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到思政課教師座談會,課程思政作為新時代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方式和有力手段,已經(jīng)普遍被各高校和教師接受并付諸于行動。除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思政課以外,將思政教育貫穿于所有課程的課程建設、課堂授課、教學評價、課外活動等全部過程,是“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教學形式轉換,更是教育思想更迭,第二課堂作為高校育人的重要載體,理應承擔起課程思政實施的任務。
課程思政實施的重要途徑?!罢n程思政”是指一種創(chuàng)新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方式,它打破了傳統(tǒng)思政教育觀念的禁錮,既創(chuàng)新教學載體又拓展教學內容,通過發(fā)掘并有機融合其他課程中隱藏的思政教育資源,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目的。除了第一課堂以外,載體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學生參與興趣更高的第二課堂,無論從時間還是效果來看,都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選擇。因此,貫徹課程思政實施思路,將思政教育從第一課堂延伸到第二課堂,對于鞏固第一課堂思政教育成果、拓展課程思政實施載體、強化實施效果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全育人體系的重要組成。2018年5月,教育部在“三育人”工作的基礎上推出了《“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建設要求和管理辦法(試行)》,要求以新思政觀引領改革,構建一體化育人體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等,并通過“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為依托開展試點工作。第二課堂作為全過程育人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第二課堂教師作為全員育人的必要組成,第二課堂活動作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補充,第二課堂課程思政作為完善“三全育人”體系的重要手段,將作為“三全育人”的重要載體在高校內得到有效實施,同時也為“三全育人”的本質、方法、載體的不斷探尋和研究提供鮮活的載體和路徑。
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然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曾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社會是個大課堂。青年要成長為國家棟梁之材,既要讀萬卷書,又要行萬里路。社會實踐、社會活動以及校內各類學生社團活動是學生的第二課堂,對拓展學生眼界和能力、充實學生社會體驗和豐富學生生活十分有益。”它們?yōu)閷W生的成長成才提供了能力和素養(yǎng)的實踐,在此過程中,“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養(yǎng)成相結合……教育引導師生在親身參與中增強實踐能力、樹立家國情懷”也是十分重要的,這也為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專業(yè)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力,最終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打下了基礎。
有堅強的組織保障。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有著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思想引領職能則始終貫徹在共青團的各項職能之中,堅持不懈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全團和教育青年。共青團思想引領實踐與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一致的,本質上是推動馬克思主義青年化,最高旨歸在于引導青年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因此,作為高校第二課堂活動主要組織者和實際管理者,共青團以創(chuàng)新思維、系統(tǒng)方案和行動落實帶領廣大青年開展思政教育,為第二課堂課程思政的實施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有豐富的實施載體。目前高校第二課堂的定位,已經(jīng)從以往單純的學生校園文化活動,轉變成為構建人才培養(yǎng)體系、實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一環(huán)。第二課堂中包括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文體藝術、志愿服務、社會實踐、團學組織工作等,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了豐富的載體,在其中有意識地融入理想信念、家國情懷、道德品質和法治精神等內容,在傳統(tǒng)思政教育的基礎上,給予學生非強制性的規(guī)范作用和多維度的感染作用,提升其愛國情操、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精神,為學生在第一課堂外持續(xù)強化課程思政效果提供實現(xiàn)的路徑和可能。
有充足的參與覆蓋?,F(xiàn)行的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以客觀記錄的方式全面展示了學生在校期間的成長,并根據(jù)學生呈現(xiàn)出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匹配發(fā)展資源,使得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互動互補、互相促進。在“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之下,每名學生都必須在特定的第二課堂組成模塊中取得相應的學分,最終達到總學分數(shù)才能畢業(yè)。因此每名學生都必然要經(jīng)過第二課堂特定的“授課+實踐+總結+分享”等教學模式的教育,在此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環(huán)節(jié),在每個教育模塊、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都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一方面課程思政在第二課堂中能夠覆蓋整個高校學生群體,另一方面課程思政也能覆蓋第二課堂教學活動的全過程。“雙覆蓋”從人員、過程和時間上保證了課程思政在第二課堂的實施效果。
高校對課程思政的落實開展是從第一課堂逐漸過渡至第二課堂的。不可否認,第一課堂是目前課程思政的實施重點,各高校也在第一課堂開展了針對課程思政的教改立項、團隊建設、結對指導、經(jīng)驗交流、課程督導、示范課建設評比等一系列工作,用以提升第一課堂課程思政的實施進度和效果,其工作也由學校黨委宣傳部、教務處、學科辦、人事處、馬克思主義學院以及各個學院來組織開展。
第二課堂則也逐步展現(xiàn)出其在立德樹人方面的重要作用,為高校所認識、接受和重視。第二課堂課程思政工作的推進,更多由校團委來組織開展,相對于第一課堂多部門的協(xié)作發(fā)力,這對第二課堂工作的策劃、組織、實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針對第二課堂進行充分調研、形成第二課堂課程思政的建設實施方案、對建設過程和階段性成果進行調研并進行方案的修訂等等,最終通過一系列建設手段,達到在第二課堂實施更加行之有效的思政教育的效果。
(此文系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專題項目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