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祥
(江蘇省太倉市經貿小學 江蘇 太倉 215400)
當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還存在學生被動學習知識、生搬硬套地學習操作技能的現(xiàn)象,教師忽視學生高階思維發(fā)展的培養(yǎng)。深度學習是把學生從低價引向高階的學習過程,更加注重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深層理解、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完成對學習內容的自我建構和積極參與創(chuàng)造性學習。信息技術課要以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需要教師多研究策略充分幫助學生開展深度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擁有參與感、成就感,真正達成有深度的教與學。
深度學習注重學生理解知識,以及理解知識運用所依賴的情境。情境認知理論認為學生應該通過積極參與具體情境來獲取知識并解決問題。這其實也在告知教師課堂創(chuàng)設情境的重要性。在以往的信息技術課堂上,情境創(chuàng)設通常變成一塊“雞肋”,通過運用一些奪人眼球的圖文、音視頻來吸引學生,為了創(chuàng)設而創(chuàng)設。
在《收發(fā)電子郵件》一課中,教師摒棄了“同學們,你們知道電子郵件嗎?”這種一以貫之的導入方式,因為這無法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調查研究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如今學生能夠熟練運用多種形式網絡產品,但對電子郵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師以“古代傳遞信息的方式”“沒有網絡時信息傳遞的方式”“網絡時代信息傳遞的方式”三種形式積極創(chuàng)設“信息傳遞”這一主題情境順勢而為地引出電子郵件這一新事物。情境一:學生說說古代的信息傳遞方式有哪些?飛鴿傳書、驛站驛使……情境二:教師分享兩張圖片的真實故事,在沒有網絡時信息傳遞時,圖1講述戰(zhàn)爭年代,一位穿著得體的女子在往郵筒投遞信件。你認為她的信件會被送到收信人的手里嗎?圖2講述中國感動人物王友順獨自牽著一匹馬在深山里穿行送信二十年,每年送達信件1500多份,除了感動,你有什么辦法讓大山深處的人們很快收到信件呢?情境三:在網絡發(fā)達時代,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不能出門,想給朋友寄封信,我們可以使用電子郵件。
教師充分運用富有趣味的、體現(xiàn)課堂價值的圖片資料和精準的問題來創(chuàng)設情境,按照信息傳遞方式發(fā)展的時間主線層層遞進,深化學生對信息傳遞方式的認知,初步認識電子郵件是作為網絡環(huán)境下信息傳遞的一種方式。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有多種方式,但都必須結合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這樣的主題情境創(chuàng)設將抽象枯燥的信息技術知識巧妙融入到生動形象的生活情境中,從而具有邏輯性、科學性,在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深化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探究的同時,又讓學生涌現(xiàn)有創(chuàng)意、有個性的想法,擴大學生的認知時空,為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添磚加瓦。
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中涉及到的理論課不多,大多數(shù)信息技術教師重操作技能習得,也就是行,輕概念理論感悟,也就是知,勢必造成學生信息素養(yǎng)培育后勁明顯不足。我們也需要看到,概念理論的學習不是簡單地將教材上的內容原封不動地搬到課件,讓學生去簡單地讀,機械地背,對所學內容缺乏理解,對學生信息素養(yǎng)培育同樣有害而無利。
在《收發(fā)電子郵件》一課中,“為什么要使用電子郵件”這一問題是教學中的重點。對于一個新生事物,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認識電子郵件及其特點是關鍵。如果教師照本宣科,將電子郵件“傳遞快捷”、“形式多樣性”“形式多樣性”和盤托出,四年級學生沒有相關的生活體驗,很難理解其含義。如何引導學生理解電子郵件的特點?教師將電子郵件這一新事物的認識,與傳統(tǒng)寄信方式、學生耳熟能詳?shù)奈⑿藕蚎Q做比較,通過比較理性認識電子郵件的特點。例如,電子郵件有傳遞速度快,方便便捷這一特點,將傳統(tǒng)寄信方式與寫電子郵件方式使用兒童化的圖片展示出來,學生能夠很直觀比較出電子郵件的優(yōu)勢所在,而不只是停留在電子郵件傳遞速度快這一結論而已。又如,認識掌握電子郵件地址的規(guī)范是教學的難點,教師引導學生將傳統(tǒng)信封地址與電子郵件地址做比較,找出兩者的對應關系:用戶名@郵件服務器名,中間都有一個@,在@左邊是用戶名,就像我們信封上的收發(fā)人的姓名,在@右邊是網絡公司的服務器名,就像我們信封上的地址。這樣有效地幫助學生去理解性地獲取電子郵件格式這一新知識。
深度學習是淺層學習的一種深化,其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對信息技術概念知識的深刻理解,強調的是學生這一學習主體的親身體驗,從而對信息技術概念知識的學習形成系統(tǒng)。理論指導實踐,信息技術理論概念的深入學習對操作實踐起到引領作用,促進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教師對學習內容的設計不僅要基于教材,更要高于教材,密切關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精準定位學生的目標達成區(qū),從書本傳話筒努力成為學生的學習陪伴者,注重比較、遷移等方式促進學生對信息技術理論概念的深度學習。
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決定學生對深度學習的認知,反之,學生的深度學習也要充分建立在生活基礎之上。眾所周知,信息技術課的技能操作是重點,常規(guī)方法是教師示范,學生模仿,但學生掌握的也就是淺層學習,在學習反饋中,學生會覺得知之不深、學而無用。
在《收發(fā)電子郵件》一課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直接指向學生學會收發(fā)電子郵件。為了避免零碎的示范指導,教師通過電子郵件方式與湖北有色小學張老師商討兩校開展童心抗疫活動為例,向學生展示電子郵件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
例如,教師示范并不是讓學生做看表演的觀眾,而是積極調動學生參與。我將寫郵件的步驟簡化成四步驟:(1)輸入正確的收件人地址,(2)輸入合適的主題,(3)按照規(guī)范輸入郵件內容,(4)確認無誤單擊“發(fā)送”按鈕。在每個步驟里,引導學生參與示范解說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如地址要注重格式規(guī)范;主題要簡明扼要;正文部分需要注意寫信格式規(guī)范,可以添加形式豐富多樣的附件,使用精美的信紙或者明信片;注重網絡文明安全:寫信要注意使用文明用語,注重保護自己的隱私。
又如,師:在這個特殊的假期里,國家號召停課不停學,在我們的學習上除了每天陪伴的家人,還有我們的老師,他們每天統(tǒng)計疫情信息,批改網課作業(yè),默默地為我們付出。此刻你想對老師說些什么嗎?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適時點評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使用電子郵件,同學們可以使用QQ電子郵箱給你有條件的同學可以使用QQ電子郵箱給你的老師寫一封電子郵件,充分利用匯報你的網絡學習感受,以及對老師的感激。
學生自主探究,完成任務。
從完成效果看,學生對電子郵件的使用呈現(xiàn)不同的樣式,學生自主探究,自主選擇使用信紙、明信片、附件等功能。從建構主義角度看,學生借助生活化的案例完成了對電子郵件的使用,體現(xiàn)了學生的學習分層,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學生對網絡改變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學生會認為信息技術能夠學以致用、用之所學。
在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育中,方法技能是重要的,但是簡單純粹的技能鞏固只是蜻蜓點水,無法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fā)芽。而強調信息技術的深度學習是重視方法技能的深度應用,能幫助學生真正理解信息技術,以及將來在需要的時候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合理地選擇使用,達成深度應用的目標和效果。教師要“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幫助學生建構對世界的完整認識。[3]”創(chuàng)造實景體驗機會,設計喜聞樂見且富有挑戰(zhàn)的任務,鼓勵學生用方法與技能去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在這樣深度學習的環(huán)境下,學生能挖掘自身的學習潛能,成為真正的學習者。
綜上所述,深度學習是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催化劑,教師以生為本,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提升學生認知,知識遷移促進深度理解,操作體驗強化深度應用組織學生開展信息技術深度學習。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不斷探索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回歸學科的本質,選擇與深度學習相適宜的教學策略,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在信息技術學科學習道路上積累信息素養(yǎng),為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