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宇
摘要:在歷史劇的創(chuàng)作問題上,歐陽予倩尊重史實,又不拘泥于史實,他強調歷史劇的戲劇性,而不是史實的再現性,但也并不是主張為了演出效果而全然不顧歷史的真實,他認為“歷史戲是要把過去的奮斗的事跡作為現代斗爭的參考,尤其是要用古人的斗爭情緒鼓勵現代人向上”。
關鍵詞:歐陽予倩;戲劇;創(chuàng)作觀
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30-0062-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0.036
所以,他力圖抓住大的歷史背景的真實性和劇中歷史事件的本質,根據自己的見解并結合社會現實,對人物進行重新塑造,使其折射出時代的光彩。但當他將今人之感受加到歷史人物身上時,有時也會將人物變得理想化與現代化。
一、歐陽予倩生平簡介
歐陽予倩1889年出生在湖南省瀏陽縣的一個官宦之家,據歐陽山尊回憶,在曾祖母五十歲過生日時,家里演過一次堂會,歐陽予倩當時不過十歲,便對紅花臉出、黑花臉進的戲曲產生了興趣,早年對戲曲的熱愛在歐陽予倩的心中扎了根。
1907年初春,歐陽予倩在觀看了“春柳社”演出的《茶花女》之后,驚奇地說道:“戲劇原來有這樣一個辦法!”于是他加入了“春柳社”,演出了反對民族壓迫、種族歧視的《黑奴吁天錄》,宣傳革命思想的《熱血》等。他先后參加新劇同志會、社會教育團、文社、春柳劇場、民鳴社等新劇團體,編演了《運動力》等一批新劇,在上海和江、浙一帶演出,為中國早期話劇的興起做出了重要貢獻。還曾參加上海戲劇協社和南國社、建立廣東戲劇研究所并附設戲劇學校,抗戰(zhàn)時期又投身電影與戲劇界的救亡活動,組織桂劇改革。新中國成立后擔任中戲院長,投身于戲劇教育。他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為人們留下了早期劇作的梗概以及早期戲劇活動家的相關資料,并且出版了《歐陽予倩論文集》,對早期話劇做了歷史性的回顧和總結。
二、歐陽予倩的戲劇創(chuàng)作
歐陽予倩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戲劇事業(yè),是中國話劇的奠基人之一,他京劇、話劇一身二任,編、導、演均有所長,曾與梅蘭芳并譽,有“南歐北梅”之稱,同時也是杰出的戲劇教育家。
歐陽予倩的戲劇創(chuàng)作頗多,代表作有《回家以后》《潑婦》《潘金蓮》《屏風后》《忠王李秀成》《桃花扇》《黑奴恨》等。
三、歐陽予倩的戲劇創(chuàng)作觀
《回家之后》是作者將主人公置于“傳統(tǒng)的”和“現代的”兩位妻子之間,使其左右為難舉棋不定,也是作者當時的困惑與矛盾。劇作雖鼓勵女性捍衛(wèi)自己的價值和尊嚴,卻又過度渲染了女性“賢惠”的美德和封建農村的樸實之美,受到了傳統(tǒng)道德的影響。
到了創(chuàng)作《潑婦》時,作者的態(tài)度已經鮮明。在五四時期的“娜拉劇”中,《潑婦》的視角獨特,它能夠從自由戀愛的婚姻中,發(fā)現封建觀念很快地在這些所謂新青年身上復活的現象,著眼于復雜的社會現實,指出了在整個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未經根本改革之前,“自由戀愛”、“婦女解放”難以實現的問題。劇作熱情地歌頌了被封建勢力稱為“潑婦”的新女性憤然離家出走的反抗行為,“潑婦”的“潑”透著時代的光彩,是對五四精神的執(zhí)著追求,是對自己獨立人格的護衛(wèi)。
在《潘金蓮》中,作者以激越的感情和現代意識,將《水滸傳》中的“淫婦”潘金蓮塑造成了一個具有五四時期特征的女性,這并非是簡單的為潘金蓮翻案,而是作家結合現實與時代精神,通過對潘金蓮形象的重新塑造,將批判的鋒芒指向封建勢力和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將個性解放的思想賦予濃烈的戲劇性和更加具有美學特征的心理刻畫。劇中突出表現了潘金蓮被侮辱、被損害的悲劇命運和她那不屈而又被扭曲了的性格,受到了《莎樂美》與《空與色》的唯美主義劇作的影響,潘金蓮那種對“力與美”的崇拜,對青春愛情和個性解放的追求,體現了強烈的反封建專制主義的精神。
在構思巧妙的《屏風后》中,歐陽予倩對中國社會的批判表現得更加尖銳,塑造了“道德維持會”會長這個道貌岸然卑鄙荒淫的偽君子,揭穿了掩蓋他們丑惡靈魂的“道德屏風”。
歐陽予倩于抗戰(zhàn)時期創(chuàng)作的歷史劇《忠王李秀成》取材于太平天國后期的史實,將李秀成塑造成了赤膽忠心、憂國憂民的農民革命英雄,著重揭示了是太平天國的內部矛盾導致了天國覆滅,試圖以慘痛的歷史教訓激發(fā)人民的思考:沒有舉國上下的民主團結,高層腐敗無能,奸臣當道,國勢日下,李秀成單憑個人的忠勇愛國支撐殘局,是難逃悲劇結局的。由此使觀眾聯想到國民黨不顧民族大義,圍剿新四軍,使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處于危急的現實。劇本托古喻今,表達了廣大人民的心聲,在皖南事變發(fā)生后,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具有積極的歷史作用。
歐陽予倩在20世紀40年代以同名傳奇為藍本,創(chuàng)作了話劇《桃花扇》,與傳奇相比,話劇《桃花扇》在主題、情節(jié)和人物塑造,乃至結構和語言方面均有較大的不同,它一改傳奇中對明末民族矛盾的規(guī)避態(tài)度,將南明王朝忠與奸的對立,同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結合起來加以展現,劇中描寫了人民群眾與權奸的斗爭以及他們對入侵清兵的反抗,突出了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國之心和民族氣節(jié)的崇高性質,也對軟弱文人與投機文人給予了批判。
歐陽予倩熟悉中國傳統(tǒng)戲曲美學特征和觀眾心理,熟悉舞臺藝術的實踐,所以他的劇作舞臺性很強,藝術表現手法豐富,具有民族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