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蔚
(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qū)北華小學 遼寧 大連 116000)
在新課標理念下,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內閱讀拓展教學應該是具有豐富的教學內容,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科學的教學評價。但從實際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并不好,多數(shù)學生在沒有布置預習任務時,很少主動預習;教師在課堂上也較少“由課本內容引出其他知識點”。不過,從學生的反饋情況來看,學生普遍對“補充教材外的知識點”感興趣,對課內拓展閱讀“十分感興趣”,而且多數(shù)學生表示“對教材外內容感興趣,且會課下主動查資料或向他人學習”。這說明,無論是是教師還是學生,對課內閱讀拓展教學均感興趣,但教學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2.1 存在的主要問題。調查分析中發(fā)現(xiàn),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內拓展閱讀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教師自身對文本理解不夠深刻,多直接參照教參教學,甚至對課后問題的答案也過于強調“標準化”;二是教師在進行課內拓展閱讀教學時,所選擇的教學資源過于單一,無法體現(xiàn)多樣性;三是有些課內拓展閱讀教學華而不實,缺少實踐性與生活性,或者課堂上的教學活動主次把握不靈活,導致教學效果不好;四是課內拓展閱讀教學的評價單一,評價主體過于集中,很多情況下只是教師進行評價,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
2.2 教學問題的歸因分析。一是教師在開展教學前,對教材文本的解讀不夠深刻,主要表現(xiàn)在文本解讀過分依賴教參,文本解讀缺乏學情分析,文本解讀缺乏教師獨創(chuàng)等;二是教師在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方面缺乏有效性與合理性,缺乏專門針對課內拓展閱讀教學的課程開發(fā)意識,忽視課內拓展閱讀課程的動態(tài)生成資源,而且課程資源的利用率低下;三是教師組織的課內拓展閱讀教學過于形式化,教學內容與形式脫離目標,教學目的脫離主旨,教學內容淺嘗輒止;四是教學評價缺乏標準與體系,教師重視課前預設而忽視實際生成,關注課堂表現(xiàn)而忽視語文內涵,而且教師在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上,有時評價時機不準而忽視評價目標,評價方式單一而忽視多元體系。
3.1 掌握解讀文本的方式。首先,教師在教學開始之前要對教學文本進行縱深式、立體式、有寬度的解讀,要注重文本解讀的全方位性和多角度性,要全面掌握文本所表達的內涵,多查閱先關資料,從而對文本有全面的掌握;其次,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對學生的基本學情有清楚地了解,教學活動預設的切入點應為學生對課文的興趣點,而且在設計教學時留給學生讀書的時間,要給學生留出大膽質疑的機會,而且教師還要找出課文中的留白,設計寫的訓練;最后,要給學生提供文本解讀的個性,要鼓勵學生有獨到的見解,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及時亮出自己的看法。
3.2 開發(fā)與合理利用課程資源。一是教師從自身出發(fā),自己要先樹立課內拓展閱讀教學資源開發(fā)的意識,既要十分重視教材資源,同時又要認識到課本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課內拓展閱讀教學不應是一套封閉的系統(tǒng);二是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以學生的生活體驗、學習經歷為基礎,不斷開發(fā)課內拓展閱讀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資源,教師必須關注學生、尊重學生、關愛學生;三是要提高課內拓展閱讀教學的資源利用效率,要學會備課,要根據(jù)學生生活而隨機應變,善于與運用預設與生成的教學資源。
3.3 把握課內拓展閱讀教學的切入點。課內拓展閱讀教學要取得成功,找準教學切入點至關重要。一是根據(jù)文本解讀,拓展閱讀教學內容,對教材進行橫向與縱向拓展延伸,向課外閱讀拓展,不斷拓展學生的視野;二是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實際,適當?shù)耐卣归喿x教學時空,通常包括課前延伸拓展、課堂向課后拓展、課堂向生活拓展;三是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情、學習習慣、學習特點等,有針對性的拓展閱讀教學方法,比如比較式拓展閱讀、鑒賞式拓展閱讀、主題式拓展閱讀、學科間滲透式拓展等。
3.4 開展多元化教學評價。課內拓能展閱讀教學不僅要關注教學過程,而且還需要注重教學評價,開展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十分必要。首先要重視課堂生成,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及時作出評價,并對其進行適時的引導;其次教師要根據(jù)課文本質,關注每個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表現(xiàn),要注重課堂表現(xiàn)的評價,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間的差異,從而開展個性化評價;再次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評價,當學生產生困惑時,可采用啟發(fā)式評價,當學生情緒消退時,可采取激勵性評價,當學生發(fā)生錯誤時,可采用賞識性評價;最后,教師還需要提高教學評價意識,善于進行多元化評價,包括評價維度的多元化和評價方法的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