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昕
在2017 年,我曾有幸跟隨南京藝術學院古典影像工藝翻譯組前往美國喬治伊士曼博物館,在地下室中欣賞一幅幅經(jīng)典攝影原作。那時的我對古典技法還不怎么了解,只能從畫面上感受一張張作品的精美,也不太明白為什么同行人執(zhí)著于觀察照片的起伏感和細微色彩變化。
在《古典影像技法叢書》的編寫過程中,我有幸能與南京藝術學院古典影像工藝翻譯組共同完成翻譯工作。在翻譯阿蓋洛印相工藝期間,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所翻譯的技法,我也走進暗房體驗藍曬和范戴克印相工藝的制作過程。但直到2019 年在麗水國際攝影節(jié)《對話——中外手工影像原作展》上看到諸位大師的原作,加之通過《古典影像技法叢書》對其它工藝都稍加理解,才真正讓我對古典影像有了新的認識。
在我們研究攝影史的過程中,往往會局限于作品本身,只看到了作品和作者、時代及社會意義方面的內(nèi)容,卻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照片的生成技術,而這一點是每一位攝影師都不敢輕易忽視的重要因素。技法其實融匯在整個藝術史當中:繪畫曾從蛋彩走向油彩,建筑曾從古羅馬的交叉拱頂走向哥特式的飛扶壁。而當藝術逐漸與傳媒產(chǎn)生交集時,技法、工具的迭代所帶來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在攝影的發(fā)展中尤為如此。一張攝影史上的佳作除了具備社會意義,也可能代表著某種技法的巔峰。當在欣賞的過程中突然理解了在“那個時候”、用“那個設備”、和“那種技法”做出“這樣的照片”是多么不易,也就自然理解了這張作品在歷史上的重要意義。
而《古典影像技法叢書》恰恰是一套能夠幫助讀者大致了解技法原理的啟蒙性書籍。如果有讀者和我一樣,原本對古典影像工藝不是非常了解,希望動手嘗試,或是希望通過粗略了解古典工藝來輔以理解攝影史的話,也許下面的簡短介紹可以幫助你更好的明白自己該從哪一本開始閱讀。
第一冊《銀版與濕版攝影工藝》所包含的銀版和濕版攝影介紹了人類早期保留影像的辦法。1839 年達蓋爾發(fā)明攝影所用的正是這種通過汞顯影的銀版法。而從銀版到濕版,人們在先是達到了客觀保留光影的目標,而后一步步更新技法,使之更加便捷也更加穩(wěn)定。通過這種方法,人類可以直接獲取圖像的正相。攝影技法的這一支發(fā)展到后來先是衍生出了寶麗來,曝光過后的幾分鐘內(nèi)便可獲得圖像。今天廣為人所使用的數(shù)字拍攝方法——基于ccd/cmos 的圖像記錄,雖然在技法上完成了從化學到數(shù)碼的轉(zhuǎn)變,但是在保留光影的邏輯上卻是一致的——通過一次曝光獲取正相。
第二冊的《鐵鹽、鐵銀與銀鹽顯影工藝》非常適合有興趣動手嘗試古典工藝的愛好者們開始第一步探索,因為它可以很簡單地讓你通過化學的方法感受親自保留下光影的那種驚喜。以第一章介紹的藍曬工藝為例,你甚至不需要擁有一張負相底片,花、草、羽毛…任何生活中的小物件都可以成為你遮擋陽光的道具,你只需要將它們放在涂好試劑的紙張上,然后放在太陽下進行曝光就可以了——這和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藍曬最初被發(fā)明出來時的方法一模一樣,那時人們的初衷也是用它來記錄植物輪廓的。而這一系列的技法都是通過曝光得到負相,在后續(xù)需要完成由負轉(zhuǎn)正的過程。負相轉(zhuǎn)正相的顯影工藝雖然看似繁瑣,但卻曾經(jīng)在數(shù)字時代之前就幫助攝影快速完成了大眾化。完成了這一成就的技法叫明膠銀鹽工藝,而它依托的成功商業(yè)公司叫作柯達。
《呼吸》 藍曬工藝 鐘昕
《從奧賽看巴黎》 范·戴克工藝 鐘昕
第三冊《鉑/鈀與重鉻酸鹽印相工藝》中的“鉑/鈀印相工藝”、“齊亞印相工藝”和“新金印工藝”是第二冊負相轉(zhuǎn)正相的延續(xù),通過加入貴金屬使得圖像的保存更加穩(wěn)定。而其它工藝則是通過利用重鉻酸鹽在紫外線感光后使膠體硬化的特性,通過轉(zhuǎn)印的方式來獲取圖像。試想一下當一張涂滿了重鉻酸鹽膠體的紙基經(jīng)過曝光之后,在水中附上一張轉(zhuǎn)印紙,二者貼合后擠去多余水分充分按壓之后,再次在水中揭開時,一部分膠體就移到了轉(zhuǎn)印紙上,而且恰好形成了曝光時的圖像。而作為粘合劑的膠體中又可以加入各種色素,從而使得獲取彩色圖像變?yōu)榭赡?。這一系列的技法也啟發(fā)了現(xiàn)代印刷術。通過轉(zhuǎn)印技術獲取的圖像總能讓人在揭開謎底的一剎那緊張又期待,而我也曾在欣賞到大師作品時驚嘆其細節(jié)之多之精準——僅僅了解工藝,很難想象竟然能轉(zhuǎn)印出這么清晰的圖像。
《古典攝影工藝技法》算是一本匯編指南。想要了解工藝的人可以在其中獲取技法的實踐過程,想要體驗工藝的人也可以從中知道該準備哪些化學試劑和輔助工具。
作者山姆·王曾說:“藍曬是一種很簡單的工藝,但是想要控制好它卻很不容易?!币聋惿住W帕萊尼克也曾說:“我只能告訴你工藝的方法,但是你想要用它來做什么,實現(xiàn)什么樣的效果,那是需要你自己去不斷嘗試的?!蹦軌蛴绊懽罱K圖像的因素太多了,配方來源和比例、環(huán)境溫度、濕度、紙張批次和酸堿性等等這些既為實踐增加了不確定性,也將每一位實踐者置身于一條新的道路上。誰能知道下一張作品是不是就會得益于某一項因素的偏差,而形成了獨一無二的絕佳的藝術效果呢?你的攝影藝術作品可能就產(chǎn)生于這種必然與偶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