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超
(山西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隨著人們對世界認識的加深,越來越多的規(guī)律被證實,科技也隨著這股潮流越來越先進,而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也越來越注重衣食住行,“住”便是建筑。建筑是人類的安身之所,對我們來說,有一個好的建筑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這往往代表著你有了一個家,有一個心靈的避風港灣。而這個避風港灣如果不舒適,不明媚,不規(guī)整,不安全。那么它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因此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提升,新型材料的涌現(xiàn),使得人們越來越注重建筑的舒適、美觀、大方,因此綠色建筑就走到了人們的眼前,被人們所接納。
新中國成立那個時期科技不夠先進,而中國經濟也比較落后,時過境遷,中國的經濟科技都發(fā)展了起來,但其代價便是由地廣物博的中國變成了地廣物薄的中國,其間中國運用了大量的資源來提升國家綜合力量,重工業(yè)重污染排放、亂砍亂伐現(xiàn)象、隨意捕獵野生動物。使得地球母親變得千瘡百孔,因此習近平提出了 “金山銀山不如綠水千山”的策略,這里的綠水千山不僅僅是指廣義的植樹造林和凈化水源,更是從小到節(jié)約用水大到改建荒漠具是它的體現(xiàn),而綠色建筑也是其中一種,綠色建筑中所用的材料不僅是可以反復利用的而且是無污染的,其次綠色建筑采用因地制宜,借助環(huán)境來改善室內溫度、濕度使建筑內出現(xiàn)更適合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減少因使用空調等調溫設備,來減少氟利昂的排出量。因此為保護地球母親,綠色建筑勢在必行。 1.3人文的影響
由于我國有著落葉歸根的文化傳統(tǒng),所以在面對被破壞的環(huán)境,我國廣大人民有著強烈的責任心,都希望為地球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國家領導人更是頒布政策來改善環(huán)境,在習近平總書記系提出金山銀山不如水青山,全國人民都響應號召,而我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中儒家“仁”的思想和道家 “道法自然”的思想也不允許我們冷眼旁觀,所以綠色建筑的實行不容刻緩。
由于人們對建筑的功能要求轉變?yōu)槿绾胃玫娜谌氕h(huán)境當中,而他們又都是以保護環(huán)境為要素而設計的,因此綠色建筑設計的原則必須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必須遵從自然法則中的循環(huán)法則,是房屋內老物品,資源,材料都能夠循環(huán)利用,而不是使用像塑料袋那種不能快速溶解于自然中,而且還會產生白色污染的材料。如何使建筑中的物資、材料、能源循環(huán)利用呢?這就需要科技的力量了,除了在房屋中種植綠植以外,還需要使用新型能源。例如使用風能,太陽能等,還可以利用地理環(huán)境來改善室內環(huán)境使室內環(huán)境舒適,適合人們生活。
我曾經聽說過一句話,覺得這句話非常的對,就是 “存在即有道理”意思是,只要是存在的事物它就有它存在的道理,因此我們不應該因為某些存在數(shù)少過弱小,而忽視它的存在或除去他;也不能因為某些事物過于強大,而排除危害。就如小的苔蘚,它也有其自己獨特的功能;就如兇狠的狼群,有時候對羊群也是有益的。因此綠色建筑就體現(xiàn)在環(huán)境中存在一個整體的性質。我們建筑房屋不是為了改變環(huán)境,或是改變自然,而是為了適應環(huán)境,利用自然。運用各種建筑知識利用山間的風,屋旁的河,頭頂?shù)年?,是自己在屋內住的舒適。而不是因為花草樹木會落葉,覺得臟就除去花草樹木。因此綠色建筑必須遵循整體性原則。
綠色建筑之于環(huán)境應該是像根瘤菌與豆科植物一樣,是互利共生的關系。海飛絲的廣告詞有一句說的非常對 “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因此綠色建筑應該融入到環(huán)境當中去,和環(huán)境互利共生。例如在城市當中由于霧霾比較嚴重,那么就應該在房屋設計的時候增加綠色植物,在不影響人身體健康的前提下使之能改善空氣質量的,或添加室內水族箱,來改善干燥的空氣。因此共生性是綠色建筑的基礎。
綠色建筑這個理念是一個非常好的建筑理念,但現(xiàn)如今能做到綠色建筑的建筑物卻非常的少,歸根結底,其實就是設計一套這樣的房屋花費非常的昂貴,而能設計這樣房屋的專業(yè)人員也比較少,還有就是現(xiàn)在人口眾多尤其是城市人口,因此房產資源緊缺。所以,綠色建筑設計未來發(fā)展的方向有以下幾點。
古時人們?yōu)榱俗〉氖孢m安心,出現(xiàn)了風水學說,由此可見,房屋的格局非常重要,為了住的舒適,因此房屋坐落的位置,陽光雨露風行方向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果選的不好就會出現(xiàn)夏更熱、冬更寒、空氣過濕或空氣過干等一系列問題,還有可能因為環(huán)境的不舒適而使身體生病。因此這就會使屋內的空調等調節(jié)環(huán)境的設備的使用量更多,因此就會浪費更多必要能量,減少對資源的利用率。因此房屋格局的節(jié)能設計是不可或缺的,這不僅關系到你兜里的錢會不會少,還關系到你的身體健康。
墻體作為房屋組成的主要成分,室內空氣流通是否方便?是否能夠保溫保濕?都與它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這個房屋住的舒不舒服和墻建的好不好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建墻的材料很重要,而且成本也不能太高。因此這就需要在材料和設計上下功夫,而材料是可遇不可得的,設計雖然不容易卻并不是沒有一點辦法的,例如世界十大優(yōu)秀綠色建筑之中的基林公寓,設計上采用了自然加熱和冷卻的方式,而窗戶的建筑方式更是利用了海風來調節(jié)室內的溫度,因此墻體的節(jié)能設計,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我國現(xiàn)如今大概有14億人,如果按每個家庭都是三口之家的話,大概要近4億多棟房子。而每建筑1棟房子所需要的資源和能源太過多的話,那將不是一個家庭所能夠承擔的起的,那么綠色建筑,將會成為只有貴族才能住的的起的房屋,但這些而不是我們現(xiàn)在所期望的,因此節(jié)約資源和能源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新中國剛成立,科技還不是很發(fā)達的時候,人們曾有一個觀念,是征服自然,改變自然。但隨著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我們不能改變,自然也不能征服,只能適應自然,融入自然。征服大自然的代價不是我們所能承受的起的。因此綠色建筑的宗旨就是融入自然環(huán)境,適應自然環(huán)境,就比如諾里斯住宅,他就是融入自然的綠色建筑物的代表作之一,他把房屋周圍的花草樹木,陽光雨露,野生動物都考慮在內,使其不僅可以使人住得舒服,而且使環(huán)境能循環(huán)往復,進行持續(xù)性發(fā)展。
及建筑材料要環(huán)保污染。尤其是現(xiàn)在刷墻的油漆里面有甲烷等有害物質,能危害人體健康,這就不是一種綠色的建筑材料。綠色的建筑材料不僅要能夠重復利用,還要不破壞環(huán)境,甚至有利于環(huán)境。因此綠色建筑物的綠色也從這里可以體現(xiàn)。
在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雖然我國城市建筑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其中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如對資源不能夠合理的運用,浪費資源情況嚴重,因此造成了現(xiàn)如今城市的房價居高不下,然而農村多少人居住,因此,未來建筑設計的理念,一定會是綠色建筑。只因綠色建筑提倡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節(jié)約能源,而這些理念的實施就需要遵循綠色建筑設計的原則。因此綠色建筑將會成為未來建筑的設計理念和發(fā)展方向。
設計師給予了建筑風格,風骨。建筑物的形象也對環(huán)境有著不同凡響的意義,就是網上曾經出現(xiàn)的 “倒立的房子”這一奇葩設計,雖然很奇異給人一種眼前一新的感覺,但是從里面看他并沒有與普通房屋有什么特別的差異,這樣的房子不能說他不好,但是我感覺還不如綠色建筑設計更適用。從古至今,就我們中華民族就有5000年的歷史,其中由于知識科技的落后,而浪費了不少資源,雖然在此期間產生了璀璨的中華文化,但不可否認,現(xiàn)如今的社會,資源儲備不容樂觀,雖然瑪雅人提出的末日危機已破解,但就現(xiàn)在地球的資源儲備形勢和現(xiàn)狀,我們不能肯定這世界上就不會出現(xiàn)末日,就如,國家分久必和,和久必分,世間萬物,都是盛極必衰,衰極就會出現(xiàn)新的輪回,因此每一份資源都應該用在刀刃上。所以綠色建筑設計將會是最適宜未來的發(fā)展策略。
隨著習大大等人的 “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 “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這樣言論的提出。使得全民行動起來,讓可持續(xù)發(fā)展不再停留在只是口號的階段。而綠色建筑設計正是響應了這一號召的產物,而設計師的設計風格也不再是特立獨行,像埃菲爾鐵塔那樣求高將退出歷史舞臺,但這并不是說我們要拋棄有關歷史文化方面的建筑物,歷史文化方面的建筑蘊含了我國長久的歷史文化。蘊含了中國璀璨的建筑文化,就如北京故宮,萬里長城,蘇州園林等都是我國璀璨文化的代表,需要保護提醒我們不能忘根。但地球形式如此,綠色建筑設計是現(xiàn)在最適應環(huán)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