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新城區(qū)實驗學校 姚麗麗
古詩是我國古典文學的精華,也是古代文人墨客思想的表達,其內(nèi)容十分豐富,從寫景寫物到抒發(fā)情感、講述哲理應(yīng)有盡有。因此,教師在進行古詩教學時,要用多種方式來幫助學生去理解詩意,將詩中所描繪的情境以更加具體更加直觀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這樣學生才會有充足的學習古詩的信心。
想要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古詩教學,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好現(xiàn)如今發(fā)達的信息技術(shù)和多媒體設(shè)施,將詩中的情境從視覺、聽覺等多個方面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更加輕易地理解詩中的內(nèi)容。針對描寫景物的古詩,教師就可以找一些相關(guān)景色的圖片視頻讓學生感受一下景色的優(yōu)美,進而感同身受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而針對描寫離別等情緒的古詩,則可以播放一些相關(guān)的音樂,讓學生通過傾聽音樂來感受其中的情緒,體會妙不可言的意境。
比如,在《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shè)備給學生展現(xiàn)一下廬山瀑布的照片,或者播放當?shù)氐男麄饕曨l,讓學生親身感受一下廬山山峰重疊,雄偉壯麗,有一座山峰云霧繚繞,日照生煙,這就是香爐峰。近賞瀑布轟鳴,氣勢磅礴。而有了這樣的感受之后,學生在回過頭來閱讀古詩,也就更加容易理解詩人遠遠望見瀑布,于震耳欲聾的咆哮聲中所感嘆出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這一句了。身臨其境,學生自然就能讀好它,這就使得學生學習古詩的意愿得到了保證。
對于古詩詞中的很多意境來說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教師也很難通過具體的圖片或者音樂去描述。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就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想象力,讓學生跟隨著教師的講解在腦海中一點一點地構(gòu)建出情境來,從而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比如,在《登鸛雀樓》這首古詩的教學中,教師就要讓學生想象一下自己登上了鸛雀樓頂之后,抬眼遠望,你看到了什么?通過觀察插圖,交流相關(guān)搜集到的黃河奔騰入海的資料,展開想象,學生腦海中不知不覺就有了很多詞匯,白日傍山,江河入海,大好河山盡在眼底,腳下白云聚散,仿佛世間已經(jīng)沒有什么可以遮擋住自己的視野。通過這樣的想象,這首詩的脈絡(luò)就如同掌上觀紋一般出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了,對于詩中道理的理解也就越發(fā)深刻了。
想要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古詩教學,教師還要學會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把學生帶入到詩中去,從而更好地體會詩人的情感變化。對于一首詩來說,詩人主觀的情感變化深刻地影響著詩詞的含義,同時也是學生理解詩詞含義的鑰匙。而通過角色扮演這一方式,教師就可以營造出更加具體的情境來,讓學生能夠在環(huán)境的影響下更加巧妙地進入到詩中去。
比如,在《小兒垂釣》這首詩的教學中,教師拿出課前制作好的一個頭飾,請一名學生扮小兒,教師扮詩人:小孩在河邊一動不動坐了很久,他透過河水看見一條小魚游了過來,眼看就要上鉤,這時遠處有人向他問路,他會怎么辦呢?咱們來演一演!通過抓住詩中小兒的垂釣姿態(tài)和動作讓當時的情境再現(xiàn),這樣孩子們就能感受到小兒垂釣的野趣和樂趣。再如在《夜宿山寺》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扮演李白,詩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個寺廟,發(fā)現(xiàn)寺院里有一個很高的藏經(jīng)樓,于是登了上去,憑欄遠眺,星光閃爍,仰觀天上星辰,俯瞰地上人間,不禁懷疑是否已經(jīng)離天上十分接近了。在這樣的情境下,連說話都不敢大聲,生怕驚動了天上的仙人。
由于古詩年代久遠,因此具體的含義往往不能夠全面地確定下來。再加上由于學生的經(jīng)歷不同,在閱讀時難免會有不同的見解。教師不應(yīng)該抹殺這種思考,而應(yīng)該讓學生通過討論的方式互相交流互相啟發(fā),并適當?shù)貙W生的討論加以引導,讓學生在合理的范疇內(nèi)互抒己見,獲得思維能力的成長。
比如,在《敕勒歌》這首南北朝民歌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說一說自己對于草原有著什么樣的印象。在這樣的討論之后,教師再去讓學生讀一讀這首民歌,看一看當時的人們是如何描述草原的。接著,教師提出問題:你是否喜歡在這樣的地方生活?你能畫出心中的敕勒川嗎?通過這樣的討論交流,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對于這首民歌的理解也就逐漸全面了,同時學生用文字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綜上所述,教師想要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古詩教學,首先要利用好先進的信息技術(shù),將詩中的內(nèi)容更加具體地呈現(xiàn)出來;其次要引導著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去感受詩中的意境;再次要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在當時情境下詩人所產(chǎn)生的情感;最后還要鼓勵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獲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