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琳
十八歲的父親修路,
這條太遠、太長的西行路
原本沒有方向的羅盤
人煙罕至
蜿蜒無限
這條太遠、太長的行軍路
草地,是紅軍的草地!
雪山,就是紅軍走過的雪山!
二萬五千里長征
在新中國的禮炮聲中又一次啟程!
父親的一雙腳
踏上千年雪山的年輪
父親修好了路,走路
再修路,走路
這條太遠、太長的進藏路
百轉(zhuǎn)千回
沉睡的甘孜機場
二郎山通車的典禮
撼天動地的怒江橋禮炮
喚醒了連綿的喜馬拉雅山,
十八軍將士們硬是用一雙雙鮮活的雙手
鋪筑了直上云霄的天路!
暮年的父親鐘戀寫老路
纏綿多情
七十年前的《德格行軍往事》
張國華軍長、譚冠三政委和戰(zhàn)士們行軍、打仗
長眠在雪山的戰(zhàn)友
那每一公里路都用熱血鑄就的昨天
如數(shù)家珍
恍若昨天
路,成了我們一代又一代的情懷
父親的進藏路
不知磨破了多少雙鞋
不知多少次風餐露宿
不知翻越了多少無名的山川
不知度過了多少不眠的行軍晨夜
父親常遙想皖北老家的槐樹林
童年村口的小溪
喃喃自語
我怎么走得離家這么遠
走得這么久
這條雪山的路太遠、太長
太遠、太長了啊……
父親,老了
顫顫巍巍
步履近蹣跚
父親,您常夢回淮河兩岸的花香嗎?
還有兒時嬉戲的伙伴?
這條太遠、太長的進藏路,
此刻,
您的兒女整裝待發(fā)
正向著父親的路走來
從此
路不再悠長
不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