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聰
中電科海洋信息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海南陵水 572427
質量風險是海工項目建造過程中的一項重要風險,分布在海工平臺的整個建造周期中。及時對質量風險進行識別和控制,找出應對措施,可以有效減少返工,縮短建造周期,降低建造成本,提升利潤空間。減少項目交付后的質量投訴和索賠,贏得客戶。海工項目涉及的因素多,技術要求高、過程復雜、不確定性高,無論從風險的來源、起因、后果都比較復雜。質量風險的識別和控制主要分為項目前期、項目進行中、項目完工三個階段。
①對技術規(guī)格書進行分析,對其中的質量重點和難點進行摘要,對船級社規(guī)范、法規(guī)、行業(yè)標準、重大工藝技術吃透。在開工前編制內、外檢質量檢驗ITP,編制各工序的質量檢查表。分析各工序的質量風險點。
②分包商施工經驗的審查、焊工資格、其它施工人員及質量部QC 的資質。
③原材料入庫檢驗。核對材料與證書是否一致和外觀檢驗。海工項目使用的很多鋼材是高強度調質鋼、高強度桁架管都有設計環(huán)境溫度要求,例如有-20℃和-30℃區(qū)分。
④工裝件的質量檢驗,工裝件在海工建造中使用較多,有些還是專用工裝,工裝本身的剛性和焊接質量、適用性對海工建造質量也有影響。
2.2.1 質量頑癥的巡查
①材質追溯類;數控下料后構件表面缺少信息移植或者移植錯誤;現場材料無明顯信息移植,導致原始信息無法辨別;違反三級報檢制度或未經報驗就私自發(fā)放材料至下道工序。
②裝配前不打磨;特殊構件例如EQ47、EQ63 材質電焊裂紋未清理干凈就進行下道工序。間隙過大未經質量部或技術部確認,私自堆焊處理。
③焊接;無證焊工從事焊接作業(yè);使用冷焊條焊接作業(yè)發(fā)現構件點焊開裂、焊縫有裂紋、不按工藝要求擅自處理;焊接作業(yè)區(qū)無相應的WPS 張貼;特殊結構焊接作業(yè)無自檢員監(jiān)控或現場無測溫工具。
④火工校正時火焰溫度未控制或高強鋼澆水急冷的。NDT 合格后在焊縫熱影響區(qū)火工矯正。
⑤裝配各種測量工具未經檢定或超出有效期;焊機的電流和電壓表、CO2焊機的氣流表未校驗合格就進行使用[1]。
2.2.2 特殊結構焊接的專人監(jiān)控
JU2000E 系列的懸臂梁推拉架的合攏、樁腿的合攏;1000 噸風電安裝平臺樁腿的合攏、抬升軸套的焊接、2000 噸風電平臺抬升結構、樁腿合攏這些重大的建造節(jié)點對建造質量和周期都有決定性的作用,質量部和技術部認識到這些重大技術方案沒有不折不扣的執(zhí)行將會產生致命的焊接質量問題和不可挽回的精度尺寸問題。以上項目也有在梅雨季節(jié)施工的,對質量管控要求更高。在這些過程中質量部和技術部抽調專業(yè)技術強和責任心強的QC 和工藝員對焊接過程全監(jiān)控和指導、記錄跟蹤,發(fā)現違規(guī)的及時停止整改。
2.2.3 裝配記錄文件和焊接記錄文件、探傷報告的審查
在報驗前,分包商要提交裝配精度報告、焊接記錄和后熱報告、探傷報告。審查中確認真實性、是否違規(guī)、是否符合要求[2]。
2.2.4 裝配階段
在海工建造中船東及船檢對裝配報驗非常重視。常見的質量問題有:焊縫交叉位置成銳角,需挖補處理;抬升、懸臂梁等結構的大合攏應力集中位置要延伸氣刨過渡;結構裝配的正確性與精度要求,特別注意退審圖與生產設計圖的不一致。
①高強度調制鋼焊縫的NDT 的時間要滿足焊后72 小時,時間間隔不符合會導致延遲裂紋的判斷不確定;焊接缺陷的返修不允許超過兩次。
②樁腿齒條精度檢驗。齒條間距、平整度、拱高的偏差直接影響鉆井平臺抬升功能。
③焊縫的外觀檢驗,特別要注意裂紋問題。K、Y 節(jié)點小夾角位置焊縫R 過渡問題。
④生產建造過程中經常出現技術規(guī)格書的原材料溫度要求與實際采購的要求不符,例如:抬升聯系梁撐桿、直升機撐桿、鉆臺支撐桿等。
⑤平臺下方砂箱內的砂石存在間隙,平臺不斷搭載時會產生不均勻沉降,不僅導致船底板變形而且影響懸臂梁基座的安裝。
⑥在項目的建造過程中經常出現公司針對階段完整性報驗的資料無法有組織的、有效的進行清單式管理、收集和提交[3]。
①船級社的審圖意見往往不一定能在生產設計中得到落實,這樣造成的質量隱患較多。質量人員也需要關注退審意見。
②開工前的質量交底會必不可少的,宣貫項目質量要求、對難點重點分析。
③預警單、檢查報告、不合格品單、罰款單的開具。作為QC在現場中發(fā)現的問題,要分析產生的原因。對于施工管理質量意識淡薄,多次違法工藝紀律的分包商進行預警和處罰。
④根據以往項目的經驗,設計的錯誤、船東、船檢的NCR 和會議內容。提前編制好各構件的檢查核對表和質量風險控制點[4]。
⑤加強與技術、生產部門、船東船檢的溝通協(xié)調。
結構施工過程中質量風險清楚地識別加上采取相應的管控措施,大大的降低了質量問題。質量空間的提升,不僅僅是質量部門、也是分包商、生產管理人員的共同責任,相信這樣的管控方式也是“實現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具體實踐,在海工市場低迷的國際環(huán)境下,提升海工企業(yè)質量管理水平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