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瑩 蘭州文理學院藝術職業(yè)學院
視唱練耳是一門技術性和基礎性非常強的課程,在音樂教學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據(jù)本科院校目前情況來看,學生學習視唱練耳課程的效率非常低,影響了音樂專業(yè)學生基本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教師一定要分析視唱練耳教學的現(xiàn)狀,并提出有針對性的策略,促使學生音樂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
1.對視唱練耳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生進入院校后,只重視聲樂、鋼琴等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放松了對視唱練耳基礎課程的要求。因為視唱練耳課程枯燥乏味,加之教師教學方法不新穎以及院校教學條件有限等原因,導致學生對視唱練耳課程不感興趣。除此之外,音樂專業(yè)的學生演出、選秀活動非常普遍,這些選秀節(jié)目讓一部分學生的價值觀發(fā)生了變化,趨于功利化,無心學習基礎知識。另外,個別教師也認為這門課程學習的時間比較長、見效慢,對學生就業(yè)也沒有直接的幫助。久而久之,部分學生和教師都從內心深處對視唱練耳課程不夠重視,行動上敷衍了事,學習效果不言而喻。
2.“視唱”“練耳”分離,教學手段比較單一?!耙暢毝焙唵蝸碚f就是“唱”和“聽”。大多數(shù)學生對視唱練耳課程不夠了解,對于視唱練耳課程的重要性以及這門課程與其他音樂課程的關聯(lián)性都沒有深入思考,只是簡單地認為“視唱”就是唱譜,“練耳”就是聽譜,把兩者相互分離。個別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安排不嚴謹,只是簡單地將“視唱”和“聽音”輪換著上。如此教學,必然收不到好的教學效果。
3.重技術,輕情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和教師只重視技術以及知識層面的學習,忽略了對作品精神層面的分析,導致學生缺乏情感教育。在視唱教學中,教師不斷進行音準和節(jié)奏方面的訓練和指導,忽視了對作品精神層面的分析。學生只掌握了基礎的技能,但由于不知道創(chuàng)作背景、音樂風格等,無法理解音樂要表述的真實情感,無法與作品產(chǎn)生共鳴,教學效果事倍功半。
1.加強對視唱練耳教材的更新。不僅要及時更新視唱練耳教材,還要進行必要的統(tǒng)一。選擇教材時,尤其要重視突出師范專業(yè)的相對特色。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體現(xiàn)也非常重要,教師要將之融入教學中。如,在原教材中加入一些民歌元素,這些民歌要具有民族的特征和地域的特色。與此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此基礎上加入相應的唱詞和內容,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針對學生特點因材施教。一般,視唱練耳教學主要采取班級授課的方式,而學生由于音樂基礎程度不一樣,導致視唱練耳的水平參差不齊。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因材施教。比如,基礎一般的學生只要求他們掌握基本的內容和技能即可,基礎好的學生除了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之外,還要積極引導他們即興創(chuàng)作和移調訓練。
3.準確把握視唱練耳教學內容。視唱練耳教學最為關鍵的就是把握視唱練耳教學的基本內涵,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聽辨和聲能力的同時,也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聽辨調式的能力。
4.重視多媒體的應用。在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重要性,并在考慮教學實際的基礎上適時選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動力,促使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實現(xiàn)視唱練耳教學效率的提升。
5.不斷提高聽音記譜的能力。學好音樂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會聽音記譜,而聽音記譜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教師耐心培養(yǎng)和指導。筆者認為,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記憶力。音樂本身是一種非語義性的藝術,它不像文學作品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把重要的故事內容描寫出來,對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更無法描述。在視唱練耳教學中,通過視唱、音樂欣賞、聽音樂等活動,可以提升學生的想象力、記憶力和聽辨能力。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聽音記譜的能力??梢杂柧殞W生聽不同節(jié)奏的音樂,并嘗試讀出曲譜,從而提升學生聽音記譜的能力。最后培養(yǎng)學生感性記憶和理性記憶的能力。根據(jù)記憶類型,采用適當?shù)挠柧毞椒ǎ⒏鶕?jù)學生的完成情況及時調整訓練步驟和訓練方法。
綜上所述,要教好視唱練耳課程,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因材施教,讓學生認識到視唱練耳課程學習的重要性。同時,還要對音樂節(jié)奏進行訓練,讓學生在掌握節(jié)奏感的同時,提高視唱練耳和聽音記譜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