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玲玲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教育教學目標發(fā)展變化,逐漸從培養(yǎng)學生學科知識發(fā)展為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學生多元思維能力成為小學語篇教學中的主要培育內(nèi)容。本文試圖結(jié)合PEP小學英語Story time板塊的特點及教學現(xiàn)狀,從探究圖片信息、提煉文本信息及拓展主題信息三個方面,探討如何在故事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提取、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出可行的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思維能力,從而構(gòu)建高效小學英語課堂,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關(guān)鍵詞】多元思維;PEP小學英語Story time;信息提取和運用
思維能力是一項重要的學習能力,對于學生進行知識理解、知識記憶具有重要意義。而多元思維能力更是直接影響他們的知識學習、能力養(yǎng)成。英語是一門與實際生活存在緊密聯(lián)系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不斷聯(lián)想,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語言知識學習、記憶,這個過程少不了學生思維能力作為輔助支撐。學生的多元思維能力可以幫助其從多角度思考、分析,將英語知識進行串聯(lián),發(fā)展學生的英語能力。
一、挖掘圖片信息,豐富故事情節(jié)
(一)深究場景信息,補充旁白
案例:PEP4Unit3 Weather Story time
本故事中,文本對話內(nèi)容比較簡單直白,但卻發(fā)生在四個不同的場景中,教師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討論每個對話發(fā)生的場景。最后,師生合作,總結(jié)歸納場景信息及隱藏的其他信息,設計旁白,讓故事內(nèi)容更豐滿,也使文本語境更易被理解。旁白設計如下:
Picture1:Oh, Zoom is calling Zip? Where are Zoom and Zip? Whats wrong with Zip?
Picture2: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Zip. So Zoom is going to meet Zip. Zip is in Dalian, and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Dalian?
Picture3:Zoom is going to Dalian. He is now putting away his clothes. Look at his TV. What is the weather reporter talking about?
Picture4:Zoom goes to Dalian by plane. Now he is in Dalian. Oh,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Dalian? How does Zoom feel?
Picture5:Look, Zoom is now at Zips home. Oh, Zip is in her bed. She feels not so well. What will Zoom say and what will Zoom do for Zip? Lets guess.
Picture6:Its too cold. Zoom and Zip both have a cold. What will they say to each other?
在圖片場景信息的探究梳理過程中,有學生會質(zhì)疑:為什么大連的天氣會和Zoom預想的不一樣?學生由此展開了更加熱烈的討論。在這個梳理信息—質(zhì)疑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不再固化于“一問一答”的機械死板中,而是能夠通過觀察、對比進行多維思考,恰當表達。
(二)細察人物身體語言信息,猜測故事情節(jié)
本單元故事圖片中,Zoom在前往大連之前和到達大連之后,出現(xiàn)了較為明顯的、有趣的動作和表情,有豐富的身體語言信息。在呈現(xiàn)對話內(nèi)容和進行教學環(huán)節(jié)前,可讓學生進行仔細觀察,就Zoom的身體語言信息展開討論猜測。圖四中,Zoom左手拍腦袋瓜,低著頭,沮喪著臉,和圖三Zoom一臉輕松的樣子完全不一致。將兩幅圖進行對比,Zoom的表情為何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圖三、四究竟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學生們發(fā)揮想象,進行了各種猜測。
在細察人物身體語言信息到猜測故事情節(jié)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參與維度從記憶、觀察過渡到想象、分析與推理的抽象思維能力。
二、提取文本信息,體會故事內(nèi)涵
(一)構(gòu)建故事文本的信息支架
在Story time的教學中,教師可根據(jù)故事的具體內(nèi)容及難易程度幫助學生提煉、構(gòu)建信息支架,可以是語言結(jié)構(gòu)支架、關(guān)鍵詞支架、時間支架、情感支架等。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逐步放手,將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讓學生學會梳理故事的整體脈絡,能自主篩選、提煉和利用文本信息。
(二)探究故事文本的文化意識
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Story time中涉及的外國文化知識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密切相關(guān),能激發(fā)學生對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行為規(guī)范、文學藝術(shù)、價值觀念等的認識,讓學生初步感受中外文化的異同,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識。
三、拓展主題信息,發(fā)散學生思維
(一)交流話題,引入個體體驗
本單元故事講述的是Zoom因為聽錯天氣預報而錯誤理解當?shù)靥鞖馇闆r的情境。在教學前,教師出示含有若干城市的中國地圖,讓學生們用I will go to Harbin. It will be snowy and cold in Harbin.的句型描述各地天氣,讓學生通過個體體驗進入這一主題。
(二)續(xù)編故事,體現(xiàn)多元角度
在理清故事脈絡之后,學生們能基本理解Zoom 是因為粗心,將天氣預報中的大理錯聽成是大連,導致到了大連以后受冷著涼?!叭绻鸝oom沒有聽錯天氣預報,又會發(fā)生什么呢?”讓學生們續(xù)編故事。在續(xù)編故事這一過程中,學生會結(jié)合各城市合理的天氣,思考應該穿戴哪些合適的衣物。同時也會反?。簾o論做什么事都不應該馬虎大意。學生在習得語言知識的同時,自身的感悟和情感體驗也得到了升華。
英語故事教學,不僅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習得語言,教師不能忽略對學生多元思維的培育,語言知識雖然重要,但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更能促進學生的英語語用表達。在日常語篇教學中,教師通過對語篇內(nèi)容進行結(jié)構(gòu)分析,將其轉(zhuǎn)化為學習過程中的支架,實現(xiàn)學生的思維過程可視化,促進學生的語言學習和思維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標準
[2]陳玉祥.小學英語課堂多元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2(32)
[3]袁新萍.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故事教學的探索[J].新課程(教研),2011(03)
(舟山市定海區(qū)小沙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