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燕
摘 要:師德師風是教師從教過程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是教師素質的關鍵內涵和外在表現(xiàn)。本文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從身教重于言教、腳踏實地踐行師德師風等方面的體會,探討如何滿腔熱情愛崗敬業(yè);如何耐心細致、精益求精、教書育人;如何立足本職工作,踐行師德師風建設。闡明了師德師風建設是教育工作的基石,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保障。
關鍵詞:師德師風;教書育人;立德樹人
“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的未來”。教育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而推動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主體是教師。要培養(yǎng)出高質量的人才,一定要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要為人師表,通過自己的言行,將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展現(xiàn)出來。古今中外,人們尊師重教,也將塑造人類靈魂的重任賦予教師,對教師的品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師德,即教師從教過程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是教師素質的關鍵內涵;師風,即教師的行為作風,也是師德的外在表現(xiàn)。教師不僅要有業(yè)務素質,更要具有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在中華民族文明史的發(fā)展過程,涌現(xiàn)出許多具有優(yōu)秀師德師風的典范。我們耳熟能詳?shù)目鬃印⒚献?,都是其所處時代的優(yōu)秀教師;黃大年同志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獻身教育事業(yè),是近期涌現(xiàn)出的教師楷模。
作為一名職業(yè)教育工作者,要立足本職工作,踐行師德師風建設。基于近年來的教學工作實際,在師德師風方面有如下粗淺的體會。
一、師德建設,身教重于言教
師德師風建設應立足于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身教最為美,知行不可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還記得黑龍江女教師張麗莉臨危不懼,舍身保護學生的先進事跡。當時在佳木斯市第四中學門前,晚課放學時段,人群密集。一輛客車在等待師生上車時,因駕駛員誤碰操縱桿致使車輛失控撞向學生。危急之下,教師張麗莉將學生推向一旁,自己卻被碾到車下,造成雙腿截肢。一個年輕的教師,在關鍵時刻的舉動,無疑是將高尚的師德展現(xiàn)在廣大學生面前,博得了全社會的尊敬、引導學生積極向上。
而另一個引發(fā)社會廣泛爭議的案例,則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fā)生時的“范跑跑”事件,地震發(fā)生時正在課堂講課的教師先于學生逃生。據(jù)報道,當事教師稱“在這種生死抉擇的瞬間,只有為了女兒才可能考慮犧牲自我,其他人,哪怕是我母親,在這種情況下我也不會管?!毕破疖幦淮蟛ǎ痪W友譏諷為“范跑跑”,并引發(fā)了一場關于“師德”的討論。
兩個案例中,張麗莉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什么是高尚的師德,對社會對學生的啟迪作用毋庸置疑。而后一個案例,無論當事教師怎樣辯解都是蒼白無力的,危機來臨時,帶領學生共同脫離險境,相信是絕大多是教師的共同選項。兩個案例的主人公,都是用自己的言行,將師德充分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會經常有轟轟烈烈的大事發(fā)生,更多的是在平凡的生活實踐中,從日常的小事做起,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地做好師德師風建設。
筆者今年在教育部組織的“我心目中的思政課”短視頻競賽中,指導5名同學參賽。一是引導學生抓住熱點問題,緊扣時代主題,在作品創(chuàng)意過程中強化愛國主義思想,體現(xiàn)正能量。由于參賽時間緊,只有用統(tǒng)一的思想才能在千絲萬縷的紛繁思路中迅速理清思路,明確方向,確定以國旗為創(chuàng)作主線。二是強調團結奮進的集體主義思想,集思廣益,遇到問題各抒己見,相互協(xié)助,充分發(fā)揮每個同學的優(yōu)勢,解決了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道具不全、演員和場地等諸多具困難。三是通過外景拍攝等過程,強化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拍攝短片時正值炎熱的8月,學生要完成大量的外景拍攝工作,需要克服高溫酷暑帶來的一系列困難。此時教師作為創(chuàng)作組的一員,身體力行,用實際行動告訴學生如何艱苦努力,實現(xiàn)目標。通過師生共同努力,作品“旗手”在325部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一等獎。
多年的教學經驗使我體會到,一個沒有感召力的教師,無法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更不會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培養(yǎng)出優(yōu)異的人才;沒有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不可能成為學生認同和喜歡的教師。而教師的師德師風,隨時隨地表現(xiàn)在教師的言行中。
二、腳踏實地,踐行師德師風
1、滿腔熱忱,敬業(yè)愛崗。
教書育人關系民族興衰,不能簡單地視其為謀生手段,是一份需要傾盡畢生精力去奮斗的職業(yè)。需要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素養(yǎng)、業(yè)務能力;需要無怨無悔,不計名利勇于進取,努力創(chuàng)新;需要盡心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也是教學工作的真實寫照。老師只有身體力行地厚德修身、努力植根于知識的廣茂沃土,自身知識的大樹才能枝繁葉茂,為學生提供成長所需養(yǎng)分。
身為教師,必須有一份愛心,熱愛自己的職業(yè)、熱愛自己的專業(yè)、熱愛自己的學生。只有做到了這三熱愛,才能滿腔熱忱地關心幫助學生,助其快速成長。人們經常將教師比作園丁,教師只有付出自己的汗水和辛勤,為小樹成長澆水施肥,遮擋狂風驟雨,才能看到幼苗成長為一片森林。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得到老師的理解和尊重的需求,及時肯定學生的進步和成績。記得剛參加工作時,有個同學不認真學習,我對她進行了嚴厲批評。本以為是為了學生好,可她卻感到很委屈。通過跟她耐心交流,了解到學生不愿意學習的原因。就對癥下藥,打開心結,使她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畢業(yè)后順利考上碩士研究生。這件事使我體會到好學生是表揚出來的,只有尊重學生,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保證教學順利進行;也只有關心學生,才會受到學生的關心與愛戴。教師還需要有一份寬容心,寬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寬容他們的童心、理解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煩惱。尤其是要結合女校特色,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教學。
2、耐心細致,精益求精。
職業(yè)教育有其自身特點,更講究實用性。尤其是技術類專業(yè),其實操性要求教師要有十二分的耐心,精益求精地對待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剛開始在上《C4D創(chuàng)意設計》課程時,覺得建模知識點不難,所以上課進度比較快,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后來了解到女生對三維概念建立比較困難,我就讓學生多觀察實物,建模時利用四視圖,很快學生掌握了三維設計技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學們設計的家居設計受到同行的好評。
3、強化職責,真誠施教。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培育出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教學的目的是希望讓每一名走進校園的學生,通過學習成為合格的畢業(yè)生。因此,教學的目標不僅是完成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要讓每一名學生學懂弄通,掌握技能。講課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這就需要教師真誠對待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對有學習困難的學生,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幫助其完成學習任務,化不可能為可能。
筆者曾有過這樣的案例,有一名身有殘疾的學生,由于自身身體情況和專業(yè)特點,一開始害怕上計算機類課程,甚至見到電腦就要嘔吐,對所學內容有畏難情緒,不能堅持上課。了解到她的情況后,在上課時盡量讓她放松心情,跟不上的時候,給她單獨講解。當她對老師產生信任后,我就鼓勵她并增強其信心與勇氣,慢慢幫助她克服畏難情緒。該同學漸漸克服了困難堅持上課,最終順利完成學業(yè)。
腳踏實地筑牢師德,體現(xiàn)在通過教學和科研實踐,不斷提升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水準和奉獻精神,用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去感染學生,認真細致地指導她們獲得走向社會所必須的品德與本領。
三、走出去、請進來,在現(xiàn)實社會中實踐師德建設
師德師風建設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任務,需要在漫長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師德師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其復雜性也需要用多種形式來推進。這要求教師不斷學習,提高素養(yǎng),同時還可以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結合社會實踐,推進師德師風建設。
1、請優(yōu)秀畢業(yè)生回校交流,促進師德師風建設和專業(yè)發(fā)展。
聘請名師學者傳經送道,是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方法。同時,請做出一定成績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回校交流工作業(yè)績和體會,更有助于檢驗師德師風建設的效果,促進教學更有成效。
幾年來先后邀請就職于湖南衛(wèi)視、相關企業(yè)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等回校與在校生交流,生從求職經歷、工作心得體會、行業(yè)現(xiàn)狀以及用人單位對畢業(yè)生的要求等方面,與老師和同學分享了她們的切身體會與成長感悟,鼓勵師妹們勤奮學習、積極參與學校和社會活動,注重道德修養(yǎng)和知識積累,為了今后的奮斗目標,初心不改,永不放棄。這種交流是一次心靈的交匯,也是師德師風建設的成果檢驗。學生能夠快速融入社會、奉獻社會,不僅僅需要知識技能,更需要品行和情商。這種交流對于激勵在校生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做好人生規(guī)劃,堅定不移地朝著奮斗目標前進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發(fā)揮好優(yōu)秀畢業(yè)生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榜樣帶動作用,可作為師德師風建設的有效形式。
2、建立校外工作室,在社會實踐中完善師德師風建設。
走出校門廣泛接觸社會、熟悉社會,對于教師和學生都很有益處。通過與廣州有軌電車公司共同建立校外工作室,組織部分學生定期或不定期到校外工作室工作,使他們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完成工作室的工作,包括一日車票、珠江游廣告片,參加公司宣傳片制作等。通過與公司工作人員合作溝通,學生在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的同時,也學到了社會知識;而教師則通過工作室的有效途徑,處理好工作室需要面對的諸如學校與公司關系、工作室學生管理與銜接、工作條件等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升華教師的綜合素質,拓寬教學視野。因此,走進社會也是提高師德師風建設水平的良好途徑。
品德和知識的積累相互促進,師德師風建設必將有效促進教育質量提升,提高教學效果,所培養(yǎng)的人才將更加適應社會,更好地融入社會、服務于社會。近幾年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專業(yè)越辦越好,已結出了豐碩的成果。師德師風建設是教育工作的基石,是做好教學工作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張釗. 新時期高校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 教育教學論壇,2020(20),3-6.
[2]王繼紅 匡淑平. 新時代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現(xiàn)實挑戰(zhàn)與優(yōu)化策略[J]. 思想理論教育,2020(5),92-95.
[3]韓松航. 樹立良好師德師風[J].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9(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