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勝
中圖分類號:S79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020(2020)05-0085-03
油茶Camelliaoleifera從播種繁殖或扦插繁殖至其開花結果之前的這一段生長期稱為油茶的幼林期。油茶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屬Camellia。油茶實生苗從種植到開花結果,通常需要5a時間,如果采用良種無性繁殖可降解缽苗并且運用科學方法管理,則可提前1a掛果。為了培育健壯且飽滿的樹冠,根系發(fā)達的油茶苗木,以利于成熟期達到最佳掛果率,必須在其幼林期嚴格做好撫育管理。油茶幼林期撫育技術的主要內容包括:除草、松土、補植、施肥、修枝、間作、灌溉、排水、病蟲害防治等工作。
1生態(tài)學特征
常綠大灌木或小喬木,樹齡可達100a以上,樹冠最高可達6.0m左右,矮的可達2.0m,人工成熟林常見株高為3.5m左右。根據(jù)油茶樹的生物學和生態(tài)特性,油茶的根系發(fā)達且直立,是喜酸性的陽性樹種。在pH值為4.5~6.5的酸性壤土立地條件下生長良好。油茶樹造林地一般應選擇紅壤、黃壤、黃棕壤的丘陵崗地和低山地區(qū)。最好選擇土層厚60cm以上,土質疏松肥沃,排灌良好,地下水位1m以上,海拔高度≤800m,坡度25°以下的中下坡為最佳。
油茶樹屬兩性蟲媒花,葉柄較短,花大多生長在春梢上,也有少量生長在夏梢上,花期為10~12月,盛花期在11月(通過多年推廣長林系列油茶新品種的工作實踐,發(fā)現(xiàn)有部分改良品種在翌年2~4月開花)。當花受精以后,到3月中旬子房逐漸膨大,形成幼果。到10月下旬果實成熟,油茶樹的這種花果同時存在的植物界奇特現(xiàn)象,俗稱“抱子懷胎”。油茶樹的果實在第二年的10月即可成熟,有效經(jīng)濟收益期可達50~80a。造林后4a開始掛果并且產(chǎn)量逐漸增加,7a后逐漸進入盛果期。一般盛果期平均每公傾產(chǎn)鮮果≥5000kg。
2油茶林地的培蔸與除雜
(1)覆蓋保墑。油茶苗移植后應壓實根部土壤,并使其形成低洼樹盤,樹盤規(guī)格為以油茶苗根部為圓心直徑40cm為最佳,樹盤深度控制在5cm;目前,油茶樹移栽后多采用新型保水保墑技術——即以保水保墑用黑膜覆蓋樹盤,并以泥土壓實保水保墑膜的邊緣。淘汰以往采用稻草、腐殖質、枯枝落葉、在苗蔸基部進行地表覆蓋的陳舊方式,防止在干旱季節(jié)因火災而燒死樹苗。新型保水保墑膜能有效降低水份的蒸發(fā)、樹盤中間的孔洞能有效滲透雨水進入土壤、有效遮擋陽光而阻止膜下草籽發(fā)芽。高溫季節(jié)要將保墑膜圓心部孔洞擴大,以免高溫燒根。
(2)培蔸。野外環(huán)境下,由于風吹雨打,油茶苗由于雨水浸泡,會出現(xiàn)苗木歪斜現(xiàn)象,樹盤也有損毀的,此時,要對歪斜或因雨水沖刷而根系裸露的苗木及時培土扶正,人工踩實,培土并進一步完整樹盤,整理保墑膜,并在膜的邊緣重新蓋土壓實,以確保樹盤長期具備蓄水功能,以減輕夏季林地旱災。培蔸要注意不傷根、不傷苗、適當松土。
(3)中耕除草。造林后油茶幼林期每年中耕除草2次,分別為5月和10月,三伏天不宜中耕,因中耕會讓土壤顆粒間隙加大且加速土壤水份的蒸發(fā),會破壞其脆弱的根系而導致苗木脫水而死亡。土壤中耕深度為3~5cm,以促進其根系生長。前兩年中耕宜淺耕,以后逐年加深,直到成林。將鏟除的雜草集中并移除至林地外圍,不得燒荒,不給野外火災創(chuàng)造機會。
(4)補植。造林地通常為低山、坡地、崗地,野外的生長環(huán)境復雜,所以經(jīng)常有油茶苗缺株和病死株的現(xiàn)象,撫育過程中要多巡視、多檢查,發(fā)現(xiàn)缺株和病死株,在次年春以預備苗進行補植,最好以同齡壯苗且在同一造林小班內帶土球進行移植,以便同一造林小班內苗木生長整齊,林相一致。覆膜、培土、做樹盤、澆水等程序與初次移植相同,為成熟期油茶林掛果一致打下基礎。
3施肥
油茶幼林期施肥以施氮肥為主,再配合施用磷肥、鉀肥??山到饫徝缫圃郧?,苗蔸下已經(jīng)施足了基肥,且移栽后第一年的油茶苗以確保成活為主,所以,撫育的第一年通常不另外施肥;第二年成活后的油茶苗依然弱小,只需要少量追肥;第三年開始油茶苗生長逐漸進入旺勢,則每年春秋兩季各追肥一次,以適應其生長所需營養(yǎng)。第三年施肥:3月份春梢萌動前可追加施復合肥0.1kg·株-1,秋末施越冬肥于11月上旬追加,以有機肥、土雜肥、糞肥為主,每株3kg或專用有機肥1kg。隨著油茶苗體的逐漸壯大,施肥量逐年遞增。
4定干與修枝
油茶苗移栽后的第一年要定干,最遲在第二年的3月份必須定干,通常在距離嫁接傷口30~50cm處定干。及時定干能減少苗木的水份損耗,促進苗木成活;及時的定干能有效提高土壤養(yǎng)份利用率,避免出現(xiàn)樹枝徒長現(xiàn)象;要糾正傳統(tǒng)油茶種植戶在生產(chǎn)過程中“舍不得剪”的心理。
油茶樹定干后頂芽萌發(fā)的春梢,注意保留,當生長高度達70~80cm時要進行整形修剪,幼林期的修剪要輕,通常在第一年12月~翌年2月進行,主要是修剪徒長枝、保留并培養(yǎng)結果母枝,具體是在四周選留3~4個生長強壯方位合理的側枝,培育成主枝,在每個主枝上保留2~3個強壯分枝作為副枝,主副枝的間距要合理,分布要均勻。如主副枝太過密織則要盡早修剪,以形成飽滿、壯碩的自然圓形樹冠。修剪步驟:先修剪樹體下部,然后修剪樹體中上部;先修剪樹冠內部,然后修剪樹冠外部,保留樹枝要求上疏下密、上短下長,確保枝葉繁茂,通風透光,為油茶成熟期增大結果體積、早產(chǎn)、豐產(chǎn)打下基礎。
5間作
油茶幼林期苗木的間距大,小班面積空置占比大,給雜草的生長留出了很大的空間,瘋長的野草霸占了油茶苗的生長空間、吸走了土壤的養(yǎng)分、較高的蒿草遮擋了苗木的陽光、除草工序耗費了人工,為了提高油茶幼林期林地的土壤肥力、加速土壤熟化、防止水土流失、增加油茶幼林期經(jīng)濟效益,油茶林地的間作很有必要。林地的間作應選擇耐干旱、耐瘠薄、生長快、長勢旺、適合酸性土壤生長的農作物。要求植株矮小、枝葉稀疏、地下根系長幅小、對土壤的肥力培養(yǎng)有益,通常栽種的農作物有:花生、黃豆、綠豆、蠶豆、土豆等。嚴禁栽種與油茶有共同病害、蟲害的農作物,更不得種植高桿作物、藤蔓作物,比如:玉米、高梁、甘蔗、西瓜、南瓜、紅薯等。間作農作物的株體與油茶苗距離應≥60cm。
6灌溉與排水
油茶造林立地條件多為低山、丘陵、坡崗地,汛期排水問題并不突出,旱季大多處于缺水狀態(tài),因此林地排水在此不作研究(如果造林小班處于低洼處則要注意清溝排漬)。油茶苗在移植后應澆1次定根水,定根水要求來自林地附近的自然水塘、水庫,一次性澆足、澆透,苗木樹盤在吸收水份后會有歪斜現(xiàn)象,應及時扶正、踩實。在雨季可以忽略灌水工序,在旱季要求勤巡查,一看油茶苗的葉片是否有干焉現(xiàn)象,二看苗蔸部土壤是否有板結、硬化的現(xiàn)象,生產(chǎn)實踐時可以用八號螺紋鋼筋垂直插入樹盤土壤25cm然后再拔出,目測拔出的土壤的含水率,若明顯干燥,則需要灌水抗旱。
7主要病蟲害防治
(1)油茶炭疽病癥狀:幼林期油茶炭疽病主要危害葉、枝、梢,常引起落葉、枯梢現(xiàn)象。發(fā)病初期枝葉有病斑,葉片多在葉尖或葉緣發(fā)病,病葉為棕色至褐色,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枝干發(fā)病多呈長橢圓形棱形,患病部位下陷導致木質部變?yōu)楹谏?。發(fā)病時間:通常每年的7~8月為發(fā)病高峰期,發(fā)病幼林在8~9月會大量落葉。防治方法:人工清除病葉、病枝;化學防治方法是在春夏季進行噴霧1%的波爾多液(硫酸銅、生石灰、水按照1∶1∶100配制)預防。油茶幼林期發(fā)病早期可用50%的多菌靈防治,也可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3~4次噴霧。
(2)油茶軟腐?。淙~病)癥狀:油茶幼林期主要表現(xiàn)在葉芽和枝梢上發(fā)病,造成大量落葉或枝梢枯死。葉片感病后出現(xiàn)棕黃色或褐色水漬狀斑,病葉2~3天內脫落;芽梢受害后呈淡黃色并很快枯死。發(fā)病時間:通常于每年的3~6月和10~12月為發(fā)病高峰期。防治方法:人工修剪去掉病枝、病葉并注意通風透光;藥劑防治常用1%波爾多液預防,其次常用多菌靈和托布津等殺菌劑。
(3)油茶根腐病癥狀:幼林期油茶通常也會發(fā)生根腐病,病菌最先侵染地面附近幼苗根莖部,致使患病部位組織變成褐色,并附著生長有白色綿毛狀物(白色茵索),迅速向上擴展以及向土壤表面擴展,被感染的油茶苗木質根部腐爛,葉片凋萎脫落,直到枯死。發(fā)病時間:每年的4~5月為發(fā)病高峰期,7~8月重病株大量死亡。防治方法:如果是易積水造林小班,注意小班的通風排水,同時要求及時清除病株,再用熟石灰均勻地撒在發(fā)病油茶苗的周圍。如果是預防則可用50%退菌特,50%多菌靈澆灌樹根部。
(4)主要蟲害的防治。油茶幼林期的主要蟲害為油茶尺蠖、茶毒蛾、蚜蟲、介殼蟲等食蟲,蟲害主要針對幼林的葉、新梢、莖桿等部位,林地注意清除較強勢雜草,使用殺蟲燈、殺蟲膠板殺蟲,也可采用化學防治:在幼蟲2~3齡時用90%敵百蟲噴霧。對于蚜蟲和介殼蟲用40%氧化樂果防治效果比較好。
8結語
通過本人多年從事油茶新品種種植技術推廣工作實踐,油茶種植有幾個技術關鍵點總結如下:①建議采用無性繁殖苗木,淘汰實生苗,縮短掛果年限,提高油茶種植的經(jīng)濟效益;②建議采用可降解缽苗,淘汰以往的塑料缽苗,可降解缽苗可直接帶缽栽植,不必取下包裝缽,以免缽體營養(yǎng)土球破裂,可明顯提高成活率;③采用保水保墑膜,淘汰以枯草及腐殖層保墑模式,防止因野外火災導致燒毀苗木并提高保水時長;④苗木移栽時樹蔸培土形狀以盤狀為優(yōu),淘汰以往提倡的龜背狀,更有利于苗木蓄水,有效對抗干旱,提高成活率;⑤油茶移栽后的三年內,林地的野草只要不超過15cm,可以允許其合理生長,與油茶苗形成互生互利的生存環(huán)境,不必要“除草務盡”,土壤全部裸露并不利于油茶苗的生長,當油茶苗生長至蓬徑1.5m左右,野草由于光照不足,會自然淘汰死亡。
(責任編輯:鄭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