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靜 王潭
帶有調(diào)侃和諷刺色彩的所謂“凡爾賽文學”一夜爆紅,這不免讓許多人對“什么是真正的凡爾賽生活”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所謂“凡爾賽”,一般指凡爾賽宮,是一座位于法國首都巴黎郊區(qū)凡爾賽鎮(zhèn)、曾屬于法國王室的大型宮廷建筑,全盛時占地面積超過8000公頃。這里有鏡廳、橘園、瑞士湖等著名景點,有終年不敗之花、四季常青之木,至今保留著幾百座雕像、大小噴泉,許多壁畫、雕塑都堪稱世界藝術(shù)瑰寶……將“凡爾賽生活”形容為“高大上生活”,完全符合一系列王室締造者和享受者——尤其是“太陽王”路易十四為這座“西方宮廷園林之最”定下的“人設(shè)”。
太陽王時代的凡爾賽生活
最初的凡爾賽并不那么“豪奢”,開始這里不過是個農(nóng)村。直到1660年路易十四讓自己的親信大總管布洛因大加改造:修建大小運河排干沼澤,興修龐大的花園,并修建氣勢恢宏的特里亞農(nóng)宮,將來自歐洲乃至世界各地的動植物集中到凡爾賽,修建了世界上第一個近代動物園,修建了大量以“太陽”(他被稱為“太陽王”)為主題的雕塑和公共建筑。自1660年至1710年,凡爾賽宮經(jīng)歷了一次重建、四次擴建,花銷巨大。
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定期舉辦大型宴會、舞會、戲劇演出,招待王公大臣及其女眷,并利用這里繁多的房間和無處不在的隱蔽之所,和數(shù)不清的情婦私會。他頻繁將大臣、外交官、大法官和議員招到凡爾賽議事,并自1682年起將這些機構(gòu)陸續(xù)常設(shè)在凡爾賽。
自1682年起路易十四待在凡爾賽宮的時間超過待在巴黎,這里成了所謂“二朝廷”,誕生了復雜的法國王室用餐、社交、穿著、裝飾禮儀,今天人們津津樂道的法式西餐的規(guī)矩、香水和領(lǐng)帶的普及,都和“太陽王時代的凡爾賽生活”息息相關(guān)。
路易十五在位期間法國國力開始衰退,但國王仍然極力維持“凡爾賽生活”的豪奢,不斷修繕凡爾賽宮。他酷愛修造時髦的新建筑,此時凡爾賽可容納的人數(shù)與日俱增,為此不得不在1722年設(shè)立了一座警察局,第一任局長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人口普查”。普查數(shù)據(jù)顯示,當時有4000名王室成員、貴族、宮廷和政府工作人員住在凡爾賽宮,周圍附屬建筑里居住著2700多名仆役和低級辦事員。
在路易十五時代,“凡爾賽生活”增添了許多高雅的內(nèi)容:大音樂家莫扎特曾被邀請到這里來演出,皇家歌劇院建成后,許多著名戲劇的首次演出都在這里。但“凡爾賽生活”的過度豪奢讓法國財政不堪重負。路易十五死后,繼任的路易十六不得不為凡爾賽宮修繕保養(yǎng)做出“開銷上限”,按年結(jié)算。即便如此,這位國王仍然搞了一些“小情調(diào)”:為自己準備了一個圖書館,將一間大廳用于陳列祖?zhèn)鞯狞S金餐具,后來這里成了宮廷女眷學習豎琴的場所,劇作家博馬舍正是在這里構(gòu)思了《費加羅的婚禮》。
路易十六王后瑪麗·安托瓦內(nèi)特品味不凡,竭力在風雨飄搖中維持著奢華的“凡爾賽生活”。1789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爆發(fā)。革命者沖入凡爾賽將國王夫婦帶回巴黎。臨行時路易十六對留守人員大喊:“盡一切可能保住我的凡爾賽”。但宮殿里的家具、鐘表、珠寶,甚至衣架都“被掃蕩一空”,被軟禁的國王最初半年還派人送來維護費,可此后他連自己的腦袋也保不住,當然更顧不上曾經(jīng)鐘愛的“凡爾賽生活”。
“凡爾賽生活”變得“儀式化”
1793年君主制被推翻,新生的共和國將近2萬件“從銀馬桶到門把手”的宮廷家具、飾品拍賣。在雅各賓派專政時,激進分子曾提出“把反動腐朽的凡爾賽宮推翻,改為勞動人民的菜園子”,但最后只是部分建筑被征用,動物園在1794年被關(guān)閉,宮殿主體則在1795年變成了一座博物館。
波旁王朝復辟后,路易十八有意重振“凡爾賽生活”,但他只能從國庫擠出600萬法郎修葺費,而大臣們則不斷警告他“住在這里很危險”,最終他只能將此當成夏季偶爾光臨的別墅。
1848年法國革命后不久,拿破侖三世的第二帝國誕生,好大喜功的他曾在鏡廳宴請英國女王。而1867年巴黎世博會則重新讓世人見證了“凡爾賽生活”的熠熠光彩。但好景不長,1870年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普魯士軍隊隨后占領(lǐng)凡爾賽宮,接踵而至的是巴黎公社起義,1871年建立在一片廢墟上的第三共和國不得不將政府放在凡爾賽,直到1879年搬回巴黎。
此后的“凡爾賽生活”變得簡單、隆重而“儀式化”:1919年6月《凡爾賽和約》見證了一戰(zhàn)的結(jié)束;1944年9月,從納粹手中解放的凡爾賽城堡接待了美國大兵;1959年,戴高樂將軍重修特里亞農(nóng)宮,用于接待外國貴賓,此后蘇聯(lián)領(lǐng)導人赫魯曉夫、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等人都曾在這里下榻。
并非只有“高大上”的一面
“凡爾賽生活”并非只有“高大上”的一面:路易十四時代的宮廷作家圣西蒙曾斥責凡爾賽是“忘恩負義的地方,沒有木頭、水,也沒有土地和光線,沒有新鮮空氣”,由于沼澤的死水,這里曾瘟疫橫行,只能靠一刻不停地疏通運河改善。最大的威脅還是戰(zhàn)爭和革命:1789年法國大革命毀壞了宮門;普法戰(zhàn)爭期間,普魯士士兵將鏡廳改造為400張病床的野戰(zhàn)醫(yī)院,在城堡中心廣場擺開1000門大炮;巴黎公社時期,負責鎮(zhèn)壓的梯也爾將大本營設(shè)在凡爾賽宮,巴黎公社試圖奪取凡爾賽宮失敗,2萬多名公社戰(zhàn)俘被關(guān)押于此,其中一些在這里被槍決。
值得一提的是,在法國并沒有什么“凡爾賽文學”的概念,18世紀是凡爾賽和法國文學的共同黃金期,但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等一代文豪和凡爾賽關(guān)系不大,博馬舍和凡爾賽關(guān)系密切則多少和他是路易十六寵臣有關(guān)。倒是慣寫通俗文學的大仲馬,許多作品的主人公和背景與凡爾賽有關(guān),如《鐵面人》的兩個男主角就是凡爾賽宮最熱心的建造者路易十四(一真一假),女主角則正是歷史上路易十四最寵愛的情婦,號稱“凡爾賽女主人”的露易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