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譚嘉慧(長沙市怡雅中學)
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何故事或小說讀起來引人入勝、饒有趣味嗎?因為它們總是步步給讀者設置“懸念”,調(diào)動著讀者的“胃口”,牽動著讀者的心,吸引著讀者一步一步跟著它走下去。
今天我們一起再來學習一種新的構思法——懸念構思法。
美國 S·L·基履
紐約中央火車站詢事亭上頭的時鐘告訴人們,現(xiàn)在是差六分鐘六點,高個兒的青年中尉仰起他被曬得黝黑的臉,瞇縫眼睛注視著這個確切時間。他心跳得渾身震動,再過六分鐘,他就會看到十三個月以來一直在他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那個女人了。雖說他從未見過她一面,她寫的文字總是給予他無窮無盡的力量。
勃蘭福特中尉尤其記得戰(zhàn)斗最激烈的那一天,他的飛機被一群敵機團團圍住了。
他在信里向她坦白承認,他時常感到害怕。就在這次戰(zhàn)斗的前幾天,他收到了她的復信:“你當然會害怕……勇敢的人都會害怕的。下一次你懷疑自己的時候,我要你聽著我對你朗誦的聲音:對,縱使我走過死亡陰影的幽谷,我一點也不害怕災難,因為你同我在一起?!彼涀×?,這些話給了他新的力量。
現(xiàn)在他可要聽到她本人的說話聲了。還過四分鐘就六點了。
一個大姑娘擦身而過,勃蘭福特中尉心頭一跳。她戴著一朵花兒,不過那不是他們約定的紅玫瑰。而且,這個姑娘不過十八歲左右。賀麗絲·梅妮爾告訴他,說是三十歲呢。“那又怎么樣?”他回信說?!拔胰q?!彼麑嶋H是二十九歲。
他想起他在訓練營里念過的那本書:《人類的束縛》。整本書寫滿了女人的筆跡。他一直不相信。女人能這樣溫柔體貼地看透男人的心。她的名字就刻在藏書印記上:賀麗絲·梅妮爾。他弄到一冊紐約市電話號碼本,找到了她的住址。他寫信給她。她復了信,翌日他就上船出國了,但是他們繼續(xù)書信來往。
十三個月里她都忠實地給他回信。沒有接到他來信的時候,她還是寫了來?,F(xiàn)在呢,他相信了,他是愛她的,她也愛他。
但是她拒絕了請她寄照片的要求,她說明:“要是你對我的感情是真實的,我的相貌就無關緊要。要是你想象我長得漂亮,我就會總是擺脫不了你不過心存僥幸的感覺。我憎惡這種愛情。要是你想象我長得不好看(你得承認這是更有可能的),那么,我會老是覺得害怕,害怕你之所以給我寫信,不過是因為你孤零零的,沒有別的選擇罷了。不,別要求我給你照片。你到紐約來的時候,就會看到我,那時候你再做決定吧。”
再過一分鐘就是六點了……猛吸了一口香煙,波浪福特中尉的心跳了。
一個年輕女子正朝他走來。她高高的個兒,亭亭玉立,淡黃色頭發(fā)一卷卷的披在她纖柔的耳朵后邊,眼睛像天空一樣藍,她的嘴唇和臉頰顯得溫文沉靜。她身穿淡綠色衣服,像春天活潑輕盈地來到了。
他迎上前去,沒注意到她并沒有戴著什么玫瑰??吹剿哌^來的時候,她唇上露出一絲挑逗的微笑。
“大兵,跟我爭路走嗎?”她喃喃地說。
他朝她再走近一步,就看到了賀麗絲·梅妮爾。
她幾乎正是站在這位姑娘后邊,是一個早已念過四十的婦女。她就快變白的頭發(fā)卷在一頂殘舊的帽子下面。她身體長得過于豐滿,一雙肥厚的腳塞在低跟鞋里。但是,她戴著一朵紅玫瑰。
綠衣姑娘快步地走開了。
勃蘭福特中尉覺得好像被劈開兩半似的,他追隨那位姑娘的欲望有多么強烈啊,然而,對這個在精神上曾經(jīng)真摯地陪伴過和激勵過他的婦女,他的向往又是何等的深沉:她就站在那兒。他看得出來,她蒼白、豐腴的臉是溫柔賢慧的,她灰色的眼睛里閃爍著溫暖的光芒。
勃蘭福特中尉當機立斷。他的手指抓緊那冊用來讓她辨認他的《人類的束縛》。這不會是愛情,然而是可貴的東西,是他曾經(jīng)感激過,而且必定永遠感激的友誼……
他挺直肩膀,行了個禮,把書本伸到這個婦女面前,雖則就在他說話的時候,他感到了失望的苦澀。
“我是約翰·勃蘭福特中尉。你呢——你是賀麗絲·梅妮爾小姐吧。見到你,我多高興。我——我可以請你吃頓飯嗎?”
女人咧開嘴寬厚地微笑了?!拔也幻靼走@都是搞的什么,孩子,”她回答說,“穿綠衣服的那位年輕的小姐,她要求我把這朵玫瑰別在衣服上。她還說,要是你請我同你到什么地方去,我該告訴你,她在街那邊的飯店里等著你。她說這多少是個考驗?!?/p>
同學們,讀完之后,有沒有覺得這篇文章特別有意思,你的心也跟著跌宕起伏呢?那么,我們要好好學習這篇文章的寫法。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其一,妙用倒敘,時空集中。如果按通常的順敘法,小說應該先寫勃蘭福特中尉因《人類的束縛》而寫信給賀麗絲·梅妮爾,對方復了信,但第二天他就上船出國了;再敘“13個月里她都忠實地給他回信”,她的信給了他“無窮無盡的力量”,然而她卻拒絕了寄贈照片的要求;最后才是兩人在紐約中央火車站約會時的場面。聰明的作者,自然不會傻傻地按部就班地按照時間順序寫下來。因此,本文開篇就是“高個兒的青年中尉仰起他被太陽曬得黝黑的臉,瞇著眼睛注視著這個確切時間”;接著,先追述“就在這次戰(zhàn)斗的頭幾天,他收到了她的復信”,后繼續(xù)往前追溯,交代兩個人是如何聯(lián)系上的。如此處理,一起筆就激發(fā)起讀者強烈的興趣,更為下文的敘寫支撐起一片神秘的空間,推進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第二,心理描摹,反復渲染。本文反復渲染勃蘭福特中尉“心跳得渾身震動”“心頭一跳”“心情更緊張了”;并將相見時間作倒計時處理,精確到“再過六分鐘”“再過四分鐘就六點了”以及“再過一分鐘就是六點了……”這樣一來,就把“他”焦急地等待、迫切地希望早點與對方見面的心情及當時的場景逼真而傳神地描畫出來,讀者如同聽到了人物“怦怦怦”的心跳聲。
其三,巧設懸念,引人入勝?!都s會》一開始就“巧設懸念”:這位從未見過面但“十三個月以來一直在他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那個女人”,能給予他無窮力量的女人,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女人呢?這是讀者急于了解的一個開頭。接下來,作者并未揭開謎底,直接寫出結果,卻用概述的方法回敘最激烈的那次空戰(zhàn)去了……。這種方法,緊緊吸引讀者的目光,讓讀者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沿著作者巧布的謎局讀下去。后文接著寫見面的一系列心理變化,一共設置了三次懸念,才讓真相浮出水面。真是扣人心弦,使讀者產(chǎn)生追根究底的閱讀沖動。
本文是讀起來特別有趣、十分“有戲”的小小說。作者通過設置懸念,使小說變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種巧妙有效的構思方法——懸念構思法。
我們先明確幾個概念。
“懸念構思法”中的“懸念”,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馬上知道底細的情景設置,目的是為了激活讀者的“緊張與期待的心情”。它可以是一個場面、一段情節(jié),可以是貫穿全文的一個具體事物、人物某一時刻的神態(tài)描寫等。
運用“懸念構思法”,一方面可以使敘事避免平鋪直敘,使文章波瀾起伏,增強生動性和曲折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讀者,牢牢抓住讀者的心。
那么,怎么運用“懸念構思法”呢?
方法一:誤會法
誤會法,是指利用作品人物之間的猜疑或誤解來激化矛盾,掀起波瀾,不斷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化,最終釋疑解惑。
比如課文《驛路梨花》,就是反復運用誤會法來構思行文:第一次“我們認為瑤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是誤會;第二次我們“和瑤族老人認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梨花”,又是誤會。梨花已嫁到山那邊去了。由于巧置誤會,懸念層疊,使文章回環(huán)曲折,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方法二:倒敘法
倒敘法,是指利用倒敘法設置懸念,就是把故事的結局先寫出來,給讀者以強烈鮮明的印象,讓人們帶著懸念去閱讀下文。
例如魯迅的小說《祝?!?,先寫故事的結局——祥林嫂在一片祝福聲中寂然死去,無人關心,無人過問。這就造成了懸念:祥林嫂的命運為什么如此悲慘?她是怎樣一個人?她是怎樣被一步步逼上絕路的?這些懸念,吸引著讀者迫不及待地去了解事情的原委。于是下文敘述了她大半生的生活片斷,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禮教吃人的罪惡本質(zhì)。
方法三:疑問法
疑問法,是指在敘述故事的過程中,故意地設置一些疑問,以引起讀者的深思,是形成懸念的好方法。
比如《父親嘴里的魚鉤》里這樣設計疑問:“大學期間,薛松從來不吃魚肉,這一直是我們的未解之謎?!薄段液托∥伵!防镌O計疑問:“客廳的墻上停著一只蝸牛,真奇怪,它是從哪兒來的呢?”這些都是通過疑問法制造懸念。
方法四:巧合法
俗話說“無巧不成書”。生活中有許多巧合,正是這些巧合的事情,使生活充滿了情趣。寫記敘性的文章,就是要利用生活中的這些巧合,去構思故事,興起波瀾,取得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巧合的方式五花八門,而主要的有兩種:不約而同的巧合和不期而遇的巧合。
例如歐·亨利的名作《麥琪的禮物》,寫一對貧苦夫妻,丈夫有一只金表卻沒有相稱的表鏈;妻子有一頭美麗的長發(fā),卻沒有相配的發(fā)梳來裝飾。于是圣誕節(jié)之前,丈夫賣掉金表給妻子買了精美的發(fā)梳,而妻子賣掉長發(fā)給丈夫買了金表鏈。兩人同時為對方考慮,各自干出了動人心魄的“壯舉”,使得雙方的愿望都落了空。作品以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局收尾,凸顯了夫妻之間感情的真摯,讀來催人淚下。像這種不同的人物,做出相同(或相似)的事情的巧合就屬于“不約而同”的巧合。
方法五:省略法
省略法是指:敘述故事時,故意地省略一些內(nèi)容,讓讀者一時難以琢磨,引起他們的種種猜疑和推想,也是設置懸念的方法之一。
例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小二夫婦見陸謙等人行為鬼祟,言談詭秘,又提到“林沖”的名字,覺得事情蹊蹺,頓起疑心;隔墻偷聽卻只聽得只言片語和“高太尉”三字,其它都因聽不清楚略而不寫。這就形成懸念:他們是誰?要干什么?為什么言談舉止那樣詭秘?是不是要加害林沖?讀者讀到這里也不免要為林沖的處境和命運擔憂,從而產(chǎn)生了強烈的閱讀欲望。
總之,設置懸念不能濫用,要合情合理,不牽強、生硬。所設懸念要簡明、干凈利落,不能枝蔓橫生、故弄玄虛,以致使人眼花繚亂,甚至厭煩,從而失去懸念應有的效果。
接下來,請欣賞同齡人的“懸念構思法”習作。
文/歐陽欣平(長沙市北雅中學)
老張今天也沒來下棋,昨天也沒來下棋,已經(jīng)一個星期沒來下棋了。
“聽說啊,是胃病,難怪我看他瘦了……”
“可不是一般的胃病,我聽李家說,是胃癌,不長久了!”
“胃癌晚期呢!”劉家嬸子補充道。
前一天晚上,他在地上疼得打滾,院子里的狗狂吠,鄰居就急匆匆把他送進了醫(yī)院。大家都十分嘆惋,說是老張要老了。各家買好了水果、牛奶,都準備去看看,老張門前從沒有如此熱鬧過,大家都嘰嘰喳喳地談著。
老張深一步淺一步地回來了,他捂著肚子,嘴唇發(fā)白,也挺納悶的。人群散開了,目送他走進他的屋子。屋子很小,容不下那么多人,只得把庭院老張兒子結婚時用的大桌子擦了擦。大伙一齊把禮都放著,仔仔細細地寫上了自己的名字。
老張有些驚愕,回過頭來,有幾個好友都哭紅了眼,在眾人中間述說著。老張想說些什么,可是根本插不上話。
“沒事兒,總會好的。不就這點毛病嗎,我們還能下棋?!崩蠌埿χ鴮ζ逵腰S大伯說,他對人們這么在意他的這點小病感到受寵若驚,平時叫囂著再不和如此差棋技的他往來的人,竟也憂愁滿面。
黃大伯嘆了口氣,說:“你要再需要些什么,我給你送過來。千萬別不吱聲,人啊,就這一輩子。”老張有些不明白。剛從醫(yī)院爬到小診所縫上幾針,現(xiàn)在還絞著疼,他沒力氣再答復,只得扶著門欄走進屋了。院子里也漸漸靜了下來,像沒來由的鳥群,自顧自地來,又自顧自地走了,狗還在嗚嗚地叫著,舔著毛皮,發(fā)出呲溜的響聲,稀釋一些沉寂的尷尬。
不知消息怎么像箭一般傳得如此迅速。好幾年未見的兒女們匆忙趕回了村子。有的開著小車,有的抽著煙,有的大聲嚷嚷著,竟把老張的看家狗從院子里嚇跑了。他來不及攔,可他知道狗總會兜兜轉轉地回來的,兒女啊也就現(xiàn)在能見著,總該好好珍惜后者。
老張見此景也自是欣喜,趕忙從亂糟糟的床上爬起來,從籃子里翻找前陣子村頭老李送的菜啊蔥的。
“爸爸,那菜都爛了!”小孫女用衣領蒙著鼻子,扯著老張兒子的袖口,小聲地嘟囔。
大女兒順勢看了一眼,兒子見狀趕緊扶老張坐在床褥上,向二兒子瞟了好幾個眼色。
屋內(nèi)的煙味讓老張咳嗽不止,他挺想去開窗的。
二兒子開口說話了:“爸,您看我啊,最近急著付房貸,您看您能不能……提前分了家產(chǎn),您老也好放下一塊包袱……”
“我?我啊,身體挺好呀,不用擔心……”
旁邊的中年女子終于忍不住了:“唉,你這話說的就不對了,誰不是爸的孩子?你們有誰管過爸,這屋里連屋頂都是我蓋的,爸在這的地該有我一份!”這句話如一?;鹦?,瞬間點燃了屋內(nèi)的火藥桶。四五個子女吵著叫著,村里人又不請自來了,趴在門口窗前仔仔細細聽著,風吹得木門響,把好幾個膽小的都嚇了一跳。
老張腦仁都開始疼了。
“聽我說……停下停下……喂,聽著……”老張扯著嗓子喊,可他們卻越吵越兇了,都想蓋過彼此的聲音。
這時,狗回來了。叼著一堆碎紙,胡亂在院子里走著。院墻上隱隱約約地顯現(xiàn)用粉筆歪歪扭扭寫著的1、2、3、4、5……生澀的“我愛爸爸媽媽”一筆一劃地刻在磚上,似乎勢必要超越旁邊寫的數(shù)字。風一吹,卻刮不掉那殘存的一點點粉末,墻邊的掃帚倒下,發(fā)出沉悶的響聲,它該是被吹得冷了吧。
誰也不知道,老張急性闌尾炎的病歷單在哪里,還要休息多少天才能再去下棋。老張知道,可沒人聽,也就算作不知道。它就沉默著,隨著一些東西一同湮沒在風塵里。
老張起身走出屋外,他要和黃大伯說一下,明天恐怕也不會去下棋了,他還要好好地考慮哪個子女生活還需要一些更多的錢,對了,順便看看哪里還招老年的環(huán)衛(wèi)工。
(指導老師:譚嘉慧)
本文運用“懸念構思法”把文章寫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結尾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先后寫村民的反應,兒女的反應,卻又不時插入一只看門狗的反應,與之形成鮮明對比。正是因為這一個誤會,雖然老張的心理描寫不常出現(xiàn),但通過淡漠的群眾來讓讀者身臨其境,親身體會,更令人揪心。通過誤以為的重病來考驗真實的人心,這是人最不愿意面對,卻又不得不面對的一件說得上最殘忍的事了吧。僅是一個急性闌尾炎,卻也讓心千瘡百孔。這都得益于“懸念構思法”的運用。
以讀引讀之后,宜借助歸納出的思維方法指導自己的寫作實踐。建議大家從以下方面展開:第一,用懸念構思法作擬提綱訓練;第二,用懸念構思法作構段練習;第三,用懸念構思法作隨筆寫作練習;第四,用懸念構思法寫大作文;第五,用懸念構思法作口頭交際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