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霞
(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qū)山盆鎮(zhèn)紅聯(lián)小學 貴州 遵義 563119)
如今,信息技術整合應用于課堂教學已經非常普遍。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信息技術手段的整合,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有效地拓展課堂教學的內容,同時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手段。小學階段,語文是一門極其重要的學科,俗稱百科之母。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不斷優(yōu)化小學語文的教學形式,拓展教學內容,并巧妙地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優(yōu)勢,不斷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本文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探索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整合的優(yōu)勢極其對策。
1.1 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呢?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應用,是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巧妙地借助多媒體技術手段的支持,創(chuàng)設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達到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目的。例如,在小學語文《九寨溝》一文的教學中,對于很多沒有去過九寨溝的學生而言,是很難真正體會九寨溝之美景的?;诖?,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手段,通過唯美的圖片、視頻等的播放,讓學生直觀地感受九寨溝之美,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課堂,教師只能依靠板書和課本開展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應用,教師可以制作精美的教學課件,融入動畫、視頻、音頻和圖片等,讓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有視覺和聽覺的享受,進而達到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目的。
1.2 互聯(lián)網資源是拓展語文教學內容的有效途徑?!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蹦敲?,在現代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如何拓展語文教學的內容呢?筆者認為:基于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巧妙地借助互聯(lián)網資源的優(yōu)勢,結合教學的需要,將教學有關的視頻、圖片等資源有機地整合應用于語文的教學課堂,進而達到拓展學生語文知識視野的目的。例如,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影視資源的整合應用,加深學生對文本資源的理解,提高教學的質量。
1.3 微課的應用是突破教學重點難點的關鍵。微課,即微型課程,是以視頻為載體的一種教學手段。微課是伴隨著信息技術發(fā)展而逐漸興起并被廣泛應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因其主題鮮明、針對性強等特點而成為教師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的有效手段。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巧妙地借助微課的支持,不斷突破教學的內容,提高教學質量。例如,筆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現:很多小學生在標點符號的使用方面顯得比較混亂,經常用錯。針對此,筆者精心制作了微課“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并將微課整合應用于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強化學生對標點符號使用的認知和理解,實現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目的。
2.1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信息技術整合應用于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理解字義;二是規(guī)范書寫;三是準確讀音。
首先,理解字義。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博大、美麗、睿智,集形、音、義于一體,具有豐富的人文性和趣味性,關于它的趣聞不勝枚舉。大部分的漢字不僅能表達特定的概念、意象、情感,還能令人產生一定的聯(lián)想,從而來感受其構形規(guī)律。在小學語文的漢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地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不斷優(yōu)化漢字的教學形式,讓學生輕松理解漢字的字義。比如,我們在教學“鳴”字時可將其拆分為“口”“鳥”兩個部分,然后出示一只鳥站在一棵樹上,嘴巴一張一合的動圖,通過看圖體會小鳥的嘴巴動在唱歌,最后理解“鳴”的字義為小鳥叫。漢字當中形聲字所占比重最大,也是低年級的學生學得最多的漢字,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
其次,規(guī)范書寫,準確發(fā)音。很多小學生在漢字書寫的過程中,常會出現筆順錯誤的現象。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漢字書寫時,可以借助一些漢字學習軟件的應用,讓學生清楚地看到每一個漢字書寫的筆順。同時,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漢字書寫的筆順問題,設計和開發(fā)微課,讓學生在課余學習時間通過觀看微課,充分把握漢字書寫的筆順,提高學生漢字書寫能力。此外,準確發(fā)音也是漢字教學的重要模塊。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借助漢字學習軟件,如“麥田識字”的應用,就能夠為小學生的漢字學習提供準確的讀音、筆順以及釋義,提高學生的漢字學習質量。
2.2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閱讀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模塊。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積極改變過去咬文嚼字的閱讀模式,發(fā)揮學生在閱讀中的主觀能動性,通過積極的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的方式,實現良好的語文閱讀效果。例如,在語文閱讀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通過朗讀視頻、音頻的整合,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語感,強化學生對文本內涵的理解。以《九寨溝》一文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就可以通過朗讀音頻和圖片展示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感受九寨溝之美景,營造良好的語文閱讀情境。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將文本體現的美景展示出來,提高學生的文本體驗和領悟能力,取得良好的語文閱讀效果。
綜上所述,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巧妙地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不斷優(yōu)化語文教學的形式,拓展語文教學的內容,全面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