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安琪
(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旗山小學 安徽 樅陽 246700)
漢字它從象形文字發(fā)展而來,從最初的甲骨文,將事物刻畫在龜甲或者獸骨上。自秦代以后,漢字書同文,每一個固定的漢字符號,都被賦予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意思,慢慢地經(jīng)過華夏千年文明史的演繹,形成了具有高效性、傳承性、簡約性的現(xiàn)代漢字。在這些看似簡單的漢字背后,實則蘊藏著豐富先人留下的豐富信息及深厚的文化內涵。
從統(tǒng)編版教材的這些變化中,我認為將漢字教學與傳統(tǒng)文化結合起來,勢在必行。識字教學應該是帶領學生認知、感受、欣賞和想象美的過程。在長期教學中,我們應不斷地探索將漢字的傳統(tǒng)文化滲透在識字教學中,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漢字的魅力,領略優(yōu)秀傳透文化的魅力。以下我將就幾種識字理解方式呈現(xiàn)對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教學。
古老的漢字就是一幅幅圖畫,或是嫵媚妖嬈,或是絢麗多姿,或是威嚴壯闊。字理識字法就是將抽象符號轉化成圖畫或故事,將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植入于孩子心中。從漢字的源頭學起,讓孩子知其音,曉其意,明白漢字的演變及歷史文化,讓識字過程成為探尋傳統(tǒng)文化的尋寶之旅。字理識字法是根據(jù)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來認識漢字,體現(xiàn)了漢字濃濃的文化氣息。
1.1 農(nóng)耕文化。中國的農(nóng)耕文化歷史悠久,農(nóng)耕文明恰如一部厚重磅礴書籍,延綿至今。如:《田家四季歌》、二十四節(jié)氣。中國的農(nóng)耕文化深深植入到漢字之中,又如:“晨”字,上“日”下“辰”,星辰還沒有落下,太陽剛剛升起?!稗r(nóng)”字從源頭甲骨文說起,上“林”,下“辰”,意為山民在山野中除草,開墾種植莊稼的田地。“晨”和“農(nóng)”結合在一起,星辰未落,太陽初升,山民們在田間勞作,將中國的傳統(tǒng)農(nóng)耕文化之美在山民的勤勞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1.2 文明禮儀。中國素來是禮儀之邦,《論語》有云:不學禮,無以立。《三字經(jīng)》中指出,做兒女的,自幼就應該學習各種禮儀。如今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傳統(tǒng)禮儀在流逝。因此,這部統(tǒng)編版教材列出:站如鐘,坐如松。行如風,臥如弓。就是讓小學生從小學習文明禮儀。如“安”字,靜若處子,安居屋內。“玉”字,謙謙君子,溫潤而玉。從一首朗朗上口的詩歌中,從一個個大氣凌然的漢字上,我們看到了華夏的文明禮儀美。
1.3 傳統(tǒng)美德。子曰:“德善者,仁孝也。”悠悠數(shù)千年,傳統(tǒng)美德延續(xù)至今,已成為我們的信仰。美德更是一種好的家風,是立于社會之本,誠信之源?!靶ⅰ笔敲赖轮?,“孝”字蘊含了一個故事,一個尊老、孝順的故事。在學“孝”字時,從一副簡單的圖畫入手,從媽媽給上了年紀的奶奶穿衣服切入,用故事展示“孝”字的魅力,“孝”也是一個會意字,上是老人,下是孩子?!靶ⅰ睆淖中紊峡矗且粋€孩子背著一位老人,也就是說老人需要子女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這樣的去講解“孝”字,即讓學生明白了“孝”字含義,更是培養(yǎng)樹立他們的“孝心”“孝道”。
從漢字字理識字法中發(fā)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例子還有很多,又如:從“高”這個字中,我們可以看到傳統(tǒng)建筑高聳;從“烹”中,我們能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飲食文化;從“陶”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瓷器;從文化“衣”中我們看到了傳統(tǒng)的服飾文化……
在一則則小的故事中教學生識字,學生不僅習得了漢字,更是教給孩子隱藏在漢字中的傳統(tǒng)美德。例如:在教學“信”時,我以關于“誠信”的名人名言引入:
凡出言,信為先?!兜茏右?guī)》
輕諾必寡信?!独献印?/p>
失信不立。——《左傳》
小信誠則大信立?!俄n非子》
這些書籍中無一不在記載“誠信”對于人的重要性。金文中“信”字,左“人”,右“口”,意思說人開口許諾。此外,我就“誠信”美德,展示一些關于“信”的典故。如:《曾子殺豬》中,妻一句玩笑話,可是在曾子看來,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無信,明天孩子就不會信任你。可見誠信是多么重要。也有失信不立的例子?!蹲髠鳌は骞辍?,春秋時期,齊晉兩國多次交戰(zhàn),齊莊公即位后,曾與晉國講和,幾次會盟修好,于魯襄公二十一年簽訂了盟約。次年晉國大夫欒盈發(fā)動叛亂,齊莊公乘亂攻打晉國。晏嬰進諫說:“小國和大國相處,是要講信用的,我們曾答應聽命于晉,失信不立?!饼R莊公不聽勸諫,貿然出擊,以致內憂外患,終于被近臣殺死。這就是“信則立,失信不立”的例子。
在浩瀚如海的漢字中,總會存在著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共同點。對漢字進行歸類,是了解古人造字的一種方式。如《動物兒歌》中,課后習題總結帶有“隹”和“鳥”字旁的字都與鳥有關。在《貝的故事》中,帶有“貝”的字都與錢財有關。由書本中的這些方法,我們可以舉一反三。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對一些漢字進行歸類。對學生的教學可用編故事、猜字謎等不一樣的讓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識字。在這過程中,我們不僅認識了漢字,也了解了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
尚:裳、賞、嫦、敞、黨、堂、淌、躺、倘、掌、撐、棠、趟、常。
寬敞院子里,外婆坐中央;堂兄和堂妹,躺在涼席上。
嫦娥衣裳美,海棠花兒香;聊天說家常,共把月兒賞。
回憶舊社會,外婆眼淚趟,撐船去打魚,一趟又一趟。
倘若遇風浪,不知多慌張;感謝共產(chǎn)黨,大家齊鼓掌。
像這種把帶有相同偏旁的漢字歸類還有很多,漢字變成小故事不僅幫助學生記住了他的形,更是讓他從中體會到漢字中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