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祝
(廣安市前鋒區(qū)觀塘初級中學校 四川 廣安 638500)
初中時期的學生正處于思想態(tài)度與情感、價值觀逐漸構建與成熟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中,以語文學科的人文教育結合審美教育向學生傳遞學科人文屬性與價值觀是一種能夠豐富學生思想情感、構建正確學科理念的良好方式,有利于學生正確審美觀念的形成,也能夠更加清晰、明確地了解語文學科的獨特魅力。當前在語文學科教學中,審美教育的融合受到的重視并不很高,而審美教育對于語文學科教學具有現(xiàn)實意義,因此更需要重視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的有效融合,采取相關措施提高教學質量。
初中語文教學中,構建學生的思維情感體系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在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中,其需要掌握文章解析的能力,并通過對文章內(nèi)容的比較,形成對于文章的基本認識。語文教材中許多文章是具有場景感的,在文章的解析中形成對于場景的深刻認識能夠有利于文章的理解與認識,這一過程中,需要通過比較思維,欣賞文章中的意境,并感悟文章意境美。這凸顯的是語文文章的形象美學,在語文教學中融合審美教育,可以從文章的形象意境美中掌握文章整體情感與意境的表達。例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將百草園與三味書屋進行了對比,在文章場景的解析中,應形成對于形象意境的認識,作者構建了春意盎然的百草園,也構建了死氣沉沉的三味書屋,這種筆下文字所形成了場景具有鮮明的對比,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這種形象意境十分突出的文章中感悟意境美,理解文章中美的表達。可以通過詞匯比較的方式分析不同意境描述中作者對于筆下場景的情感與態(tài)度,并對這種情感的抒發(fā)程度進行差別比較,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掌握文章的意境美,深刻體會作者在文章創(chuàng)作中的思考與情感。不同文章在場景描述中所表達的意境是不同的,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不同,筆下的文字即使相同給讀者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所以在語文教育中,審美教育實際上是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科認識與了解的一種方法,其能夠提高學生對于文章的解析能力,從文章的形象意境美中感受作者情感與文章內(nèi)涵。因此,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審美教育對于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各個層面的審美教育,如在文章場景解析的學習中激發(fā)學生對于意境美的認識,形成審美教育的良好效果。
語文教學中,教材內(nèi)容的講解不僅僅是培養(yǎng)學生對于教材內(nèi)容的基本理解,更是培養(yǎng)學生對于教材內(nèi)容內(nèi)涵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教材內(nèi)容的內(nèi)涵認識與理解,能夠充分發(fā)揮教材內(nèi)容的內(nèi)在美,為學生審美教育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這實際上是一種從語言文字入手,感知語文文字中情感價值的一種方式,即通過對事物的表面描寫轉化為審美知覺的過程。這就如同樣的一句“謝謝”,其應用于不同的場景中表達的情感不同。在語文教材中,其語言文字的描述往往附帶著文字背景,這就能夠給讀者形成情感態(tài)度的認識,也能夠對語言文字的背景形成審美知覺與美的認識。從語文教材中來看,語文教材中的文學作品,大多是作家按照自身的情感態(tài)度與思維觀念所創(chuàng)造的,其根據(jù)人的不同情感與故事需求來創(chuàng)造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需要表達美好事物時,筆下創(chuàng)造的是具有“美”的形象,反映的是事物美或人物美。而讀者需要在閱讀過程中深入地了解作者寫作時的思想與情感,并把它轉化為審美認識與美的感知??梢哉J識到的是,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內(nèi)在美是普遍存在的,如何引導學生在文章中認識與了解、掌握這些內(nèi)在美,還需要教師能夠形成教學中對審美教育的深刻認可。只有教師重視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內(nèi)在美,才能夠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對美的感知能力,因此,初中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的融合還需要教師形成對于內(nèi)在美展示與教育引導的能力,從而提高審美教育在語文學科中的滲透性與融合效果。
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從來都不是單一的個體,其相互關聯(lián),也相互結合,在語文教學中融合審美教育,不僅可以在教材內(nèi)容中體驗,也可以在學生思維構建與想象能力激發(fā)中得到體現(xiàn)。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實際上也是審美教育的一個部分,試想,若是學生對于一句話的理解是單一的,那么學生對于美的認識也便是單一的。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應與學生的想象能力相結合,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時空美的能力。例如在《春》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對春這一詞匯的描述,給予學生想象的空間,由學生聯(lián)想與春有關的詩句,如“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等等,在學生進行聯(lián)想的過程中,其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詩句中富含的美感,并且在聯(lián)想與想象的過程中,賦予了學生對于時空美的認識,這種想象建立了學生現(xiàn)在與過去的思維樞紐,其在應用過去所學的知識時或許沒有體驗與感悟到的詩句美感在這個時候得到了深刻的體驗??梢哉f,想象力作為人們形象思維的一種方式,其在教育教學領域中也是具有獨特意義的,以想象力擺脫對于現(xiàn)有思維的局限,感受過去的記憶與審美感知,能夠形成時空美的認識,也能夠使得這種抽象的美感得到升華。在語文教學中,想象力與審美能力是不容分割的,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也是教師不容忽視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融合需要重視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以時空美連接學生對于現(xiàn)在與過去的學習感知與審美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在語文文學中的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