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禁毒日前夕,各大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清查涉毒音視頻,有7名歌手的46首歌曲因此下架。
對于藝人或者作品涉毒,公眾和全社會都難以容忍。但總會有部分“粉絲”跳出來質(zhì)問,為什么要對自己的偶像“趕盡殺絕”,為什么不能給他們一個改正和“回歸”演藝圈的機會?
其實,涉毒零容忍是對所有涉毒者的正告,而并非只針對演藝界。藝人尤其是明星藝人,不僅僅是一份職業(yè),更是不少青少年爭相崇拜和模仿的對象。尤其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在網(wǎng)絡放大效應的加持下,他們一言一行所肩負的社會責任,以及對社會風氣所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已經(jīng)不僅僅是個人品德問題,更關乎社會公德和法律底線。因此,容忍任何涉毒藝人或作品,都是對追隨他們的“粉絲”尤其是青少年“粉絲”的誤導,也是對整個社會風氣的毒害。既為偶像,享受“粉絲”萬千追捧,就應擔負公眾人物之責;不愛惜羽毛,偶像光環(huán)破碎,承受千鈞重壓勢所必然,又何來種種狡辯?
更重要的是,對包括藝人在內(nèi)的涉毒零容忍,也是對沖在緝毒一線的“馬賽克英雄”們的最好致敬。作為緝毒警察,他們的面容常常只能以“馬賽克”的形式出現(xiàn),2019年,正是因為他們沖鋒在前,不計生死,全國共破獲毒品犯罪案件8.3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1.3萬名,繳獲各類毒品65.1噸,查處吸毒人員61.7萬人次。普通人很難想象,在這樣的和平年代,槍戰(zhàn)、搏斗、爆炸、追擊是這些英雄工作的日常;緝毒警察的犧牲比例是其他警種的4.9倍,受傷率更高達10倍;他們每一次執(zhí)法前都會在心里擬好遺書,作好生死離別的準備。當“你看不到黑暗,是因為有人拼命把黑暗擋在了你看不到的地方”,我們又怎能要求去容忍那些參與制造黑暗的人?
面對毒品,我們從不需要“知錯能改”的“榜樣”,我們必須堅守“不可越雷池半步”的紅線!
(摘自央視新聞網(wǎng) ? ?本文作者: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