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司昱
歷史書上曾用了短短的十來個字,便概括了淞滬會戰(zhàn)英勇抗戰(zhàn)事件,而電影《八佰》則生動地為我們揭開了這一歷史背后的故事。
故事背景是上海蘇州河,這條河是一條涇渭分明的界線,南岸是天堂一般的租界,北岸是地獄一般的戰(zhàn)場。南岸歌舞升平,而北岸則殘垣斷壁,有的只是幾百個戰(zhàn)士。他們是日本人攻占上海最后的阻礙,也是最悲壯的一群“主播”。
雖說是留守,但他們就是國軍的棄子??僧斈怯醒腥獾纳е◤棧厍唬蛑劳龃蟛阶呷サ臅r候,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是活生生的人!
影片以懦弱表現(xiàn)磅礴,以絕望表現(xiàn)勇敢,以迷??坍嫳瘔?,刻畫最真實的這一群“雜兵”。真正的戰(zhàn)場,哪來那么多的不懼死生?恐懼,才是最真實的反應。那一群混子、痞子,在開打之前,想的都是怎樣逃跑。但最后,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他們舍身成仁,成為了真正的英雄。
日軍的進攻越來越猛烈,甚至企圖鑿開倉庫墻體進行爆破,國軍戰(zhàn)士在上方投彈,但日軍用鋼板頂在上方繼續(xù)埋設,千鈞一發(fā)之時,戰(zhàn)士陳樹生抱著炸彈從樓上義無反顧跳下,給母親留下了“舍生取義,兒所愿也”八個字。其他戰(zhàn)士也相繼一個個抱著炸彈跳入敵陣之中,留下的只是一個貫籍和姓名。這就是訣別。那些名字世人是記不住的,而他們卻沒有因為后人記不住而退縮。
也許有人會有疑問,就如那個外國女教師的問題一樣:“如此惡劣的條件下,幾百人堅守在這里有何意義?”影片早有回答:“意義?這里是我們的家!”這些兵油子都來自五湖四海,那為什么他們說這里是他們的家呢?因為這個時候國便是家。國亡了,家也就沒了。
另外,租界里的人們反應,也從側(cè)面回答了壯士們堅守在此的意義。
第一天都沒啥動靜,大伙絲毫不關心,仿佛與自己無關。第二天,當人們目睹戰(zhàn)士們一個個抱著炸彈跳下敵陣時,人們被震撼到了。南岸的人們也開始行動了,學生偷偷跑入倉庫,開賭場的拼死送電話線,女童子兵游過河去送旗幟。第三天,人人皆兵。
正如電影中所說的一樣,要想真正打贏這場戰(zhàn)爭,靠四行倉庫里的“八百壯士”是不夠的,得靠身后的四萬萬同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八百壯士正是點燃眾人抗戰(zhàn)熱情的火種。
影片表現(xiàn)的絕不僅僅是守衛(wèi)四行倉庫的故事,更是中國人民十年抗戰(zhàn)的一個縮影。僅僅一個上海就讓日軍受阻三個月,更何況碩大的華夏大陸?匹夫之怒,亦可血流千里。
一直不明白,為什么是“八佰”而不是“八百”?現(xiàn)在我明白了,“八百”只是一個冰冷的數(shù)字,而“八佰”,不是數(shù)字,是活生生的八百個人。
英雄可敬!英雄不朽!
令人欣慰的是,最近上海的四行倉庫紀念館驟然成了旅游熱點,紀念館的平均客流量是之前的兩倍,更多的年輕人走近四行倉庫遺址,更多的孩子走進了那段歷史,更多的人們感慨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歷史會永遠銘記,八十三年前曾有著一支隊伍,與日軍鏖戰(zhàn)四日,擊斃日軍兩百余人,僅損失二十余人。
這永遠是我們的驕傲。
‖江蘇省溧陽中學附屬中學‖指導教師:馬雪琴
如若不是這部電影,我想,很多人都不會了解這段歷史:1937年淞滬會戰(zhàn)末期,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率420余人,孤軍堅守最后的防線。為壯聲勢,他們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zhàn)四天。不必說戰(zhàn)況的慘烈,也不必說南岸、北岸的天差地別,單單是影片中的“舍生取義,兒所愿也”八個漢字,就能讓我們流淚滿面—— 陳樹生和我們一樣,也是一位母親的兒子,年紀輕輕的他難道不想守在母親身邊好好活著?然而,為了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團聚,他毅然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八佰》是一部影片,更是一段真實的歷史,影片表現(xiàn)的不僅僅是守衛(wèi)四行倉庫的故事,更是中國人民八年抗戰(zhàn)的一個縮影。愿我們每個人都能銘記這段歷史,銘記這些英雄,因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
【適用文題】銘記歷史;致敬英雄;榜樣……(鳴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