12)、(73.20±4.18)ng/ml,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82.274、101.313、27.944、56.285,?P<0.05)。見表2。
3 討論
早期肝硬化不會表現(xiàn)出明顯癥狀, 即便有輕微病變情況表現(xiàn)出來, 剩余肝臟組織若并未發(fā)生病變, 也可對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功能給予支持, 不會表現(xiàn)出不適癥狀, 導致很多肝硬化患者在表現(xiàn)出不適癥狀后, 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從而加重肝硬化病癥。有研究結果顯示, 有一半的患者在確診肝硬化后, 已經(jīng)處于晚期肝硬化, 若患者病情嚴重, 會導致出現(xiàn)肝癌, 從而直接引發(fā)肝硬化死亡。在檢測肝硬化時, 存在著較多的生化檢驗項目, 具有一定臨床價值。
合成與代謝干細胞蛋白主要由前白蛋白、白蛋白、膽堿酯酶及總蛋白將其反應出來。在總蛋白中, 白蛋白是一種重要組成部分, 由干燥合成, 若有疾病表現(xiàn)在肝臟中, 可通過檢測白蛋白輔助診斷[3]。是由干細胞合成前白蛋白, 在分離電泳時, 一般情況下, 是于白蛋白的前面顯示出來, 存在著較短的半衰期, 因此, 對前白蛋白血漿濃度進行判斷時, 可明確肝功能有哪些問題存在, 若表現(xiàn)出肝硬化癥狀, 會降低前白蛋白的含量, 因此, 在早期檢測肝功能損傷時, 檢測價值更高。血清透明質(zhì)酸、Ⅲ型前膠原、層黏連蛋白、Ⅳ型膠原均為纖維化指標, 主要用于診斷和分析肝硬化患者病癥, 經(jīng)臨床分析, 可了解患者肝功能狀態(tài), 判斷患者病情發(fā)展, 從而采取有效措施, 于早期預防和治療疾病, 提升疾病確診率。本次試驗主要對生化檢驗項目在肝硬化疾病診斷中的價值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均低于對照組, 總膽紅素、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血清透明質(zhì)酸、Ⅲ型前膠原、層黏連蛋白、Ⅳ型膠原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膽堿酯酶也是主要的檢測肝功能指標, 若肝臟有病變情況出現(xiàn), 會很大程度上降低膽堿酯酶活性。反應肝細胞受損程度的主要指標包括天冬氨酸轉(zhuǎn)氨酶、丙酸轉(zhuǎn)氨酶、腺苷脫氨酶、乳酸脫氫酶, 干細胞內(nèi)主要分布天冬氨酸轉(zhuǎn)氨酶、丙酸轉(zhuǎn)氨酶, 若干細胞壞死, 這兩種物質(zhì)就會在血液中釋放, 與此同時, 會升高這兩種物質(zhì)含量, 越高的含量, 表示越嚴重損傷干細胞程度, 在檢測干細胞損傷時, 這兩種指標均為敏感指標。在人體組織內(nèi)廣泛分布腺苷脫氨酶, 常用于診斷肝膽疾病, 對其進行活性檢測, 可將肝損傷情況直接反映出來[4]。在肝炎、心肌梗死等病癥中, 常見升高乳酸脫氫酶, 主要用于檢測肝硬化, 經(jīng)升高病變部位乳酸脫氫酶, 導致升高檢測同工酶含量。
肝臟的解毒功能, 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總膽汁酸、血氨可反應出膽分泌功能。紅細胞是通過降解正常或非正常因素于內(nèi)皮系統(tǒng)形成有機復合物為膽紅素, 檢測膽紅素主要應用于監(jiān)測肝臟疾病, 總膽汁酸可將實質(zhì)性肝臟損傷反應出來, 主要由分解代謝肝臟產(chǎn)生。若表現(xiàn)出肝細胞病變, 會導致血清內(nèi)升高膽汁酸濃度。血氨產(chǎn)生是由分解代謝氨基酸。不僅如此, 氨的生產(chǎn)還可通過肝臟中的谷氨酰胺作用。氨有著毒性特征, 肝臟中尿素合成后經(jīng)腎臟排出為主要代謝途徑, 檢測血氨主要是反映肝臟病變情況。因肝硬化患者會降低合成尿素能力, 消耗較少的氨, 從而升高血氨量[5]。
可由γ-谷氨酸轉(zhuǎn)移酶、堿性磷酸酶將淤積膽汁情況直接反映出來, 在機體各個組織中均會有堿性磷酸酶存在, 在肝臟中有著較多含量。在阻滯堿性磷酸酶排泄時, 會升高血液含量。根據(jù)動態(tài)監(jiān)測堿性磷酸酶情況, 對肝硬化病情程度進行有效判斷, 以此對采取哪種治療措施進行判斷。主要由肝膽系統(tǒng)生成γ-谷氨酸轉(zhuǎn)移酶, 因此, 在肝臟病變后, 會升高γ-谷氨酸轉(zhuǎn)移酶含量, 因此, 一般情況下, 行γ-谷氨酰酸轉(zhuǎn)移酶監(jiān)測主要用于診斷和治療肝膽疾病, 在肝硬化患者中, 會很大程度上升高活性[6]。
總之, 在診斷肝硬化疾病患者時, 監(jiān)測其針對性生化指標, 可作為診斷肝硬化的重要依據(jù), 提升疾病診斷準確率, 為早日治療提供促進作用, 縮短患者治療時間, 值得臨床實踐。
參考文獻
[1] 于興春, 楊超, 楊妍妍. 肝硬化疾病診斷中的生化檢驗項目價值探討.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8, 18(2):11-12.
[2] 李娜. 生化檢驗在肝硬化疾病診斷中的價值探討. 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9, 29(21):374.
[3] 桂瑞豐, 陳國強, 嚴利琴. 全自動生化分析檢驗項目在肝硬化疾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中國醫(yī)療設備, 2018, 33(S2):116, 120.
[4] 欒曉麗. 生化檢驗項目在肝硬化疾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9, 19(38):130, 132.
[5] 陳燕春, 田光全. 肝硬化疾病診斷中的生化檢驗項目及價值探討.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9, 19(32):190-191.
[6] 韓愛芳. 探討肝硬化疾病診斷中生化檢驗的應用效果及價值.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8, 18(68):223, 228.
[收稿日期:20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