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旭
(江蘇省無錫市隆亭實驗小學 江蘇 無錫 214101)
受傳統(tǒng)的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影響,大部分學校都采用一樣的教學目標,一樣的教學內容和一樣的教學評評價,沒有意識到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問題,這就導致了某些體育好的同學在體育課上覺得內容過于簡單,而一些體育較差的同學覺得體育教學過于困難,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充分參與到體育課堂教學當中來,而小學體育能為學生今后體育鍛煉培養(yǎng)興趣,如果他們不能適應小學體育教學,就會對體育失去興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要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發(fā)展不同來對他們進行分層導學,引導每一位學生在原有體育基礎上實現進步,這種個性化的體育教學模式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體能素質的提升,促進他們的發(fā)展,下面提出了分層導學的幾點方法。
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和前提,如果沒有設置科學的學習目標,那么學生的學習效率肯定是不能夠得到保障的,為了提高小學體育的學習效率,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分層教學目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考慮到他們的身體素質和現有的體育水平,要從體育學習的認知、技能、情感三個方面設置目標,用來引導他們進行高效的體育學習。[1]
比如,在給學生教學基礎的體育項目仰臥起坐時,新課程標準提出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在合作訓練的過程中提高仰臥起坐的能力,并且要培養(yǎng)他們吃苦耐勞的品質,基于這一目標,立足于學生實際的情況,就可以將這個目標分為以下三層:一,對于體育比較困難的學生,只要求他們初步了解仰臥起坐這一體育項目,也要了解仰臥起坐對于身體的好處,在課程結束時應該要完成16組左右的仰臥起坐;二,對于體育一般的學生,需要要求他們充分的意識到仰臥起坐項目的特點以及具體對人哪些身體部位會有好處,在課程結束時要完成26組左右的仰臥起坐;三,對于體育比較好的學生,則要要求他們在完成一般體育一班學生的基礎上還要進行突破,要將仰臥起坐和其他體育運動進行結合一起練習,也可以讓他們去幫助體育較差的學生,培養(yǎng)他們的團結合作意識。這樣可以促進班級整體體育水平的提高,促進每一位同學的進步。
體育學科有別于其他學科的明顯特點是體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小學階段的體育學習主要是體育鍛煉,而不同層次的學生基本身體素質是存在差異的,因此在小學的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能力不同來進行分層的訓練,這樣才能夠達到制定的目標。在給學生教學籃球運動時可以先測試學生籃球的基礎水平,一般來說,有的學生會對籃球運動已經非常的熟悉,因為他們小時候有接觸到籃球課程,他們能夠知道籃球的基本要領,知道運球和投球,而另一些學生會沒有接觸過籃球,對籃球運動一無所知,因此他們的起點是有差異的,在課堂上應該引導他們進行分層的訓練,對于沒有接觸過籃球的學生,要引導他們進行運球訓練,在運球中增加手感,嗯,而對于普通的學生,要組織他們進行搶球的訓練,在搶球訓練中會提高他們的判斷力和敏捷度,而對于那些已經十分而對于那些已經非常熟悉籃球運動的學生,應該將他們分組,然后進行籃球比賽,在比賽中共同進步,不斷的發(fā)展,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的訓練,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突破和發(fā)展。[2]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會非常在意老師的評價,因此教學評價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引導作用,對于不同的學生應該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如果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只會導致體育薄弱的學生會更加不喜歡體育,從而打消他們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因此對學生采取分層評價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對于體育比較薄弱的學生,當他們不能完成定好的教學目標時,教師不能對其進行打擊教育,而是要對他們給予充分的關心鼓勵和愛,要鼓勵他們不斷的進行嘗試,可以進對他們進行多次評價,直到達成既定的評價標準,這樣可以鍛煉他們艱苦奮斗的精神,而對于一般的學生,當他們已經完成了教學目標后,教師應該不斷的鼓勵他們勇敢嘗試突破,引導他們向體育優(yōu)秀的同學看齊,不斷地努力,而對于體育優(yōu)秀的學生,教師應該鼓勵他們不要懈怠,不斷的突破自我。這種分層評價的方法可以充分的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實現體育教學高效化。
總而言之,小學體育教學要避免“一刀切”的教學模式,要不斷地探索分層教學的實踐策略,從教學目標,體育訓練和課后評價等方面不斷地進行分層的設置,這樣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充分參與到體育課堂當中來,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體育水平,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