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珍 王溶花
[摘要]本文采用恒定市場模型(CMS模型)分三個階段對我國谷物糧食進口波動的影響因素進行需求和供給兩方面的分析。研究表明,我國谷物糧食進口波動的主要因素為世界谷物糧食市場的出口市場結構和品種結構的變化,以及我國谷物糧食需求對世界谷物糧食市場出口的引力效應?;诖?,本文提出保障糧食適度進口、合理規(guī)劃產業(yè)集聚及加強國家宏觀調控的建議。
[關鍵詞]谷物糧食;進口貿易;CMS模型
中圖分類號:F326.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8
1 我國谷物糧食進口貿易概況
近年來,我國谷物糧食貿易規(guī)模整體趨于擴大。如表1所示,2009—2015年,我國谷物糧食貿易額和貿易逆差規(guī)模不斷擴大,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2015年我國谷物糧食進口量達到歷史最高,貿易額達93.48億美元,貿易逆差高達90.26億美元。2016年,我國穩(wěn)步推進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谷物糧食進口量小幅下降,而出口總額增加,逆差規(guī)模實現了10年來的首次降低,降幅近40億美元。2018年,我國谷物糧食貿易規(guī)模小幅下滑,但逆差仍高達48.43億美元。
如表2~表3所示,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泰國、烏克蘭、美國和越南是我國谷物糧食的主要進口來源市場,其中,美國長期為我國谷物糧食進口第一大市場,但在2017年被澳大利亞取代。我國谷物糧食進口品種以小麥和高粱為主,高粱進口規(guī)模波動較大。
2 我國谷物糧食進口貿易的CMS模型分析
2.1 模型簡介
CMS模型即恒定市場份額模型,最早由Tyszynski H[1]對比利時出口目標國市場進行分析后提出,后被Leamer E[2]、Jepma C J[3]等多名學者進一步完善和延伸[4],將CMS模型進一步分解為結構效應、競爭力效應以及結構與競爭力交互作用的二階效應,并分別在這三個效應的基礎上進行第二層分解。
2.2 模型構建
基于修正的CMS模型,構建一個用于研究我國谷物糧食進口波動影響因素的模型,為體現我國谷物糧食消費市場引起其他國家或地區(qū)進口變動的引力作用,將競爭力效應調整為引力效應。本文將我國谷物糧食進口增長分為兩個層次展開研究。
假設我國谷物糧食進口相關概念定義如下:q為我國谷物糧食進口總額,S為我國谷物糧食進口占世界谷物糧食進口的比重,Si為我國對i類谷物糧食進口總額占世界對i類谷物糧食進口總額的比重,Sj為我國從j國進口的谷物糧食總額占世界從j國進口谷物糧食總額的比重,Q為世界谷物糧食進口總額,Qi為世界對i類糧食的進口總額,Qj為世界從j國進口的谷物糧食總額,Qij為世界從j國進口i類谷物糧食的總額?!鞔砥诔跖c期末的變化量,上標0和1分別代表選擇的階段的期初年份和期末年份。
2.3 數據說明
以我國谷物糧食進口額波動變化情況為依據,將我國糧食進口劃分為2011—2015年的高速增長階段、2015—2016年的直線下滑階段、2016—2018年的波動徘徊階段。貿易伙伴方面,選取占我國谷物糧食總進口額90%以上的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烏克蘭、泰國、越南、法國7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共8個對比國家和地區(qū)進行分析。資料來源上,采用的數據均由UN Comtrade數據庫中的數據整理和計算所得,HS編碼的選擇是按照數據報告國的選擇查詢以保證數據獲取可獲得性。
2.4 模型測算與分析
2.4.1 第一層分析
如表4所示的CMS模型第一層分解結果可知,我國谷物糧食的進口波動變化受世界谷物糧食整體進口需求、我國谷物糧食的進口結構和進口引力以及它們的交互作用共同影響。2011—2015年是我國谷物糧食進口迅速增長的階段,各因素中引力效應所占百分比最高,為79.78%;其次是二階效應,為26.49%;結構效應最低,為-6.27%。這表明該階段我國谷物糧食進口的增長主要是由我國進口引力增強帶來的。2015—2016年我國谷物糧食進口額直線下降,其中結構效應提升70個百分點,達到64.26%;引力效應小幅度降低,為48.71%。該時期我國谷物進口減少主要是受結構效應和引力效應的影響,世界谷物糧食進口總需求的下降再加上我國進口負向引力作用使得我國谷物糧食進口額下降。2016—2018年我國谷物糧食進口額處于波動徘徊期,進口相對增長較小。這一階段結構效迅速增長為353.53%;引力效應急劇下降為-279.05%;而二階效應增長到了25.51%,較前兩者占比非常小。世界谷物糧食進口需求的增長帶來的增幅與我國進口負向引力的降幅此消彼長,導致我國谷物進口波動變化。
2.4.2 第二層分析
如表4所示的第二層分解結果可知,我國谷物糧食進口波動的影響因素為谷物糧食進口結構、谷物糧食進口引力和世界對谷物糧食總需求以及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5]。
(1)結構效應與我國谷物糧食進口貿易。增長效應反映的是因世界經濟因素引起的世界谷物糧食進口總規(guī)模的變動而帶來的我國谷物糧食進口的變化。金融危機打擊下世界經濟不景氣,2011—2015年增長效應占比為-3.02%,而2015—2016年、2016—2018年增長效應占比分別為18.10%、740.62%,我國貿易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世界經濟和世界谷物糧食貿易的發(fā)展極大地促進了我國進口規(guī)模的擴大。
市場效應反映的是因世界主要谷物糧食出口市場的變化而帶來的我國谷物糧食進口額的變化。2011—2015年這一時期市場效應顯示為-4.35%,到2015—2016年、2016—2018年市場增長效應占比分別為9.02%、1660.10%,我國谷物糧食進口主要市場由出口增長緩慢的市場向增長迅速的市場轉變。2018年,我國從美國進口谷物糧食困難加大,我國的谷物糧食貿易市場向出口供給增長迅速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qū)傾斜。
商品效應反映的是因世界谷物糧食進口品種結構變化而造成的我國谷物進口的變化。2011—2015年商品效應和結構交互效應占比分別為0.45%和0.65%,影響甚微;2015—2016年商品效應和結構交互效應的占比分別增長為29.48%、7.66%,該階段交互效應影響仍不明顯,該時期我國進口集中于出口增長迅速的谷物品種;而2016—2018年商品效應和結構交互效應的占比分別為-660.01%和-1 387.17%,我國谷物糧食進口的商品結構惡化,我國進口集中于出口供給增長緩慢的谷物品種,結構交互作用對我國谷物糧食進口增長存在非常顯著的負向帶動作用。
(2)引力效應與我國谷物糧食進口貿易。國內產業(yè)結構調整、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使我國對谷物糧食的需求日益增長,再加上國內限制性的生產水平和限制性的糧食品質促使我國谷物糧食進口規(guī)模日益擴大。綜合引力效應反映的是因我國谷物糧食進口對世界谷物糧食整個出口市場的引力變化而造成的我國進口的變化。2011—2015年和2015—2016年綜合引力效應占比很高,分別為116.14%、87.83%,階段內我國谷物糧食需求的提升以及貿易環(huán)境的不斷優(yōu)化使得世界市場向我國出口規(guī)模擴大;但2016—2018年綜合引力效應占比急劇變化為-545.20%,我國國內需求對谷物糧食出口市場極度缺乏引力。具體引力效應體現了因我國谷物糧食需求對世界出口市場結構和出口品種結構的引力變化而帶來的我國谷物糧食進口額的變動。2011—2015年和2015—2016年具體引力效應占比分別為-36.35%、-39.11%,均為負值,說明我國缺乏對世界出口市場結構和品種結構的引力作用;2016—2018年具體引力效應升為266.16%,對世界谷物糧食出口具體國家和世界谷物糧食出口品種的引力顯著提升。
(3)二階效應與我國谷物糧食進口貿易。通過純二階效應來分析世界谷物糧食進口需求規(guī)模變化與我國谷物糧食進口引力變化是否趨同,2011—2015年、2015—2016年、2016—2018年三個階段的純二階效應占比均顯示為負值,并在第三個階段為-44.12%,即世界谷物糧食進口規(guī)模的變化與我國谷物糧食進口引力的變化相反,此時世界谷物糧食需求規(guī)??s減,我國谷物糧食進口反而呈現較大的進口引力。通過動態(tài)殘差效應來分析世界谷物糧食進口市場結構的變化與我國谷物糧食進口變化是否一致,在2011—2015年和2016—2018年這兩個階段動態(tài)殘差效應占比分別顯示為35.21%和69.63%,此時我國谷物糧食進口在世界增長較快的出口市場上進口規(guī)模提升較快;而在2015—2016年動態(tài)殘差效應顯示為-9.48%,我國谷物糧食進口在世界增長緩慢的出口市場上進口規(guī)模提升較快,反映了我國谷物糧食進口與世界經濟的不一致性。
3 主要結論與政策建議
3.1 主要結論
根據以上對谷物糧食總量的CMS模型的實證分析可知,近年來我國谷物糧食進口貿易波動的主要原因是結構效應,其中市場效應和商品效應對我國谷物糧食進口增長影響顯著,世界谷物糧食出口市場結構和品種結構的變化對我國谷物糧食進口變化影響很大。其次是我國谷物糧食進口的引力效應,也主要影響著我國的谷物糧食貿易,這是由于國內谷物糧食需求大、供給不對稱以及國內外糧食價格差異等原因造成的,但是這個效應隨著時間變化引力削弱,甚至在2016—2018年表現為很強的負向引力。
3.2 政策建議
首先,我國應推行“適度進口”戰(zhàn)略,優(yōu)化糧食供給結構,分散進口來源,降低糧食進口市場集中度。其次,要合理規(guī)劃產業(yè)集聚,在發(fā)揮區(qū)域化生產優(yōu)勢的同時,加快糧食生產技術革新,提升我國谷物糧食生產技術水平,優(yōu)化資源配置,真正讓我國糧食“走出去”。最后,要加強宏觀調控,完善市場機制。充分結合國際市場供求信息,實施合理的補貼政策,從而提升國內糧食生產積極性;不斷完善糧食期貨市場,加強對市場的管理,發(fā)揮市場在糧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
參考文獻
[1]Tyszynski H.World Trade in Manufactured Commodities,1899-1950[J].The Manchester School,1951,19(3):272-304.
[2]Leamer E,Stern R.Quantitativ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M].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6.
[3]Jepma C J.Extensions and Application Possibilities of the Constant Market Shares Analysis:The Case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Exports[J].International Economic Association Series,1986:129-143.
[4]劉春鵬,肖海峰.巴西農產品出口波動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恒定市場份額模型[J].國際經貿探索,2017,33(3):4-13.
[5]邵桂蘭,任肖嫦,李晨.中國水產品出口增長結構分解研究[J].中國漁業(yè)經濟,2018,36(1):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