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蓮
(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qū)良田學校 湖南 郴州 423029)
人本理念的含義即是讓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教育的過程中,始終堅持著以學生為教育的主體地位的基本教育理論,讓教師將工作重點不僅放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上,還更加關注于學生的個人發(fā)展道路,并達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目的,讓學生可以全方面地發(fā)展自我,更好地應對未來學習和工作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在當前的小學教育過程中,許多教師還存在相同的問題,就是習慣于應試教育中以自身為課堂教學主體,而忽視了學生在現(xiàn)代素質教育中的主體地位。這種問題在小學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也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未來自主發(fā)展。以人為本的概念是一種科學的管理概念,如果能夠將這種理念與小學生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相融合,就可以提升小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地位,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教師必須開展多種課堂活動來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通過讓學生自由選擇主體的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度,在活動中,班主任要伺機與學生建立溝通和交流,逐步建立起和諧的師生管理,并且注重學生對班級管理的態(tài)度和感受。此外,班主任可以根據(jù)以人為本的理念來組織學生進行心理交流,讓小學生成為班級活動的組織者,不僅可以運用他們的智慧和主觀思維來參加班級活動和班級建設,也可以提升班級的整體凝聚力和向心力。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在班級內開展互幫互助的活動,讓學生在互相幫助的過程中強化自身的班級主人翁心理,也了解作為教導者的心情,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班主任的不易,班主任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把握機會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師想要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管理,應當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教師能夠對學生負責的時間只有在學校的8~12個小時,而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還是在校外,因此,教師都應當對學生負責,所以,此時就需要教師與家長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教師可以通過家長了解到學生回家之后的學習情況與生活狀態(tài),并了解到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從而判斷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到底是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響,而同時,家長也可以了解到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使其更愿意配合教師開展工作,在家長與教師之間建立互相信任的關系。例如,小學每學期都會進行一次家長會,在家長會中,教師會將學生在學校的表現(xiàn)和家長溝通,使家長明白學生的情況,并建立家長管理小組,將家長集中起來,然后通過微信群進行交流,教師每天將家庭作業(yè)、假期作業(yè)、考試成績單在群里發(fā)布,并發(fā)布教學任務,讓家長在家監(jiān)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此實現(xiàn)班級內部的全面管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公平平等是小學班級管理領域中的基礎內容,班主任在對各個學生進行獎懲的過程中,不可以有失偏頗,在成績好或者是班主任喜歡的學生犯錯的時候,不可以太過敷衍,而對成績差的學生嚴厲懲罰,這種對比先忙的管理方法會導致班級管理的效果不明顯,還會對各個學生之間的關系造成一定影響。潛移默化當中,讓小學生認為只有是學習成績好或者是得到班主任的喜歡就可以做任何事情,嚴重影響班級管理的效果。在出現(xiàn)欺負人這一問題的情況下,班主任應當充分關心被欺負的學生,但是卻不應當嚴厲的斥責欺負人的學生,因為這樣做容易起到反作用,而是應當詳細對此問題的形成原因進行分析,而后再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可以讓學生之間的關系重歸于好,并將欺負人這一問題的發(fā)生幾率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在班級管理工作進行的過程中,使用平等的管理模式,就可以讓本班級當中的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關系,并認識到教師是十分關心自己的,從而也就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師組織的各項活動當中,為各項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小學班主任不僅是小學生的管理者,還是他們的人生導師以及益友,會對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并直接決定了小學生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和興趣。總而言之,對于小學生的管理工作,班主任不應當一味地運用嚴格的班規(guī)來約束學生,而更應當用愛和關懷來感化學生,在班級的管理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管理策略,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和發(fā)展,致力于激發(fā)學生的個體潛能,進而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