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勇 周 俊(通訊作者) 夏世剛 譚 娟 費志剛
(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眼科,湖南衡陽421001)
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屬于常見疾病,主要發(fā)生在糖尿病群體,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早期進行診治至關重要[1]。熒光素鈉眼底血管造影常用于檢查眼部疾病的手段,檢查原理主要通過給被檢查者快速靜脈注入熒光素鈉,經(jīng)體內血液循環(huán)流通至眼底血管,在經(jīng)藍光刺激讓熒光物質發(fā)出黃綠熒光,結組合特殊濾光片做眼底拍照進行診斷。然而熒光素鈉眼底血管造影術在實際的診斷中也容易出現(xiàn)誤診或漏診情況,為了進一步的提高診斷效果,提倡使用更有效的診斷方式[2]。吲哚青綠眼底血管造影是一種診斷眼部疾病的新型手段,該診斷方式被證實對DR也有一定效果。近年來本院在臨床診治DR上就應用熒光素鈉聯(lián)合吲哚青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方式,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60例DR患者為研究對象,共320只眼。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糖尿病性視網(wǎng)膜病變新的國際臨床分型》中的相關診斷標準[3];②無眼底血管造影檢查禁忌;③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肝臟或者腎臟等重要的臟器存在器質性病變者;②合并高血壓及青光眼的患者;③嚴重角膜混濁及玻璃體重度積血者?;颊吣?2例,女68例;年齡 45~72 歲,平均(62.1±1.2)歲;糖尿病病程 2~12 年,平均(7.2±1.4)年。
1.2 方法:對入院的患者均進行眼科檢查,檢查的具體內容包含眼壓、視力、眼底照相等,完成檢查后,實施熒光素鈉與吲哚青綠血管造影檢查,具體如下:①熒光素鈉眼底血管造影檢查。檢查時使用10%熒光素鈉注射液作為造影劑,檢查設備為眼底熒光照相機,檢查時先去0.5mL的造影劑,將造影劑倒入4.5mL無菌并且濃度抑制的生理鹽水中搖晃混勻,對經(jīng)過稀釋的造影劑借助注射器輸入到體內,同時開啟照相機進行檢查,具體檢查在造影劑使用后患者是否存在過敏反應的情況,觀察無不良反應發(fā)生的患者則可以通過持續(xù)靜脈注射的方式將造影劑輸入到患者體內,進一步對過敏情況進行觀察,雙眼做連續(xù)交替拍攝,靜脈完全充盈后做間斷性的拍照及做15min左右的觀察;②吲哚青綠血管造影。充分散瞳后采取直接、間接檢查的方式,對眼底情況進行觀察。應用眼底照相機,相機與同步計時器、圖像監(jiān)視器及圖像處理系統(tǒng)連接。用無菌的注射器自患者肘前靜脈位置注入事先準備的ImIICG,若患者在給藥后無不良反應則可在5s內快速的將50mgICG注入其中,在完成注入后啟動計時器,對造影情況進行監(jiān)測,獲取的圖像可打印出做分析報告數(shù)據(jù)。對患者均進行對癥治療,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激光治療、中醫(yī)治療等。
1.3 觀察指標:觀察單純熒光素鈉眼底血管造影、熒光素鈉眼底血管造影聯(lián)合吲哚青綠血管造影對疾病的檢出情況,且對治療后1個月的效果進行評價,經(jīng)治療后病變改善、視力提高2行及以上為顯效;病變有所改善及視力提高1行為有效;未達有效的標準為無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運用SPSS21.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診斷價值:在對疾病的診斷情況上,聯(lián)合診斷方法在檢出率上明顯高于單一檢查,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值=6.234,P 值=0.013),詳見表 1。
表1 不同檢查方法對DR診斷價值比較
2.2 治療效果:160例DR患者經(jīng)相關治療,顯效102例,有效51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95.63%。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該病主要因體內胰島素缺乏或者胰島素抵抗所致,患者最為典型的表現(xiàn)是血糖高于正常水平并且長時間維持這一狀態(tài),所以患者極容易發(fā)生微血管病變,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使得患者容易發(fā)生DR這一并發(fā)癥[4]。DR進展性及不可逆的特征,嚴重甚至可能導致患者失明,因此盡早的診治疾病至關重要。
在對DR的診斷上,眼底檢查是基礎,在此基礎上多行眼底熒光血管造影,這種造影檢查的基本原理是以持續(xù)靜脈輸注熒光素鈉的方式,在輸注后通過照相的方式獲取熒光信號,后續(xù)借助濾光片采集熒光信號,捕捉并記錄眼底情況,進而作疾病分期,為患者治療提供有利依據(jù)[5]。但是單純的眼底熒光血管造影經(jīng)熒光素鈉自己注射能獲得較好的效果,然而在實際中部分病例難以顯影,這引起漏診及誤診情況,因此需探討更有效的診斷方法。吲哚青綠眼底血管造影是一種新型的檢查手段,其中使用的造影劑ICG具有很大分子量,并且可同血漿蛋白高效結合,并且造影劑經(jīng)注入后不容易從脈絡膜毛細血管內皮滲出,在注入造影劑后借助近紅外光的激發(fā)光發(fā)射光光譜可穿透眼底色素上皮及黃斑葉黃素,較好反映脈絡膜循環(huán)[6]。在對DR的診斷上,在常規(guī)的熒光素鈉眼底血管造影的基礎上聯(lián)合吲哚青綠眼底血管造影,可以彌補單純熒光素鈉檢查中遺漏問題,并且提供更準確的診斷結果,使得治療方案更加切合患者實際。本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單純的檢查方式,采取聯(lián)合檢查方式在對DR的檢出率上明顯更高,這一結果證實了熒光素鈉聯(lián)合吲哚青綠的眼底血管造影檢查方式診斷價值顯著。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在經(jīng)相關治療的總有效率上達到95.63%,這也提示盡早檢出疾病并給予相應治療。
綜上所述,采取熒光素鈉聯(lián)合吲哚青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對診斷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的價值顯著,早期檢出疾病予以患者對癥治療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促進患者早日回歸到正常的生活及工作中,因此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