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秋樺
(廣東省廉江市安鋪第一中學 廣東 廉江 524444)
初中生物是初中生的一項必修科目,初中生初次接觸,容易產生陌生心理,教師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學習生物課程內容,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與課程內容的結合,促進學生理解生物知識,提升探究意識,從而學好生物課程。
1.1 幫助學生學習聯(lián)系生活,關注自然。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思想品質、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學習品質,學科學習離不開生活實際,生物科學素養(yǎng)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素質。初中生要積累生活經驗和常識,不斷學習新知識,就要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融入生活實踐,使學生可以感受到生物學科學習的現(xiàn)實意義,提高生物學習的動力。
1.2 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興趣。生活化教學是關注生活的教學,在學科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將生活與學科教學內容相聯(lián)系,可以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知識體系的完備,學生在學習中可以聯(lián)系生活中的具體生活經驗和背景,貼近生活實際,更加容易理解教學內容[1]。
1.3 以學生為本,激起學生的探究精神。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理念,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可以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對于初中生物課程的興趣。
2.1 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生活化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要加強師生互動,打破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師生之間要加強交流,構造生活化的學習氛圍,打破傳統(tǒng)的沉悶的課堂教學氣氛,營造出寬松愉悅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識[2]。加強日常生活與學科教學中的實際聯(lián)系,有效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例,引入到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去,充實情景模式。將生活和生物教學結合在一起,解放學生的探索欲望,通過小組探究的方式或者情景模式進行教學。在學習北師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下冊關于人體的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自身的現(xiàn)象,從外到內了解人體,為學生解答關于人體的疑惑,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2.2 生活化教學必須貼近生活,尋找生活化的資源素材。現(xiàn)實生活為生物學教學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師要從生活素材中篩選出用于生物課堂教學的素材,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學生也可以激發(fā)探索欲望,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對于教學內容的了解也更加深入[3]。教學內容必須要貼近現(xiàn)實生活,使得學生可以主動去發(fā)現(xiàn)和探索,教師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生物問題,將教學內容轉化成學生熟悉的生活,使學生可以通過生活經歷形成自己的學習經驗,實現(xiàn)生活知識與生活教材內容的聯(lián)系,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xiàn)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探究,利用啟發(fā)式教學,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在進行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之前,教師要找好生活中的素材,比如學習北師大版初中生物“動物的行為”一章時,可以讓學生事先預習,搜集生活中常見的動物行為,并在課堂上演講演示等等,教師要及時作出評價,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
2.3 可以設計生活化的課后練習和作業(yè)。初中生物教師在布置課程作業(yè)時,可以盡量涉及到生活環(huán)境,使學生可以自己探索生物知識,比如完成一次種子萌發(fā)實驗等等,以提升作業(yè)的科學性和實踐性。學生可以在自己的努力下完成一項生物實驗,可以提升學生的成就感和動手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思維意識,引導學生利用已學的生物知識進行生活實踐,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學生也會更加熱愛生物課程學習。在學習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的“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時,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使學生親手中下一顆小型開花植物,記錄下植物的萌發(fā)、生長和開花結果的過程,選擇的種子生長周期最好在兩三個月以內,學生需要做好觀察記錄,既讓學生理解和鞏固了課程知識,也讓學生獲得了生活中的樂趣和成就感。也可以通過生物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比如用八年級上冊生物中的“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來判斷生活中的微生物,達到判斷食物變質的目的。
初中生物課程與生活聯(lián)系密切,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將生活實際導入初中生物課堂,為學生營造寬松的生活化氛圍,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教師需要在課前做好素材準備,課中導入情境,課后為學生布置適當?shù)纳罨瘜嶒炞鳂I(yè),推送學生的生活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