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穎,張英姿,張技術
(常熟理工學院 紡織服裝與設計學院,江蘇 常熟215500)
蝴蝶結是上世紀50 年代時尚精神的代表設計要素,也是近半世紀以來眾多設計師的寵兒。為了迎合不同風格品味的消費者,設計師們設計出追隨潮流且符合大眾品味的蝴蝶結裝飾造型,以此打造不同風格的蝴蝶結裝飾與服裝的完美結合,進而成就了蝴蝶結時尚進程的延續(xù)[1-3]。近年來,人們對蝴蝶結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蝴蝶結的歷史演變,蝴蝶結在不同產(chǎn)品上的應用等方面。如劉曉芹從流行女裝中研究了蝴蝶結在古今女裝中的應用[4];儲小兵從蝴蝶結的起源、應用歷史及其設計和制作過程研究了蝴蝶結在女性晚禮服設計中的應用[5];張蒙從裝飾美的角度研究了蝴蝶結在女裝整體造型和局部設計中的表現(xiàn)[6]等,缺少從消費者認知角度分析蝴蝶結設計要素流行的內(nèi)在動因方面的研究。
感性工學是一種將消費者的感性認知轉譯為產(chǎn)品設計要素的技術,它旨在探索人們對產(chǎn)品的情感反應,并將這種情感反應轉譯為產(chǎn)品設計要素[7-8]。目前感性工學的測量方法主要有心理學測量和生理學測量2種[9]。心理學測量方法有表情行為問卷調(diào)查法、觀察法、語義法等,生理學測量方法包括視線追跡、心率、腦電圖、肌電圖法等。為了充分展示蝴蝶結造型經(jīng)久流傳的消費動因,首先采用語義分析法[6]和問卷調(diào)查法開展蝴蝶結造型裝飾的語義評價,將蝴蝶結造型進行分類,通過對每一類款式風格進行語義評價,形成10款蝴蝶結的感性認知評價的初步解讀;然后,采用眼動追蹤法研究被測試者的感性認知眼動行為,對不同款式造型的蝴蝶結進行了消費者認知方面的初步研究。
1.1.1 問卷中蝴蝶結樣本的確定
經(jīng)過長期的設計演變,蝴蝶結造型款式多樣、造型多變,為了確保調(diào)研內(nèi)容的代表性和普遍性,結合文獻調(diào)查法、專家訪談法,最終篩選出10款不同造型的蝴蝶結,如圖1所示。
圖1 10款不同造型的蝴蝶結
1.1.2 感性形容詞篩選與選定
通過廣泛收集服裝類雜志、書籍中的蝴蝶結感性形容詞,并將分類好的蝴蝶結款式進行專家訪談,求得蝴蝶結款式的語意形容詞,將在10類蝴蝶結款式感性描述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形容詞列表,具體見表1。
同時,借助感性工學語義分析法,去除其中意義重疊的蝴蝶結款式感性形容詞,從中挑出最具代表意義的款式感性形容詞對,確定最適當?shù)?對,見表2。
表1 10款不同造型蝴蝶結的感性形容詞列表
表2 最終確定的蝴蝶結款式的感性形容詞對比性詞匯
問卷編制采用語義差異分析法。語義差異分析法是由概念和若干量尺構成[7],“概念”即指要受試者進行評價的對象,“量尺”則是由2個意義相反的形容詞作為兩極而構成的。采用5級量表。例如“青春的-成熟的”稱為一個量尺:“1”表示非常青春,“2”表示比較青春,“3”表示既不青春也不成熟,“4”表示成熟,“5”表示非常成熟。因此,每張刺激圖下都有8對感性詞匯,受試者根據(jù)自己的第一感覺對蝴蝶結進行感性評價。
1.2.1 調(diào)查對象及樣本容量
首先進行預調(diào)查,糾正問卷中一些預先沒有想到的問題,以便順利開展后續(xù)的調(diào)查和做好準備工作,之后進行正式的調(diào)查。本試驗調(diào)查采用的是網(wǎng)絡調(diào)查法,正式調(diào)查開始之前,事先與調(diào)查對象進行良好的溝通,確保調(diào)研的針對性。調(diào)查對象為女性,年齡在18~25歲,有獨立審美能力,對問題有自己的想法與看法,網(wǎng)上共發(fā)放110份問卷,回收108份問卷,有效問卷為105份,回收率98%,有效率95%。
1.3.1 蝴蝶結樣本總體平均得分統(tǒng)計
蝴蝶結樣本的感性詞匯表達總體平均得分統(tǒng)計結果如圖2所示。每款造型對應的對比詞匯表達中得分最高的詞匯展示出該款式的風格特征顯著。折線圖中以數(shù)值為3的橫線為分界,偏離程度最大的兩端詞匯為最佳評判詞匯。
1.3.2 調(diào)查結果分析
由圖2 的統(tǒng)計結果可以得到10款代表性蝴蝶結造型的感性語義評價結果,詳細描述如下:
圖2 蝴蝶結樣本的總體平均得分折線圖
服裝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進行服裝設計時使用蝴蝶結一定要把握分寸,注意服裝整體的風格與和諧。不管是看似不輕意的點綴還是故意的張揚,無不包含著創(chuàng)作者對造型、材料、色澤等多方面的推摩和思考選擇。
隨機邀請30名測試者,全部是女性,年齡20~28歲。所有被測試者矯正視力正常,無疾病,熟悉試驗的要求和流程,均自愿參加試驗。
采用德國SMI公司RED 型號的i View X 眼動儀對服裝設計效果圖進行觀察與評價。在完全自然的情況下追蹤眼動,雙眼采集,采樣率為60 Hz,精度0.5°。將上述10款代表性蝴蝶結造型(刺激圖)導入眼動儀數(shù)據(jù)庫,并進行預先顯示矯正和試驗預設。觀察時間設定5 s自動跳轉下一幅圖。根據(jù)試驗的目的,選取平均凝視時間為分析指標,對蝴蝶結整體造型和設計細節(jié)進行分別評價。平均凝視時間越長,表明消費者對刺激對象關注度越高,同時也反映出設計要素的視覺沖擊力和設計內(nèi)涵更深。
2.3.1 蝴蝶結整體造型的平均凝視時間分析
表3 各款蝴蝶結造型的平均凝視時間
表3列出了各款蝴蝶結造型的平均凝視時間。從表3可以看出,被測試者對蝴蝶結樣式的關注度從大到小依次為:樣式二>樣式三>樣式六>樣式八>樣式九>樣式五>樣式一>樣式四>樣式十>樣式七??梢?樣式二的關注度最高,樣式七的關注度最低。通過對樣式的設計分析,樣式二具有雙層蝶翼,較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一層蝶翼(如樣式一、樣式四、樣式六、樣式七、樣式八)來說,樣式二更為創(chuàng)新,但也在人們接受范圍內(nèi),不過分夸張以至于失去經(jīng)典意味;與樣式三比較,二者區(qū)別在于尾結方向有所不同,樣式二尾結打的方向更為正常自然,由此看來比較自然的尾結方向更為人們所接受;較之變動大的2款蝴蝶結(樣式五和樣式九)來看,樣式二相對內(nèi)斂,不過分張揚但也不失典雅,由此可以判斷革新中又不乏收斂更能引起人們?yōu)橹A?;相對于樣式?樣式二的蝶翼為半重合狀態(tài)且具備尾結元素,由此看來有完整的蝴蝶結元素也能增加關注度。
通過蝴蝶結造型的凝視時間的長短比較,可以得出消費者對各款蝴蝶結造型的關注度,反映出消費者在選擇不同蝴蝶結細節(jié)服裝的心理偏好。據(jù)此,設計師可以借助人們對蝴蝶結的關注程度差異,更好地把握設計靈感,更加準確地把握蝴蝶結造型設計要素,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
2.3.2 蝴蝶結設計核心要素的平均凝視時間分析
表4 蝴蝶結造型核心設計要素的平均凝視時間
表4列出了蝴蝶結造型核心設計要素的平均凝視時間。從表4可以看出,第一組是樣式一和樣式二的比較分析,二者的區(qū)別主要在于蝶翼層數(shù)(寬)的不同,樣式二比樣式一多一層蝶翼,試驗結果表明蝶翼層數(shù)(寬)與關注度正相關;第二組整體3款比較來看,蝶翼層數(shù)(窄)與關注度負相關,層數(shù)越多越不感興趣 ,同時樣式九和樣式五對比說明,比較隨意的層疊會比較引起人們的關注;第三組樣式七和樣式四主要的不同在于繩結寬,樣式七比樣式四的繩結寬,試驗說明蝴蝶結寬度與關注度成正比,相比較來說繩結比較寬的獲得關注度高;第四組的2個樣式,主要的區(qū)別在于尾結打的方向,試驗說明樣式二尾結打的方向會獲得更多的關注,人們會多駐留一些時間。
通過對蝴蝶結造型進行問卷調(diào)查以及眼動儀試驗輔助研究,發(fā)現(xiàn)在多種蝴蝶結造型中,女性消費者對蝶翼層數(shù)(寬)較多,蝶翼層數(shù)(窄)較少,繩結較寬,尾結的方向打在正常方向的相對比較關注。因此,設計師在進行蝴蝶結造型裝飾服裝設計時要把握好細節(jié)風格取向,重點把握蝶翼層數(shù)、繩結寬度、尾結方向等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