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家川縣龍山鎮(zhèn)南街小學
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關(guān)系,他們不會自學,更不知道自主學習對于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雖然明白讓小學生自學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為了從小養(yǎng)成學生學習語文的好習慣,提高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自主性和自覺性,還是要把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當成一個重要任務(wù),在教學中采用有效的方法,引導(dǎo)也好,督促也好,都要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這也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學習成績的關(guān)鍵。為了讓學生能有自學的自覺性,本人經(jīng)過多年在工作中的摸索、研究,總結(jié)了以下幾點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方法,與大家分享:
教師教會學生知識很重要,但是教會學生如何自學更重要,這也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和內(nèi)容。對剛進入學校、要規(guī)規(guī)矩矩學知識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方法可能只局限于“教師講、學生聽”,很少有學生自己拿上課本去讀、去寫,有的學生根本不知道在教師教之前還需要自己學習,甚至是要有目標地劃下好詞好句,或者把自己不懂的知識標上標記,再問教師解決,他們更不知道什么是自學。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先要從如何做好課前預(yù)習開始,讓學生學會自學。如,讓學生讀課文,一遍順讀,兩遍找感覺,三遍要悟,四遍要從課文中劃出好詞、好句、生字、生詞。然后,查閱資料,給生字注音,把生詞解釋弄明白,并寫在旁邊或者專用的本子上。再把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段落標明,等教師上課的時候注意聽講,積極提問、積極發(fā)言。這樣,學生無形中就養(yǎng)成了對學習的主動性,也就慢慢地學會了自學、自習。
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動機在學習過程中是有目標指向作用,激發(fā)和維持作用以及調(diào)節(jié)作用的。因此,教師要在教學的同時,注意激發(fā)學生自學的積極性。要讓學生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有趣的事,是一件有目標、有意義的事。如,讓學生分成組,組內(nèi)互相競爭,從書寫的工整,到背誦的熟練,再到段落的總結(jié)、字詞的默寫等方面,讓學生有競爭的對手,激發(fā)學生潛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當然,當下多媒體的時代,讓學生靜下心來學習是一件很難的事,不要壓制孩子去接觸一些娛樂節(jié)目,比如,曾經(jīng)火熱的《奔跑吧,兄弟》。讓他們看看,教師也不妨看看,然后告訴學生,要想像鄧超或者鄭凱那樣,天天抱著手機,或者坐在電腦前看他們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好好學習,多積累知識,等長大了以后,也成為別人羨慕的對象,就像咱們今天羨慕這些跑男一樣。同時,在上課的間隙,有意無意地給學生講一些積極向上的好人好事,以及吃苦耐勞的好少年故事等等,這些都會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有利于促進他們的學習,也有利于高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wù)。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習慣是教師在教課時要引起重視的。好的習慣,不但反映在成績上,更重要的是能節(jié)省更多時間,學到很多東西,還能大大減輕學習的壓力。對一個人來說,良好的習慣是終身受益的?!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字要規(guī)規(guī)矩矩地寫,課文要仔仔細細地讀,練習要踏踏實實地做,作業(yè)要認認真真地完成”。這其實是要求學生從一開始就認真對待學習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不能走馬觀花似的讀課文,也不能應(yīng)付差事似的做作業(yè),更不能胡編亂造地寫作業(yè)。要養(yǎng)成認真學習、認真復(fù)習、認真作業(yè)的好習慣,才能讓自學的時間不白費,也能保證學習的有效性。
淵博的知識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從平常的生活中、學習中,有意無意地收集、積累而來的。因此,作為教師,要教會學生從小就學會自覺地積累知識。如,讓學生習慣做筆記,要做到不寫筆記不讀書。每一本書都有它的精華或者有它的可讀之處,它的用詞、用句有可能很巧妙,但是看一眼就忘了。所以,做好筆記,等閑暇時間翻翻,也是一種記憶,可豐富自己的語言素材。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好詞好句,讓他們寫起作文來妙語連珠、出口成章。
總之,讓學生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擁有自學的能力,不但能摒棄一些不良的習慣,比如玩游戲、看手機,而且還能讓他們安安心心地思考、學習,這是教師、家長、學生都希望的事情,也是需要教師、家長、學生一起努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