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玲
西安文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一)當代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當代社會快速發(fā)展,世界呈現(xiàn)多元化,各種思想流派相互敲擊碰撞,這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青年大學生的視野,但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例如新自由主義思潮對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否定;民主社會主義思潮對民主集中制的反對;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反本質(zhì)、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觀點等等,都對青年大學生的堅持和信仰產(chǎn)生了一些負面影響,使得部分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有所動搖。
(二)部分大學生理想信念物質(zhì)化、世俗化。由于市場經(jīng)濟本身存在缺陷,所以貨幣的作用被無限放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金錢升值和道德貶值的價值觀。這使得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想滋長并在大學生群體中蔓延開來,一些大學生互相攀比、追求名牌、貪圖享樂、鋪張浪費,認為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作風已經(jīng)過時。甚至還有一些大學生出現(xiàn)了利己主義的學習觀和就業(yè)觀,他們認為個人利益高于一切。
(三)高校思政課的吸引力不足。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教學方法缺乏靈活性、趣味性;教學內(nèi)容較為陳舊,不接地氣;學生感到課堂枯燥無味,提不起興趣,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滿意度和認可度不高等等。大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思想極易受影響并產(chǎn)生叛逆和逆反心理,最終導致理想信念受到腐蝕和沖擊。同時部分大學生更重視專業(yè)課的學習,就更容易對思政教育忽視。
“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diào):如果年輕人有理想和責任,民族和國家就會有希望。青年是時代最靈敏的晴雨表,堅定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第一??圩?,可以解決重重困難的洗禮,抵制各種陳腐思想的侵蝕。
(一)用“中國夢”凝聚大學生的理想和追求。信念是人們在追求理想過程中的態(tài)度和思想,是人們追求理想道路上的精神支柱?!爸静涣ⅲ煜聼o可成之事?!睕]有理想信念的指引,就猶如航船失去了風向標,追夢路上的任何挫折都會讓航船東搖西擺,隨波逐流。因此只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夠指引我們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路上乘風破浪,百折不撓。堅定的信念是實現(xiàn)理想的必要條件。習近平一直提倡發(fā)揮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核心作用,他在全社會范圍內(nèi)第一次提出“中國夢”,明確“中國夢”是目前和未來很長時期全體人民的共同理想。
習總書記曾闡述中國夢和青年的關系:中國夢是歷史的、現(xiàn)實的,也是未來的。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yōu)楝F(xiàn)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應緊緊圍繞“中國夢”與“個人夢”的關系,為”中國夢”凝聚青春力量,鼓勵青年大學生有夢、追夢、圓夢,增強對”中國夢”的理解度和認識度,從而實現(xiàn)大學生對”中國夢”的理論認同。要讓中國夢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生根發(fā)芽,在實際行動中開花結(jié)果,要激發(fā)他們?yōu)閷崿F(xiàn)”中國夢”而奮斗拼搏的斗志、干勁和榮譽感,增強他們實現(xiàn)”中國夢”的決心和信念,引導大學生把國家發(fā)展和個人發(fā)展緊密相連。這既是高校思政教師的職責所在,也是推進高校思政課改革的契機和手段。[2]
(二)從歷史與現(xiàn)實的角度看待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生在比較中明辨真理。自西方資產(chǎn)階級學說傳入中國,由于始終不能解決中國的現(xiàn)實問題而以失敗告終。有識之士們也曾探索摸索過中國的出路和去處,但是照搬照抄和脫離實際的做法都最終宣告失敗。直到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中國人看到了希望與曙光,馬克思主義迅速在中國大地生根發(fā)芽發(fā)展壯大。我們辯證地吸收借鑒馬克思主義,并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和現(xiàn)實有機結(jié)合,最終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它指導中國革命取得了偉大勝利。在信仰的指引下,一代代中國人在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中百折不撓、奮勇前行,為我們開辟了一條通向幸福美好的社會主義道路。因此,要從歷史的高度和比較的角度引導大學生認識和把握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堅定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當然,我們也要橫向地在國際社會中做對比,使大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社會主義的優(yōu)勢所在,增強他們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愛國之情,進而使他們把握”四個意識”的深刻內(nèi)涵,增強“四個自信”。面對奮發(fā)圖強的民族精神和日益強大的祖國母親,相信每一個有良知的青年學生都會懷揣著熾熱的愛國之心,堅守著崇高的理想信念,積極投身到祖國的各方建設中去。
(三)提高思政教育者的理論素養(yǎng),改進和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的方法與手段。信仰是思政教育的根基,對于思政教育者來說其本身首先要是信仰的守衛(wèi)者和踐行者。習總書記強調(diào):”讓有理想的人講理想、有信仰的人講信仰”。近年來思政課教師”言論不當”、”行為失范”的現(xiàn)象多有發(fā)生,因此建立嚴格的準入機制和退出機制就顯得尤為必要。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教師提出的”六個要”的標準,將那些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教育者引進高校,他們的言傳身教將對青年大學生起到“潤物無聲”的影響和熏陶,使得學生真正能夠從思政教育中有所學、有所思、有所悟。唯有如此,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起到教育感化學生,促進學生將所學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心,知行合一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也就真正實現(xiàn)了立德樹人的最終目標。
高校思政課若要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提高學生的滿意度和認可度,就必須打破現(xiàn)有的教育教學模式,摒棄填鴨式的灌輸教學和照本宣科的枯燥講解,不能再把教育停留在書本上,關在教室里。而必須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將課堂延伸到書本以外,把課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緊密相連,使思政課”活”起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實踐體驗,從而最終實現(xiàn)情感認同。
筆者認為討論式教學對于高校思政課來說是個一舉雙得的有力舉措?!笨茖W扎根于討論”,討論式教學使得課堂不再是老師的”獨角戲”,學生的參與度與積極性將大大提高。討論不僅迫使學生自學,同時也促進學生在思想碰撞時能夠相互學習借鑒。這樣一來,通過參與互動的方式,突出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也達到了去偽存真、探求真理的教學目的。
(一)為青年大學生打開理想信念的”總開關”。理想信念是人生路上的燈塔,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要引導當代青年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就要引導他們胸懷祖國,心系人民,勇敢拼搏;就要用理論知識武裝青年學生,使他們了解國家歷史、體會國情民情;使他們理解祖國的繁榮強大與個人的成長發(fā)展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辯證關系,增強做中國人的自豪感和榮譽感。讓青年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牢固樹立”四個自信”,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lián)P帆起航,開啟人生奮斗的篇章。
(二)時刻提醒青年大學生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需要年輕有為的青年貢獻力量,新的歷史時期賦予了青年大學生新的歷史使命。青年大學生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踐行者和見證者,這是歷史的選擇。青年大學生唯有立常志、常立志;知行合一,勇于創(chuàng)新;抓住時代機遇,應對時代挑戰(zhàn),才能夠敲響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最強音,才能夠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留下奮斗的足跡。
(三)鞭策青年學生為實現(xiàn)中國夢練就本領、積淀力量。青年學生要實現(xiàn)”中國夢”,就要有崇高的愛國之情和強國之魂,這是追求夢想的動力與方向;就要做”實干興邦”的行動派,這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最有力的實踐;就要有堅忍不拔的奮斗精神,這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必備品質(zhì)。而這離不開掌握知識、提升本領、修煉品行的積累與沉淀。青年學生只有腳踏實地、積極參與,在實踐中提升能力、增長才干,才能夠創(chuàng)造優(yōu)裕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才能夠?qū)崿F(xiàn)更大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才能夠用理想信仰之光照亮奮斗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