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嫦聰
(甌海區(qū)外國語學校 浙江 溫州 325000)
《語文課程標準》在“階段目標”中對第一學段識字教學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p>
雖然2011版的課標已經對識字量進行了減負,但是不管是多少量的生字教學,孩子們的識字學習問題依然會存在。因為,這么大的識字量,如果我們的孩子沒有學前識字的優(yōu)勢,再加上一二年級的課堂上,老師只是讓學生單調地讀、重復地讀、機械地識,對于只有6、7歲的學生來說是不堪重負的。這是造成識字教學“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近三年,筆者接手學校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專門對教師識字課堂教學進行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問題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1.枯燥識字——效果不佳。一二年級識字教學重點,更是一個難點。課改后,對一二年級的學生要求認識的字量比較大,一篇課文十幾個生字要認,那是家常便飯。很多字往往沒有什么關聯(lián)性,以至于很多老師在教學中貪方便,就用一成不變的模式去套。
2.被動識字——記憶不牢。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往往忽略教學情境的設計,課堂教學呆板無趣,學生被動接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在這樣“高壓”的背景下,我們該怎樣讓低年級的孩子高效地識字,達成課標第一學段的目標呢?筆者以理例結合,通過增強識字教學的“磁性”,產生一定的“磁場”,將學生不知不覺地吸引到識字教學中來。因此,“磁性識字教學”,是我吸引孩子主動識字的一大法寶。
遵循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低年級的孩子都還只有六、七歲,心理學研究表明,這一階段的兒童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玩、愛動,注意的持久性不強,喜歡新奇、形象的刺激和有趣的事物,學得快,忘得也快。在識字教學中我們首先要充分注意小學生的這些特點。
我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當我們呈現(xiàn)一個漢字時,大部分孩子對其字形的辨認經歷的過程如下:(1)先整體后局部,即先感知字的整體,然后辨認個別筆畫;(2)先輪廓后內涵,孩子們往往對字形的輪廓容易掌握,對內部細節(jié)難以牢記;(3)先上部后下部;(4)先左邊后右邊。
了解低年級學生的識字特點,是我們識字的起點和方向。只有把握了這點,我們的識字教學才是有意義的。如《曹沖稱象》讓孩子在具體語境中整體識字,效果會更佳:
1、出示文中帶生字的難讀句子。
2、借助生字卡片帶讀難讀生字,讀準字音。
3、給生字擴詞,掌握生字的內涵。
4、送生字寶寶回家,讀好句子。
這樣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識字教學設計,孩子們對生字的學習會更加牢固。
遵循漢字的字理特點——中國漢字有其豐富的內涵,音、形、義三者結合。漢字的特點及自身規(guī)律也就是它的構字理椐,簡稱字理。漢字集音形義于一體,從結構上可分為獨體字(象形、指事)與合體字(會意、形聲)兩種。何謂字理識字?就是依據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和理椐進行漢字教學,這是我國傳統(tǒng)的識字方法。在當前的識字教學中,如果我們引導學生借助字理來識字,那么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出示“采”的古字,學生馬上就記住了這個字。
漢字,是我們的母語。在孩子們的生活中,識字資源無處不在:上街時,路旁的各色廣告招牌仿佛在向他們眨眼;看電視時,熒屏上的一個個字幕也在不停的閃爍……生活為孩子們營造了最好的識字環(huán)境。作為一線的語文老師,要拓寬渠道,設置識字的磁場,我們鼓勵孩子走出課堂,到生活中識字:在家庭中識字,在校園里識字,在路上、公交車上識字。
3.1 讓識字教學動起來。低年級的孩子好玩、愛動。而游戲、活動,則是孩子喜歡的。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活動識字,提高識字效率。例如二上《池上》的識字教學,引導學生學生在讀一讀、辯一辯、記一記、說一說等活動中,學生記得非???。教學中,老師通過圖片、字理等活動,如教學生字“采、浮萍”等字,讓識字教學動起來。
3.2 讓識字教學活起來。語文是一個文字符號與情感、文化融為一體的多彩世界。每一個字、詞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都有其特定的音、形、義。很多專家都指出:識字教學必須體現(xiàn)整體觀,絕不能把識字教學上成簡單的認字課、讀字課。所以,識字教學要通過“學用結合”的語文實踐訓練培養(yǎng)學生整體識字、實踐運用的能力,只有這樣的識字教學才能像磁鐵那樣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二上《場景歌》一課的生字大多與生活常識有關,如:“隊旗、銅號”兩字,在動畫演示、出示實物中,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識記了字形。
綜上所述,增強識字教學“磁性”的方法很多,但無論采取哪種方法,都要像著名特級教師斯霞說的那樣:“在識字教學中,學用結合是開啟兒童心扉的好辦法。識字就要用,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弊屪R字教學,貼著兒童一起走,只有這樣的教學才是高效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