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臺縣南華初級中學
在進行初中歷史中考復習時,教師應全面把握班里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以此為前提確定初中歷史復習策略,以達到提升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目的。就班里歷史中考復習現(xiàn)狀來看,存在學生遺忘率高、遷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差的情況,復習情況不容樂觀。為此,本文對當前歷史中考復習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了有效的復習策略,以期能為學生提高復習效率提供借鑒。
1.“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盛行。有的教師認為在課堂上給學生越詳細地講解教材內容,學生也就學得越多,掌握得越牢固,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復習的效果也越好。因此,有的教師將復習課當成了灌輸知識的課,滔滔不絕地給學生講課,但是臺下的學生卻一臉茫然??上攵?,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復習效率不可能得到提高。
2.普遍存在“過?!睆土暚F(xiàn)象。就當前初中歷史復習課來看,部分教師為了趕課堂進度,爭取課堂復習時間,因此一個學期給學生講解兩個學期的內容,這就有了充足的時間進行復習,因此,教師帶領學生們就如做廣播體操似的反復復習知識,使得復習課出現(xiàn)“過?!钡那闆r。這樣的復習課可以說是低效高耗,雖然說取得了“錦上添花”的效果,學生考試的分數(shù)可能也得到相應的提高,但是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感受以及學生的發(fā)展。
3.復習課變成“習題課”。部分教師對復習課的認識不足,錯誤地認為復習課就是習題課,不管學生學習基礎是否扎實,給學生做大量的習題,使得學生在總復習階段都沉浸在題海中,成為做試卷的機器人。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沒有形成系統(tǒng)化的知識,也無法掌握各個部分的知識,因此復習效果不理想,也無法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1.以學生學習能力為基礎,確定復習策略。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梳理歷史知識,掌握各個階段歷史知識的應用方法,讓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靈活地解決各種歷史問題。教師要想強化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應精心選擇練習題,確保各個復習環(huán)節(jié)都能環(huán)環(huán)相扣,從而與當前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有效聯(lián)系在一起,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從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如,以教學《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西方世界》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們對本章內容的掌握情況,然后引導學生畫出相應的知識網(wǎng)絡圖,在構建知識樹時整合重難點內容,并勾出存疑的地方,從而幫助學生查缺補漏,提高復習效率。
2.組織學生進行專項復習。專項訓練應以復習近年來的中考題型為主。從題型來看,主要有材料分析、選擇題以及綜合實踐題。首先,從選擇題的訓練來說,教師要針對每節(jié)課重難點設計相關的題目,讓學生進行訓練,尤其是重點訓練一些容易混淆以及模棱兩可的內容,特別是給學生講解一些難題,學生們容易掌握的內容就一點而過。其次,在訓練材料分析題時,教師要教學生審題的方法,讓學生懂得題目“問什么”“考察何種內容”,讓學生討論應該怎么回答、用何種知識點回答等問題。在此之后進行歸納總結,解決問題。最后,就綜合實踐題來分析,其主要是考察如何寫調查報告、如何開主題班會、如何寫倡議書,因此,教師在開展主題班會時要擬定一些主題,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掌握開展班會的步驟,班會結束之前,要求學生條理清晰地寫出整個過程。又比如,在教學生寫倡議書時,筆者引導學生探究搜集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密切的內容,“讓學生自覺遠離網(wǎng)吧的倡議書”等。筆者先給學生們講解倡議書的格式,讓學生們結合課本知識學習寫倡議書,如此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又提高了復習效率。
3.查缺補漏,歸納整理知識。全面復習時,教師應重視查缺補漏工作,同時也要回頭看看是否漏掉了哪些重要的知識點,這也就要求教師在復習階段要認真研究教材內容,研究各省的中考題。此外,考試之前教師應將重難點以及熱點知識進行歸類整理,將題目與答題要求逐一列出,在題目旁標注此類題型涉及到哪些具體的知識點,將其打印并裝訂成冊供學生交流。這樣的復習方式對于學生而言可以說是節(jié)約了復習時間,還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靈活運用知識。
綜上,新一輪的教育改革給中考賦予了新的內涵,其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以及復習策略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師要強化研究復習策略,積極創(chuàng)新,以積極的態(tài)度,運用科學合理的復習方式,幫助學生提高復習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綜合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