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承智 劉元君 俞沐初
【摘 要】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Jiangsu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成立于2001年6月,英文縮寫JSBC。“未來金話筒”大賽是JSBC旗下江蘇教育頻道承辦、致力于推廣播音主持和朗誦藝術而傾心打造的一項華語傳媒品牌賽事,于2013年舉辦首屆。新余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于2016年開始受邀參賽,迄今選送4屆,2016-2020年以來參賽總成績?yōu)榻魇≈睢?/p>
【關鍵詞】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未來金話筒;新余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獲獎案例
中圖分類號:G223?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3-0154-04
新余學院位于江西省贛中地區(qū),是新余市唯一的公立本科高校,江西省首批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發(fā)展試點院校。學校主體教育資源肇基于1945年的新余簡易師范學校和1959年的新余江東初等師范,1985年江西廣播電視大學新余分校、新余職業(yè)大學、新余師范學校分別創(chuàng)建,1987年江西師范大學新余??瓢唷⒔鲝V播電視大學新余分校并入新余職業(yè)大學,1992年新余職業(yè)大學更名為新余高等專科學校,2010年國家教育部批復升格為新余學院。
一、新余學院播音主持藝術教育的淵源與發(fā)展
新余學院深受中央蘇區(qū)戲劇藝術教育思想與革命精神的影響。1927年冬至1935年底,以中央蘇區(qū)為中心,江西興起了以現(xiàn)代話劇為主的革命戲劇運動,被稱為“紅色戲劇”,也叫蘇區(qū)戲劇。成立于1933年4月的高爾基戲劇學校是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的第一所專業(yè)戲劇學校。這所新型的學校雖然只有一年半的歷史,但它標志著蘇區(qū)藝術教育事業(yè)的發(fā)端,為日后黨的宣傳教育和開展文化事業(yè)留下許多寶貴經驗和傳統(tǒng)[1]。1930年10月25日至10月30日,毛澤東同志在新余羅坊陳家鬧村主持召開了紅一方面軍總前委與江西省行委聯(lián)席會議,史稱“羅坊會議”[2]。在羅坊彭家洲,毛澤東召集興國縣送來當紅軍的八位農民,召開了一個星期的調查會,而后于1931年1月26日在寧都的小布整理成文,寫下了《興國調查》這篇光輝著作[3]?!皩嵤虑笫牵{查研究”是羅坊會議和興國調查會的主題,以話語理論為視角,新時代國家治理的內涵闡釋價值核心即源于此[4]。“弘揚羅坊會議精神,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成為新余紅土地兒女特別是新余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師生肩負的歷史責任和神圣使命。
創(chuàng)校以來,學校涌現(xiàn)出以著名朗誦表演藝術家、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楚調唐音歌吟藝術”傳人、首屆“讀者·金百合獎”獲得者、國家級普通話測試員黃謙先生和曾慧萍教授、趙瓊芳教授、宋薇主任播音員、黃喜主任播音員、鄧磊副教授、周怡副教授為代表的優(yōu)秀教師,以及以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趙琳副教授、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獲得者袁文莉為代表的優(yōu)秀校友。校友中還包括CCTV新媒體紀實頻道《見證·人物》節(jié)目主持人黃業(yè)飛,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yè)教師劉曉,江西廣播電視臺主持人汪園園、湯慧,江西教育電視臺新聞主播焦健,東方衛(wèi)視主持人陳鵬,新余廣播電視臺胡曉東、黃慧、黃為春、安雨、張桂源、陳旭東、何劍、彭芳,渝水融媒體中心劉平、田家旺等長期以來從事新聞傳播、廣播電視、播音主持、戲劇影視以及語言表演工作的教育者和媒體人,他們中不乏考取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碩士、博士研究生的業(yè)界翹楚。
2002年新余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招收首屆新聞采編與制作(含新聞播音方向)專業(yè)學生,2009年黃謙先生導演和領銜演出的“沐浴經典朗誦文藝晚會”獲得江西省教育廳設置的本科學校專家組和國家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組的高度評價,2013年學院招收首批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yè)本科生。2017年學院聘請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楚調唐音歌吟藝術”代表性傳承人宗九奇先生,資深校友、原中央電視臺主持人、中國傳媒大學趙琳博士和原中央電視臺主持人、香港《文匯報》《大公報》高等記者、喜馬拉雅總裁助理兼資深制作人徐莉榮女士為客座教授,2019年中國煤礦文工團話劇團演員、國家一級演員、著名配音演員、著名朗誦藝術家徐濤先生受聘為我校名譽教授。
二、新余學院歷屆“未來金話筒”主持人大賽賽況
(一)“未來金話筒”新余學院5年來參賽基本賽績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成立于2001年,以“責任塑造形象,品質成就未來”為辦臺理念,以“高標準建設全國一流新型媒體集團”為奮斗目標,五次入選全國“文化企業(yè)30強”,連續(xù)十二年入選“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省級廣電前列,下設15個電視頻道和10套廣播節(jié)目。“未來金話筒”大賽是JSBC旗下15頻道之一的江蘇教育頻道承辦,主要致力于推廣播音主持和朗誦藝術而傾心打造的一項華語傳媒品牌賽事,于2013年舉辦首屆。新余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于2016年開始受邀參賽,迄今選送4屆,參賽以來歷年成績均在江西省前列。
(二)“未來金話筒”主持人大賽獲獎選手參賽感言
1.張玉爽(13播本):敬畏舞臺,對自我有清醒認知,珍惜每一次表達的機會。不洋洋自得,也不妄自菲??!同樣的表達內心,不要在乎結果,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大的努力。每次經歷都是生活給予的寶貴經驗,都值得珍惜和回憶!
2.劉娜(14播本):在比賽中認識自己。細細想來,更多情況下比賽注重的是個人能力,是認識自己的一段過程。“未來金話筒”我參加過兩屆。第一年沒有取得名次,現(xiàn)在回想當初更像是在未知中摸索。第二次參加,比賽的流程和內容更加熟悉,拿到決賽通行卡片的時候很開心,像得到認可和鼓勵的孩童,剪刀手拍照留念,真的是一段美好的回憶。兩次參賽經歷,于我而言,更多的是不想留遺憾。準備參賽內容的話,首先要有一個“萬能”的自我介紹,長短可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進行調整。切記不能“背詞”,口語表達要生動自然,不要生搬硬套,堆砌辭藻,適合自己的表達才是最好的。同時,在自備稿件方面,首先要打好普通話基礎,然后提高對于播音創(chuàng)作內外部技巧的認識,好的語言表達是“言由心生”,自己融入了真情實感,聽者同樣也會動容,適當?shù)氖褂酶闭Z言,做到和諧、自然、流暢。在比賽中我們可以得到歷練,也能夠收獲肯定,路要一步一步走,一時的失意不要緊,更在于事后的思考,播音主持是一個不斷向自我發(fā)起挑戰(zhàn)的行業(yè),要滿懷初心,永遠在路上。
3.張瑜(15播本):距離參加“未來金話筒”已經過去4年了,要問我記憶最深的是什么,首先就是當時從全國各地聚在南京參加比賽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比賽會結束而友誼永存,所以希望學弟學妹在參加比賽的時候,放開自己去結交一些志趣相投、有才的朋友,這會是人生路上的財富。第二,要放好自己比賽的心態(tài),要重視比賽,不可有完成任務的心態(tài),但也不必過度緊張,把比賽當成一次展示自己的機會,當成一個難得的舞臺,相信自己把最好的狀態(tài)展示出來就好。第三,賽前準備盡量做到每天練習,練聲、即興評述、看圖說話這些基本功,這樣讓自己的專業(yè)做到時刻“充血”,才會在舞臺上流露出最自然真實的狀態(tài)。第四,參加線下比賽的同學一定要準備兩套參賽的服裝,可以是一條裙子或者西服套裝,低跟鞋必須大方簡單,不可有碎鉆閃片之類的,以防主辦方服裝師那里沒有自己合適的衣服。第五,參加比賽的全過程,學弟學妹盡量多留一些資料,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會很有用,期望每一位參加“未來金話筒”的同學都能夠收獲一個美好豐富的參賽體驗。
4.白潤虎(16播本):我參加的是第五屆“未來金話筒”長沙賽區(qū)的比賽,當時自己才大一,本來就抱著當炮灰的心態(tài)去比賽所以沒有什么太大壓力,但可能是這種放松的狀態(tài)讓我在比賽中才能更好地表現(xiàn)自己,記得決賽的比賽內容為自我介紹、才藝表演和看圖說話。自我介紹是第一項內容,所以一定得讓評委眼前一亮,我使用“分身術”來進行自我介紹,一會兒換左邊問,一會兒換左邊答,加了一些調侃“自黑”地放松介紹完自己,使得比賽現(xiàn)場的氣氛很活躍,也讓自己不那么緊張。第二項是才藝表演,相信很多同學跟我一樣提起才藝表演就發(fā)愁,如果你的舞蹈功底不是那么好,唱歌不是那么好聽,建議不要輕易嘗試,選擇一些具有地方特點的戲曲或者是小眾的樂器可能會給你加分。最后一項看圖說話,首先要將你的第一想法排除掉,因為你想到的別人也能想到,目光要刁鉆,觀點要獨特。最后希望學弟學妹們在各類比賽中放平心態(tài),重要的是比賽的收獲而不是比賽的名次,一次比賽一次提升,在比賽中看到想要的自己。
5.何雅琪(17播本):對我來說,比賽的過程是我與自己內心不斷較量的一個過程,每次的比賽我其實都比較隨緣,一些機緣巧合讓我獲得了與全國各高校優(yōu)秀學子進行專業(yè)較量的機會。當然“隨緣”這詞并不意味著“幸運”兩個字就會帶來榮譽,因為我始終相信“幸運”只是助力,日積月累后的成竹在胸才能保證舞臺上最好的發(fā)揮。面對名校的強手,不要害怕自己的不足,因為其實并沒有很多人“在意”你,舞臺上短短幾分鐘轉瞬即逝,要想別人記住你,就要把符合舞臺并具有個人特色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極致,過去就過去了,也不需要太計較得失。我一直覺得我不是一個特別“幸運”的人,但是一次次的比賽,帶給我最快樂的是收獲了一群又一群一直在路上的賽友。從前的我,也會因為自己的本科學校而不夠自信,但是一次次的比賽之后,我也能夠大聲說出自己所屬的學校,并且在大賽中告訴大家,新余學院播音專業(yè)的學子也是能夠在全國性大賽爭取到一席之地的,并且日后還會有更多機會。抓緊時間,放下心中的那份煩躁吧,保持適度焦慮,催化你的企圖心,乘勝追擊。如果沉溺于零零散散的快樂,你就會無心追逐那種一鳴驚人的精神快樂了,那是一種一旦達成就會酣暢淋漓的、真正的快樂。所以,多與自己交談,聽自己說話,從而學會讓自己變得更深刻。
6.程義(18播本):機會一直都是給有準備的人。我從開始準備一直到去南京比賽,總共花了三個月的時間,這期間把個人形象照、VCR、比賽主持詞、才藝全部都備齊,所以說像“未來金話筒”這種全國性的大型比賽,留給每位選手備戰(zhàn)的時間都非常充足。我對參賽最大的感悟是,“廣義備稿”和“狹義備稿”要雙管齊下一起抓,主持人“廣義備稿”一定要做個“雜家”,什么都要懂些,這樣無論在主持節(jié)目還是上臺比賽時都能與對方有話聊,并且一定要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好好鉆研?!蔼M義備稿”是指,在臨近比賽時,一定要把對稿件不熟悉的地方好好用心過一邊,并且把比賽規(guī)則吃透,稍微去了解下對手,畢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百勝。即便把所有東西都準備得非常充分,在舞臺上還是會發(fā)生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如何恰到好處地處理這些意外,是需要我們多參加比賽多實踐才能總結出來。
7.俞沐初(18播本):非常榮幸能夠在此次主持人大賽中獲得一等獎的好成績,這得益于學校老師平時的悉心教導與同學的無私幫助。從賽事前期的視頻策劃到最后提交作品,我得到指導老師大量的幫助和指導,在此深表感謝。賽事期間其他同學的優(yōu)秀作品也讓我大開眼界,讓我意識到自己能力上的不足和專業(yè)上的短板,指引我今后的努力方向。作為播音主持專業(yè)的新人,我自知只有虛心請教、努力鉆研業(yè)務,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同時我也非常感謝江蘇廣播電臺給我們的寶貴機會和學校的大力支持,讓我們有一個展示交流的平臺。我將以此次賽事作為一個新的起點,繼續(xù)突破瓶頸,完善自我。
8.黎宇杰(18播本):非常開心能夠參加此次比賽并且獲得不錯的成績,這都要感謝我的老師和同學,他們給予我非常多的幫助。在準備參賽作品時老師在文案上給予了我很多指導,使我豁然開朗,也非常感謝老師不斷關注我的參賽情況及時給予我?guī)椭椭更c。老師們的指點使我更加從容并且對比賽充滿信心,寶劍鋒從磨礪出,這一次比賽使我學習到了很多,也相信自己在之后的學習、比賽中能夠越來越好!感謝學校和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能夠給我和一群同樣熱愛播音的小伙伴們這樣一個歷練和成長的機會。
9.曹穎(18播本):參加這次比賽,我學到了許多東西。首先是錄制視頻的內容,老師給了我許多的指導以及幫我對內容進行修改,感謝老師的幫助。其次在視頻錄制時候的狀態(tài),老師也給了一定的指導。
10.萬慧穎(18播本):我很高興能有機會參加“未來金話筒”比賽,也知曉比賽機會的來之不易。在參賽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也經歷了很多,從準備的挫折到入選的喜悅,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體驗比賽的意義。既然是大型的比賽,當然有不小的難度,參賽的過程中自然也遇到了很多問題,所以我想特別感謝我的輔導老師和同學們幫助,因為有他們的幫助,我才有足夠的信心上交我的比賽作品,雖然這次比賽因為疫情原因沒能到比賽現(xiàn)場,但是看到其他優(yōu)秀選手的作品后,我對一句話的體會也更加深刻了,那就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既然一定會有比你優(yōu)秀的人,那就盡自己的全力做到最好,以后繼續(xù)加油!
11.何彥博(19播本):參加此次“未來金話筒”比賽讓我受益匪淺,知道了拍攝視頻的不易,選材、拍攝、剪輯都有許多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非常感謝老師在拍攝視頻時給我提出的許多寶貴意見,我從中受到啟發(fā)想出了很多點子,也感謝幫助我拍攝的同學。這次比賽可謂是大神云集,讓我看到了許多的優(yōu)秀作品,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認識到了一山還有一山高,我不能因為一次獲獎就得意忘形,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要更嚴格地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并且不斷的完善自己,最后也感謝江蘇廣電給我這一次歷練的機會。
12.王鵬(19播本):這一次的“未來金話筒”可謂是高手云集,各路神仙相互“打架”!在拍攝參賽視頻和準備參賽材料時特別感謝老師的指導。雖然獲得的是入圍獎,但是我看到了大賽中選手的實力十分強。所以今后,要再接再厲向前沖!
三、“未來金話筒”之于播音主持人才培養(yǎng)的探析
(一)江西省本科高校歷年“未來金話筒”參賽縱覽
截止到2020年5月,江西省共有16所高校開設“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yè)本科,其中公立院校8所,民辦院校8所,江西師范大學(2003)開設最早,新余學院(2012)為最后一所開設本專業(yè)的公立本科院校,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2012)為最早開設的民辦本科院校,江西應用科技學院(2017)為開設最年輕的民辦本科院校。另有豫章師范學院、九江職業(yè)大學、江西藝術職業(yè)學院、江西傳媒職業(yè)學院、南昌影視傳播職業(yè)學院等五所院校開設“播音與主持”專業(yè)專科。從JSBC大賽組委會和網絡參賽獲獎資訊可提供的對比數(shù)據(jù)來看,南昌大學、新余學院、江西服裝學院、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這四所本科高校參賽較為集中,新余學院的參賽率和獲獎率均領先于江西境內其他高校。
(二)新余學院“未來金話筒”大賽選手參賽輔導札記
放眼國內眾多開設播音與主持藝術的高校,新余學院是非常不起眼的一個地方普通本科,遠離一線中心城市,身居五線革命老區(qū),好在這個四季分明、民風樸素的小地方,給了師生們一片安心學習的氛圍,如《陋室銘》所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學校走出了趙琳博士那樣優(yōu)秀的播音主持藝術領軍人才,也走來了徐濤老師這樣蜚聲海內的朗誦表演藝術國寶級大咖。自2013年首屆播音與主持藝術本科招生以來,在老院長黃謙老師的帶領下,老師們前赴后繼,同學們“幫帶傳”,校內傾力打造了“品讀經典”“雙周朗誦會”等品牌舞臺活動,校外積極備戰(zhàn)“未來金話筒”“上海大視節(jié)”“海峽兩岸”“科普講解”“齊越節(jié)”“夏青杯”“中華頌”“國際動漫節(jié)聲優(yōu)大賽”等專業(yè)學科競賽,多維度、深層次地錘煉了同學們的專業(yè)素養(yǎng)。自古英雄不問出處,只要能沉得下心,堅持專業(yè)理想,相信每個同學定會厚積薄發(fā),收獲專業(yè)的碩果。
(三)“未來金話筒”主持人大賽對人才培養(yǎng)的啟示
新余學院地處江西丘陵腹地的新余市,從地緣上來說唯一的優(yōu)勢就是位于高鐵沿線,隨著浙贛線和滬昆高鐵的貫通,東距江西省會“紅色都會”南昌市150公里,高鐵32分鐘可至;西至湖南省會“傳媒都會”長沙257公里,高鐵60分鐘即達?!耙再惔俳?、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改、以賽促研、以賽促建”是我們參加專業(yè)賽事的宗旨,在比賽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資訊的日益密集對教學的影響頗大,而實踐教學存在“實踐教學形式單一”“特色體系不夠穩(wěn)健”“缺乏考核評價體系”等諸多問題,學生的實踐鍛煉太少,上臺就會破綻百出。因此,唯有不斷接受新的實踐教學理念、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并構建起一套系統(tǒng)、科學且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順應時代發(fā)展、環(huán)境變化與技術沖擊的播音主持專門人才[5]。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我院人才培養(yǎng)應做到落實“三個加強”,即加強基本功晨練,加強每月一次的小劇場演練,加強寒暑假期在長沙、南昌兩地的較高水平媒體基地專業(yè)實訓,在此基礎上的“差異化定位”人才培養(yǎng)探索,將是我校在“十四五”規(guī)劃期間播音與主持藝術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方面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何立波.高爾基戲劇學校:我黨開辦的第一所戲劇學校[J].黨史博采(紀實),2012,(09):30-33.
[2]江小華.羅坊會議研究綜述[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8,(06):139-144.
[3]劉效江.從毛澤東同志農村調查看記者新聞采訪[J].中國地市報人,2015,(05):59.
[4]徐亞清,于水.新時代國家治理的內涵闡釋——基于話語理論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2):11-12.
[5]許芫顏,雷鳴.開放性環(huán)境下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播音主持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傳播力研究,2019,(28):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