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市秦郵小學 趙明星
在我國小學的教育體系中,語文一直占據(jù)著很重要的地位,它不僅關系到學生的整體成績,也與學生后續(xù)的學習和發(fā)展有著很大的聯(lián)系。而語文作為一門具有典型的社科性質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則不能像其他學科一般僅僅注重知識上的灌輸或者是習題上的解答,而更應當側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核心素養(yǎng),即需要在課堂內(nèi)外都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有利于語文學習的環(huán)境和氛圍,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在理論與實踐上都能夠得到提升。在語文的教學中,作文和閱讀一直是核心的內(nèi)容,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往往是語文教師最為關注的話題。
我們倡導從關注生活出發(fā),既而探索生活中的語文現(xiàn)象,并發(fā)掘美文之所在。這是一種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在實踐過程中理解美文的寫作題材和手法,又與實際學習的理論相映襯,從而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這一教學方法的應用是需要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立足夠的思維空間和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意識與探索能力的,并且也需要在學生廣泛閱讀的基礎之上,只有遵循開卷有益、博覽群書的原則,才能夠有效地促進小學語文獲得理想的成果。
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正是活潑靈動,天真爛漫的時期,他們熱衷于追逐新鮮的事物,對于刻板教條的事物則可能有所抵觸。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良好教學效果的取得是需要教師付出巨大的心力與實踐的。而教師采用的從關注日常生活出發(fā),探尋語文美文的方法,經(jīng)過不斷地實踐和探索之后,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水平并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而具體到實行這一層面,教師可參考如下的方法與措施:
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語文現(xiàn)象依賴的不僅有學生敏銳的探索能力,更重要的還是學生自身的閱讀基礎。只有基礎穩(wěn)固,才有可能達到學有所用。因此在小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的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教師可定時向學生推薦適合閱讀的書籍或文章,也可以定期開展閱讀會或者是名著導讀等活動,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養(yǎng)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從而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知識框架與價值認識還不能夠完整地形成,因此可依據(jù)此項準則選擇適宜的圖書,從而達到因地制宜,契合學生特性與需求的目的。而當學生積累了閱讀的知識與內(nèi)容,自然而然就會帶入到實際的生活當中,這樣就能夠激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的意識,讓他們知曉美文的誕生便來自生活的各個方面,美文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的。
意識的培養(yǎng)是為具體的教學實踐所服務的,而從關注生活出發(fā),探尋語文美文的這一教學方法應當是建立在家校合作培養(yǎng)的基礎之上的。在小學語文課堂上,一個教師往往要面臨幾十個學生,他們各自有著不同的學習基礎以及性格特征,因此教師要想做到面面俱到是具有相當大的難度的。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個人水平,教師則需要和家長多進行溝通和交流,利用家長的幫助來達到相應的效果。在目前信息技術與網(wǎng)絡溝通迅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家校之間的合作變成了一項很容易進行的工作。
譬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就《剪枝的學問》這一文章展開家校合作的工作?!都糁Φ膶W問》記敘了“我”在桃園看王大伯剪枝并了解到剪枝的原因,給了我們相關的啟示:剪去又粗又壯的枝條是為了剩下的枝條能更好地吸收營養(yǎng),更好地生長,也告訴了我們,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教師可與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帶領孩子親身感受剪枝的樂趣與道理,從而促進學生對于文章的深刻理解,也讓他們明白美文源于生活的細節(jié)當中,需要的是善于觀察,不斷探索生活中的細節(jié)。
每一次對于生活的細致探索,學生總是能夠收獲到相關的知識。而為了將知識更好地消化和應用,教師應當要求學生進行寫作的練習或者是實踐的總結。生活觀察的輸入是寫作輸出的最好來源,寫作輸出則是鍛煉學生能力的極為有效的方式。在做到了行知結合,實際演練之后,學生就一定能夠取得相應的成長與進步。
美文無處不在,對于小學生而言,則需要從關注生活出發(fā),理解語文之美,這樣才能夠一步步探索到美文的來源與內(nèi)容,從而對于閱讀和寫作有更為深刻的理解。這是一項具有長遠性的教學任務,但是我們相信依賴于教師課堂上的積極實踐以及學生生活中的細致探索,是一定能取得卓越的實際成效與教學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