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姍
(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qū)海滄灣幼兒園 福建 廈門 361026)
1.1 民間游戲的種類。根據(jù)內容和材料可分為:斗賽游戲、季節(jié)游戲、歌舞游戲、雜藝游戲、智力游戲、馴化游戲、助興游戲、體育游戲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踢毽子”“滾鐵環(huán)”“打陀螺”“扔沙包”“跳竹梯”等。這些民間游戲在體育游戲中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幼兒園體育活動是幼兒獲得身體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之一,豐富的體育器械能激發(fā)幼兒參與到體育鍛煉。我們幼兒園中班的體育器械投放從民間材料為切人點,研究民間材料的目標與玩法,如,“跳皮筋”可以單人跳或雙人跳,用廢舊布條或稻草編成的繩子完“拉繩”游戲,竹梯與輪胎組合時,可以玩攀登、跳躍、平衡等游戲。
1.2 民間體育材料的來源。隨著農村逐漸走向城市化建設,在我們研究的民間材料中很多已經(jīng)消失,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進行搜集:
(1)合理利用家長資源,共同搜集。在我們研討到民間材料蒲扇、竹椅、竹簍等,我們在城市中很難覓蹤跡了,當我們?yōu)榇税l(fā)愁時有一家長主動提出:“我老家翔安的鄉(xiāng)下這些都有,由我來提供?!庇谑?,熱心的家長利用國慶小長假回老家探親時,搜集了豐富的民間材料。對于家長搜集來的材料,教師應進行檢查、清洗、分類和投放,確保它的充分使用,讓家長感受到為班級付出的快樂。
(2)網(wǎng)購。在我們的民間材料中,有很多來源于網(wǎng)購。如:打陀螺、竹蜻蜓等。網(wǎng)購方便快捷,而且能幫我們快速地搜索到不多見的一些材料,價格便宜。當然,在網(wǎng)購時一定要注意選擇適合本年齡段幼兒適合的規(guī)格,確保材料環(huán)保、安全、衛(wèi)生。
(3)自制材料。有些材料可以由家長、教師和幼兒共同搜集材料自制而成。在體育活動《好玩的紙》中,教師發(fā)動家長搜集廣告紙、報紙等廢舊紙張,讓幼兒折成紙炮、紙飛機、紙球等進行“投擲”游戲,幼兒玩得不亦樂乎。可以自制的民間體育材料還包括:賽龍舟、舞龍舞獅、抬轎子等,可以用布料、紙箱、竹子、編織帶等制成。既能做到廢物利用,又能彌補幼兒園在體育活動器械配備的投人,且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的“會利用各種廢舊材料進行多種形式的內容和身體鍛煉活動”理念相符。
2.1 一物多玩。低結構、可變性的運動材料,可以充分滿足幼兒的好奇、好動,喜歡換花樣玩耍的心理,有利于幼兒的主動探索與發(fā)展。長期使用固定的材料、玩法單一,使幼兒對活動失去興趣的現(xiàn)象。低結構是民間材料的優(yōu)勢,我們在利用民間材料時,提出了“舊材料、新玩法”的想法。如:竹梯可以擺在地上跳格子、走平衡,也可以把竹梯端架在輪胎上練習從上往下、從下往上走,也可以把竹梯兩端放在輪胎上練習走平衡。除此之外,竹梯還可以架在樹上、滑梯上、鉆籠上,與其他材料的組合,使它更加趣味好玩。
在民間游戲“抓尾巴”時,我們普遍的玩法是把尾巴夾在腰帶上互相抓“尾巴”。時間久了,幼兒漸漸失去興趣。在一次體育游戲《猴子學本領》時,教師巧用“尾巴”,與幼兒討論“小猴子學本領時,可以把‘尾巴’夾在哪里?”幼兒提議:把“尾巴”夾在下巴、夾在腿部、腰間等不同部位練習“翻跟斗”,改變以往成不變的“揪尾巴”玩法,幼兒興趣大增。
2.2 充分發(fā)揮器械的功能。材料的提供是為了幼兒在參與體育鍛煉時達到走、跑、鉆、爬、跳、跳躍、平衡、投擲等目標。傳統(tǒng)的民間游戲有的玩法單一重復、目標單一,教師應當做個有心人,充分挖掘材料蘊藏的教育價值和教育目標,圍繞發(fā)展目標投放適宜的材料。我們以高蹺為例,投放了竹筒,當發(fā)展幼兒平衡能力時,可以把它當成高蹺;當為了發(fā)展鍛煉幼兒投準的目標時,竹筒可以當做套圈投準的目標;當為了發(fā)展幼兒肩部力量時,我們讓幼兒挑竹筒;當為了發(fā)展幼兒跳躍時,我們可以在兩個高為30cm的竹簡兩邊拴上皮筋,設置成雙腳跳的障礙物,讓幼兒練習雙腳跳,隨著幼兒跳躍能力的增強,逐漸增加竹筒的高度至40—50cm。再如:沙包,傳統(tǒng)的玩法是用來扔,我們可以把它放在頭部、手背保持平衡練習,也可以把它夾在腿部練習夾物跳。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民間材料的玩法,促進幼兒的健康發(fā)展,能促進幼兒基本動作的發(fā)展,提高幼兒動作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
幼兒園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多樣,有集中教學、自選區(qū)域性體育活動、早操、親子體育活動、散步等。
3.1 集中式。在課程游戲化“自由、自主、愉悅”的游戲精神倡導下,體育自選活動遍地開花,集體的體育活動逐漸被弱化。然而,集體的體育活動仍然有它存在價值?;谠谟變阂蝗栈顒又械挠^察而生成的集中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育機智,因材施教,效果顯著。體育集中活動主要是針對幼兒難以理解與掌握的動作技能需要集體相互交流。如:《小猴子學本領》,針對“翻跟斗”這個動作不到位,教師提供了材料“尾巴”,并創(chuàng)設了一定的游戲情境,幼兒在集中游戲中玩中學。大班幼兒經(jīng)常有些競賽性的游戲,需要集體合作完成或同伴加油助興,這類競賽性的游戲也適宜進行集中教學。在一次中班戶外活動中,幼兒自選了各種梯子、木凳、木箱等組合成野趣挑戰(zhàn)的場景,教師發(fā)現(xiàn)存在幼兒對于創(chuàng)設場景安全排查不到位、從高往下跳的動作要求不明確等安全隱患。教師基于對幼兒觀察的基礎上,開展了《梯子怎么玩?》的集中活動,旨在幫助幼兒解決如何創(chuàng)設安全的游戲場地及如何安全地從高往下跳等問題。通過活動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3.2 區(qū)域式。區(qū)域性戶外活動。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已明確規(guī)定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集體行動和過度環(huán)節(jié),減少和消除消極等待現(xiàn)象”。戶外區(qū)域性體育活動也是體育活動的主要形式之一。教師在充分開發(fā)、合理利用材料和場地布置后,整合各種器械的功能,設置不同的區(qū)域。為了充分挖掘民間游戲,我們在戶外各場地組建了毽子游戲區(qū)、跳繩區(qū)、滾鐵環(huán)區(qū)、打陀螺、竹蜻蜓、射箭、竹制品大集合(主要將竹凳、竹椅、木樁和形狀寬度的竹席、竹片、竹簡組合在一起)等民間游戲區(qū)。年段幼兒打破班級界限,自主選擇,成為游戲搭檔,在游戲中互相學習與分享,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
3.3 親子合作式。親子游戲在家長開放日是-一種常見的組織方式,針對我園以“健康”為特色,我們也會選擇適宜的材料開展親子運動會、親子游戲等。如:抬花轎游戲,讓家長合作抬轎子,幼兒坐在上面,以先到目的者為勝,游戲輕松快樂;如家長抱著幼兒過竹梯等,這類游戲則驚險有挑戰(zhàn)。在親子體育游戲中不但能增進親子的關系,也讓家長感受到民間體育游戲的趣味性,家長更加樂意共同參與到其中??梢杂糜谟H子開展的民間游戲很多,教師只要結合親子游戲的對象,稍微改變民間游戲的規(guī)則,就能玩出各式的親子游戲。
把民間游戲融入體育活動,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幼兒在玩中學,玩中發(fā)展,激發(fā)了他們對民間體育游戲的興趣,使幼兒擁有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制、協(xié)調的動作。以上僅是我們課題在針對中班《民間體育游戲材料的開發(fā)與利用》中的一些體會與收獲,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們將繼續(xù)開發(fā)適宜小班、大班幼兒的民間體育游戲材料及玩法,讓現(xiàn)在的幼兒與我們共同分享曾經(jīng)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