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先鋒
(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00)
建筑工程在設計過程中,尤其是進行結構設計時,應該要有效處理建筑的基本結構,使其具有可靠性,同時在應用中更加安全、合理。在設計建筑結構的過程中應該要充分考慮設計抗震性,確保建筑物能夠有效抗震,嚴格把關建筑結構設計。目前在設計建筑結構過程中應該要控制好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合理設計建筑結構,保障建筑物安全投入使用。
地震是比較常見的自然災害,在部分地區(qū)發(fā)生地震,會給當?shù)貛韲乐氐奈:推茐模瑫r也無法準確預測地震,所以發(fā)生地震之后,一般會產(chǎn)生較大的危害,若是建筑物沒有抗震的性能,將會毀滅性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因此,在建筑結構設計中考慮設計抗震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拐鹪O計中要遵循的原則是 “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確保建筑結構在抗震設計中符合相關的要求和標準[1]。目前我國建筑設計中使用的抗震技術已經(jīng)成熟,能夠降低地震對人們的傷害,但是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仍然還無法完全符合人們的要求,尤其是建筑的裝飾和規(guī)模逐漸多樣化,如何在這樣的建筑設計中進行抗震設計,避免出現(xiàn)人員傷亡,保護建筑是在設計中需要考慮的重點。
在抗震設計中進行吸震設計主要是采用特殊的方式在建筑上安裝附加的結構。當發(fā)生地震時,這些結構能夠?qū)⒄饎赢a(chǎn)生的能量進行吸收,減輕地震對建筑物的危害。在吸震設計中主要遵循的原則就是按照建筑設計的圖紙,在分配好的位置進行分隔縫的設計,這樣發(fā)生地震后結構里面互相吸引,有效地控制地震造成的損害,確保建筑和用戶的安全[2]。
抗震設計中進行阻震設計主要是合理應用阻尼器,通過阻尼力對震動的影響進行控制。因此,在建筑房屋的過程中,一般是要在接縫處進行阻尼器的安裝,從而減少結構受到震蕩的影響。選擇良好性能和質(zhì)量的阻尼器能夠有效地減震,確保建筑物安全。阻震設計的原則就是在建筑物高層框架的接縫處安裝彈簧鋼桿或者是砂質(zhì)的減震器,之后在建筑結構的抗震縫以及伸縮縫中安裝扭轉(zhuǎn)梁或擠壓鉛阻尼器[3]。
抗震設計中最重要的設計就是隔震設計,它主要是將隔震層在建筑中進行安裝和布置,利用隔震層削減地震帶來的危害[4]。隔震設計具有阻震的特點,因為隔震層的材料是特殊的減震材料,能夠有效地保護建筑物。
合理設計并布局建筑空間能夠促進建筑結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所以在布局設計建筑空間的過程中應該要做到:首先應該要綜合考慮建筑的空間結構具有均衡性,在發(fā)生地震的過程中,建筑物不僅會受到地面力的影響,同時也會因為空氣沖擊受到作用力,所以在設計抗震的過程中應該要綜合考慮不同方向?qū)ㄖ锏淖饔昧?,可以以平面主軸進行分析,確保建筑結構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和剛度,同時具有良好的性能對承受水平方向的力;其次是綜合考慮建筑的空間結構具有簡單性,越是復雜的建筑結構,越需要在結構設計中考慮建筑的各個方面的問題,因為在結構設計和計算中相關的參數(shù)比較繁瑣,所以,在設計抗震過程中應該要盡量對設計內(nèi)容進行簡化,盡量減少建筑抗震性的可能影響因素,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對抗震設計進行全面加固,保證建筑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最后是要綜合考慮空間結構具有整體性設計,尤其是在抗震設計中,不僅要確保建筑物的部分構件具有抗震性,同時還要對建筑物的內(nèi)部、樓蓋、底層結構進行抗震設計,綜合設計抗震結構,從而確保在地震發(fā)生時,建筑物整體能夠應對地震沖擊產(chǎn)生的作用力,避免因為部分建筑結構無法抗擊地震而導致整體建筑物崩塌問題,所以在抗震設計中應該要綜合考慮建筑物整體安全,且具有抗震性。
在抗震設計中,建筑物不僅要從外部加強防護裝置設計,同時還應該要加強建筑物本身的堅硬度或剛度。所以在建筑物設計和建設中,應該要使用具有良好質(zhì)量的混凝土材料,確保打造的房屋更加穩(wěn)固,之后在整體建筑設計中加強防護設計。按照國家的相關規(guī)定,要求建筑結構種類不同,需要在建筑的外層設計中需要加固不同程度的裝置。目前我國建筑建設中使用的材料還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相關的工作人員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建筑中使用的材料,不斷升級優(yōu)化建筑材料,從而降低建筑施工中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建筑材料,同時也應該要減少浪費材料的現(xiàn)象。值得注意的是,在優(yōu)化建筑材料的過程中,也需要在抗震設計中進行材料的優(yōu)化選擇和使用。
為了提高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在抗震設計中還應該要優(yōu)化建筑結構的能量傳遞路徑,這樣在地震災害發(fā)生時,建筑結構能夠有效地傳遞和低效地震作用,從而保證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所以,應該要合理布局建筑結構的路徑,合理布置建筑結構的框架梁柱、剪力墻等結構,計算并發(fā)揮這些結構在力學荷載中的承載能力,有效地管控可能出現(xiàn)變形的結構,發(fā)揮結構設計的抗震作用。在設計處理結構的過程中應該要重點把關和控制不同建筑結構之間的連接點,保證結構之間的連接點具有良好的抗變形能力,避免因為不合理設計的柱墻節(jié)點或者是梁柱節(jié)點而造成建筑結構出現(xiàn)缺陷。
目前部分地區(qū)會頻繁發(fā)生地震災害,所以在建筑結構設計和抗震設計中應該要考慮提高建筑物的多重抗震性能。合理設置多重抗震防線,在設計建筑結構的過程中,相關的設計人員應該要根據(jù)實際的情況設計建筑物的多重抗震性能,尤其是在設計建筑物的組成構件方面。在抗震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在抗震第一道防線設計中使用具有良好剛度和延展性的構件,同時還要進行第二道和第三道抗震防線的設計,提高建筑結構的抗震性,并形成堅固的多重抗震防線體系。這樣若是發(fā)生多次地震災害時,當?shù)卣鹌茐牧说谝坏揽拐鸱谰€后,第二道和第三道抗震防線將會繼續(xù)發(fā)揮抗震作用,有效地保證人們的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另外,設計多重抗震房縣要求設計人員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所以,抗震設計人員應該要加強重視抗震設計工作,不斷進行抗震相關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掌握,然后在抗震設計中發(fā)揮效用。
總之,隨著人們生活質(zhì)量的提升,人們要求建筑需要更加安全和舒適,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所以在建筑物的設計中,不僅要合理設計建筑結構,同時還要加強抗震設計,提高建筑物的牢固性和穩(wěn)定性。在建筑結構設計中采取抗震措施進行抗震設計,根據(jù)客戶的需求,合理使用抗震技術,優(yōu)化施工材料,提高建筑的剛度和穩(wěn)定性,優(yōu)化建筑結構的能量傳遞路徑,設置多重抗震防線,做好抗震設計工作,從而提高建筑物的穩(wěn)定性和抗震性能,保障人們的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