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春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大時代背景下,家校共育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大幅度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為學生帶來更高品質的教學服務,但是在城鄉(xiāng)結合地區(qū),家校共育模式還面臨新的難題、新的挑戰(zhàn),唯有將其一一克服,才能夠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教育成果。在這篇文章中,將會以家校共育為核心出發(fā)點,在充分考慮教學實際和時代背景的前提下,系統(tǒng)性闡述我國現(xiàn)階段城鄉(xiāng)結合地區(qū)家校共育中的不足之處,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切實可行的優(yōu)化改進措施,以供小學語文教師指導和參考。
【關鍵詞】城鄉(xiāng)結合地區(qū);家校共育;問題;對策
前言:
小學教育是學生進入教育體系的第一階段,也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因此小學教育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具有重大的影響。在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不僅需要教導學生掌握基礎的字詞,還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道德素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要想更加高效地提高學生能力素養(yǎng),還需要家庭教育的輔助,踐行家校共育的教育理念,并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能力進行積極的指導和管理,這樣才能在學校和家庭雙向教育引導下,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
一、現(xiàn)階段城鄉(xiāng)結合地區(qū)家校共育的不足之處
(一)受到空間距離制約,不能夠進行及時有效的交流溝通
小學語文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比較容易,學生都會集中在小學當中,沒有空間距離的限制,教師可以隨時隨地和學生談心。但是和學生家長就大大不同了,家長忙于生活,分散在各個區(qū)域,小學語文教師無法和家長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直接導致家校共育模式喪失了存在的基礎。為解決這一狀況,小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邀請家長過來和學生一起成長,如“親子活動”“家長會”等等,但由于家長都各有工作要忙,來學校的時間極其有限,也就直接導致家校共育所能夠產生的教育效果極其有限。特別是在城鄉(xiāng)結合地區(qū),家長普遍閑暇時間較少,并且部分家長工作時間不規(guī)律,來?;与y度較高。
(er )部分家長缺乏教育意識
顧名思義,在家校共育新模式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將家庭教育和小學教育形成合力,使其有機融合在一起。在該模式中,需要的是家庭教育與小學教育兩者間的鼎力配合,而不僅僅是單方面的教學行為。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部分家長會在教學活動中缺席,一方面是由于錯誤教育觀念的影響,片面地認為教育職責完全歸屬于學校,家長只需要負責好學生的飲食起居就可以了,導致部分家長缺乏教育積極性,不會積極配合教師開展家校共育活動;另一方面,部分家長工作過于繁忙,無暇顧及學生的學習需求,甚至部分家長遠走他鄉(xiāng)、外出打工,使得學生淪為留守兒童,不具備開展“家園共育”活動的基礎。
二、城鄉(xiāng)結合地區(qū)進一步推進家校共育模式的方法措施
(一)加強現(xiàn)代信息技術運用,突破空間距離的限制
家校共育模式橋梁是學生,但信息傳遞是雙向的,可是我們卻不能直接將學生視為溝通橋梁?,F(xiàn)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便是能夠實現(xiàn)信息的快速傳遞,讓空間距離不再成為溝通交流的限制。在當下的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當中,存在著眾多的社交APP,小學語文教師可以依托于這些社交軟件和平臺將家長們聚集到一起,及時了解學生在家情況并反饋學生的學習狀況,以此實現(xiàn)校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互動,將校園教育和家庭教育連接成日益緊密的整體。同時,也可以設計專門的教育網站,將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綜合表現(xiàn)都上傳上去,家長則可隨時進行查看學生每日在校的各種表現(xiàn)。
除此之外,由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不僅可以實現(xiàn)文字的高速傳遞,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讓家長將學生做家庭作業(yè)的場面錄制下來,以此讓小學語文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紕漏之處,以此來補足家庭教育當中缺乏科學化教育指導的缺陷,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指導。
(二)樹立正確教育理念,提高家長參與積極性
首先,家長的思想工作和支持的順利開展家校合作共育的前提,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合作觀念,使其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以及對學生成長的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可使家長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家校共育”活動中去,能夠自發(fā)地抽出更多時間關愛孩子、陪同孩子;其次,應當借助互聯(lián)網設施做好監(jiān)督工作,可以讓家長將陪同學生學習的過程錄制成視頻,并上傳到微信朋友圈;最后,面對留守兒童,一方面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填補對方心理上的“空缺”,充當學生的父母完成“家校共育”活動;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勵家長通過視頻電話陪伴學生成長,不錯過學生成長歷程中的點點滴滴。另外,對于部分家長來說,由于知識水平較低,再加上工作與教育領域缺乏交叉點,對于教育理念知之甚少,不知曉應當如何在家庭內部輔助學生學習成長。針對此,教師應當指導家長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將需要注意的事項整理成筆記或多媒體課件,然后將其上傳到群文件中去,以供廣大家長隨時隨地觀看學習,掌握更加先進、更加正確的教育理論。
(三)教師與家長之間消除隔閡,互相理解
一些家長對孩子關注較少,或是工作繁忙、或是怕教育不好孩子,希望教師能夠承擔更多的育人責任。而教師在現(xiàn)有的教學任務下已經筋疲力盡,希望家長能夠承擔起家庭教育義務。同時,在教學層面,教師由于經過系統(tǒng)化的教育培訓,掌握著科學化的教育手段,在教學活動中處于權威地位,對家長有著教育上的優(yōu)勢;而教學資金依靠于家長的學費供給,家長認為自己最了解孩子。所以教師和家長都認為自己在教學活動中更有發(fā)言權,再加上教學責任分配上的矛盾,這就促使教師和家長之間存在較大的隔閡。針對此,教師和家長之間應當秉承著一切為了孩子好的原則,相互體諒、相互諒解,全心全意為學生更好的成長而努力。
總結:
城鄉(xiāng)結合背景下,實施家校共育教育是為了學生健康成長。教師在努力也無法帶給學生來自父母的溫暖,而在家庭教育當中無法帶給學生科學化的指導。所以,為了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也為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能夠得到更有效地提高,勢必要增強小學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的互動,形成小學和家庭之間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以此來打造家校共育新格局,實現(xiàn)一切為了學生,雙向培養(yǎng)學生。
參考文獻:
[1]王云芳.城鄉(xiāng)結合部小學“家校合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教育,2020(04):22.
[2]劉文君.農村中小學家校共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16(Z4):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