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qū)第八中心小學 杜秀霞
在傳統(tǒng)的小學組詞練習中,學生面對頻繁的組詞練習,內心難免會出現(xiàn)抵觸。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先對每個學生性格進行了解,根據(jù)小學生貪玩、好奇心重的性格特點,開展游戲式教學,讓學生在游戲組詞的環(huán)節(jié)中逐漸提高對組詞練習的興趣。教師通過游戲式組詞練習能讓學生更主動地參與組詞練習,不需要教師強制學生,促使學生在組詞練習中逐漸占據(jù)主動地位。
例如,教師在進行《在家里》這一課的教學時,學生需要學習“上、下、土、個”等生字,比較適合教師設計對應的組詞游戲。首先,教師先完成相關的生字教學,然后讓學生進行“組詞接龍”游戲,即教師羅列出課時生字“上、下”等,按照班級人數(shù)分為三組,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好隊伍,第一位學生根據(jù)“上”組成“上面”,下一位學生根據(jù)上一位學生詞語的最后一個字組詞“面包”,接著是“包子”等,哪一個小組中能說出最多的詞語就算獲勝。在游戲過程中,一個小組的學生可以互相提醒,但是不能隨意換順序。教師負責監(jiān)督,并且選派三名同學分別記錄各個小組的詞語,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其他生字詞語的學習。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班上的每位學生都參與到組詞練習中,也能較好地避免有些學生因為個性比較內向不主動舉手的問題。同時,游戲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組詞練習中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收獲獎勵,還能激發(fā)學生在組詞練習中的動力,促使學生在組詞練習中逐漸占據(jù)主導地位。教師的激勵也會讓其他學生羨慕被獎勵的學生,在無形之中便能引導學生向優(yōu)秀學生學習,逐漸提高學生對組詞練習的興趣。
學生之間具有差異性,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一樣,在組詞練習中的效果也不一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是采用單一的組詞練習方式,讓所有學生都對統(tǒng)一的組詞進行練習的話,那么對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并不公平,這部分學生在組詞練習中會感到十分困難。所以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設計不同的組詞練習,讓學生能在適合自己的組詞練習中提高自身的組詞能力,提高自身對生詞的理解能力。
例如,教師在設計《菜園里》這一組詞練習時,首先應先聯(lián)系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其分為字詞基礎較好和一般偏弱兩大層次。接著,教師讓基礎較好的學生兩兩組隊,根據(jù)給出的“蔬菜”這個主題寫出各種蔬菜的名稱并且標上拼音,寫出最多者獲得勝利。然后,每一個兩人小組中獲得勝利的同學接著圍繞其他的主題進行對戰(zhàn)賽,角逐冠軍。同樣圍繞蔬菜的主題,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各種蔬菜的卡片,兩人一組,將自己分得的蔬菜卡片展示給對方,然后讓對方讀出,當蔬菜卡片用完之后,可以小組之間進行交換或者小組內部自己想其他的蔬菜名稱。通過不同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詞語練習中明確自己的目標和方向,激發(fā)學生組詞的主動性,最終從中收獲屬于自己的成就感。
進行組詞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常常會因為害怕說錯而不敢進行組詞,這導致學生在組詞練習中進度停滯不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組詞,通過開展自由的組詞課堂,讓學生能自由進行組詞發(fā)揮,將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同學分享。開展組詞交流課堂可以讓學生在分享的過程中開拓自身的思維,豐富自身的詞語知識,教師對大膽組詞的學生應該給予鼓勵,并且讓其他學生向這些學生學習,通過學生之間的影響,帶動更多的學生,讓學生可以主動參與組詞練習,提高自身的詞語知識。
例如,教師在《一株紫丁香》的組詞練習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主開展關于課文中所提到的重點詞語如“安靜、小院”等的相關討論。討論的要求是根據(jù)課文中的詞語進行隨意組詞,根據(jù)詞語展開聯(lián)想組成一個小故事或者沒有語病的場景等。教師將學生想要的詞語都寫在黑板上,然后其他學生可以根據(jù)黑板上的詞語隨意編故事,一位學生根據(jù)“兔子”“安靜”“爬山”“童話”等詞語自己創(chuàng)作了一個“兔子冒險救助同伴”的故事,其他學生受到感染,紛紛站起來利用詞語編故事,最后,讓其他學生將自己的故事寫下來作為一次作業(yè)上交。通過自由的組詞課堂,學生逐漸形成大膽說、大膽組詞的學習習慣,為開展高效的組詞課堂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在組詞練習過程中,常常因為自身的詞匯量不夠,不敢大膽地組詞,教師應該鼓勵引導學生,讓學生在組詞練習中將自己內心的想法和其他學生進行分享。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式組詞教學,讓學生在組詞練習中感受到組詞的樂趣,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到組詞練習中,提高自身的組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