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平 潘月琴
昆山高新區(qū)立足“智慧高新”,依托傳承紅色基因的高新區(qū)黨校為主陣地,創(chuàng)設“紅根工作室”,通過培育特色課程和獨特品牌,構筑基層黨員教育精神家園,激勵廣大黨務工作者和黨員干部恪盡職守、創(chuàng)先爭優(yōu)。
為進一步激勵高新區(qū)廣大黨務工作者、基層黨員領導干部勤勉為民、廉潔奉公、盡職敬業(yè)、爭先率先、樂于奉獻,昆山高新區(qū)黨員教育依托傳承紅色基因的高新區(qū)黨校為主陣地,積極探索,創(chuàng)設“紅根工作室”,形成前后成線、上下為經、左右為緯、縱橫成網的教育格局,構筑黨員精神家園。
“紅根工作室”以“紅學院”為主要載體,統(tǒng)籌“紅色”資源,培育特色課程和獨特品牌,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守紀律、講規(guī)矩、重廉潔、有擔當,精心打造“加油站”?!凹t根工作室”有合理規(guī)范的場所設施,規(guī)范的教學方案和特色主題,圖文并茂的教學資料和完備的教學服務方案、應急預案。實地、實景、實情的現(xiàn)場體驗,真人、真事、真情的互動研討,為黨員帶來思想震撼和靈魂洗禮。注重“成果”轉化,構建課程體系。一是匯編近十年的論文成冊,按時間和內容分類,論文集匯總了高新區(qū)黨員教育的工作方法和智慧,對區(qū)黨員教育具有重要指導作用。二是合并近年來的科研品牌和爭先創(chuàng)優(yōu)項目成集,形成了新理論、新觀點和新突破?!叭缆?lián)盟”“四輪驅動”“三微課堂”等項目,都是來自“紅根工作室”教師和科研人員實踐和思考的結果,對基層黨員教育工作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弘揚“家國”文化,編撰系列讀本。一是匯編黨性教育系列讀本和課件,傳承紅色基因。匯編的《不忘初心》,成為高新區(qū)黨員日常學習的基本讀物。二是探究地方文化淵源,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編撰《尚法西塘》《玉山記憶》《智慧教育》等系列讀本,《亭林先生的廉治觀》《昆韻國曲》等專題讀本。三是拓編的《高新故事薈》,展現(xiàn)高新區(qū)不懈奮斗的拼搏精神和敢闖敢做敢創(chuàng)新的熱血尖兵精神,并以此再延續(xù)《高新故事薈》系列讀本,構筑“高新人”的精神家園。
高新區(qū)“紅根工作室”把主題教育與主題活動、理論教育與現(xiàn)場教學、主題教育與競賽座談有效融合。融專題式、現(xiàn)場式、體驗式和互動式教學于一體,為黨員教育品牌注入了新活力。依托“紅學院”,探索“黨建+”模式?!凹t學院”提供的專業(yè)且廣博的黨建知識,是基層黨支部書記、黨務工作者、黨員干部的“充電站”。責任、落實、創(chuàng)新是新時期黨員干部的鮮明特質,每個黨員干部有責任、有義務不斷地去豐富、踐行,始終把百姓放第一位,讓群眾與黨員成為“一家人”。打造“黨建+”工作品牌,打通社會治理服務的“最后一公里”,營造黨員干部健康成長的空間。實施多元“串聯(lián)”,力求“新、精、活、實、趣”?!凹t根工作室”把主題教育與主題活動、理論教育與現(xiàn)場教學、主題教育與競賽座談有效串聯(lián)。“新”,緊扣新理念、新思想、新手段、新構思;“精”,通過研討磨課、集中備課等力求出精品;“活”,注重講課靈活、題材和教育手段用活,互動式、探討式、情景式、案例式等交互結合;“實”,內容充實、目標落實、主題做實;“趣”,從內容到形式講究針對性、深刻性、生動性。“題”內“題”外的串聯(lián),變枯燥的說教為生動形象的展示,激發(fā)了黨員群眾學習的積極性。豐富“樂學”驛站,拓寬黨員干部學習廣度。一是圍繞主題設計專題“菜單”,舉辦知識講座,開展公益活動,培養(yǎng)黨員干部的良好行為習慣。二是推進學習平臺數(shù)字化,依托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傳播科學知識,促進良性互動,為黨員干部群眾提供了更加開放、平等、共享的學習平臺。三是開展主題班會、知識競賽、社科講座等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打造“十分鐘學習資源服務圈”。
“紅根工作室”發(fā)揮導向引領、凝心聚力的作用,探討新時代黨員教育發(fā)展路徑,讓普通黨員唱主角,豐富黨員教育品牌新內涵?!扒嗨{工程”激活黨員教育內在動力?;鶎永碚撔v員肩負著把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傳遞給基層干部群眾,化解基層干部群眾思想疑慮、理論困惑的重任,高新區(qū)黨校注重基層理論宣講員的培養(yǎng),全方位培養(yǎng)黨性修養(yǎng)高、教學經驗豐富、管理水平強的講師團。通過構建“青藍工程”、推行“導師制”、打造“學習共同體”,促進講師團成員健康成長?!叭龁文J健本珳史栈鶎狱h員?!叭龁文J健奔椿鶎狱h員出“訂單”,講師團擬“菜單”,高新區(qū)黨校統(tǒng)籌“買單”。根據(jù)不同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特點提出黨課需求,“紅根工作室”組織講師團統(tǒng)籌類型豐富的黨課,變高大上的理論說教為平易近人的互動式學習,讓黨的“紅色理論”真正“落地生花”?!叭笳n堂”筑牢黨員思想根基。“紅根”大講堂,“動”與“靜”組合?!办o”的是高新區(qū)黨校有固定的“紅根講堂”多媒體教室,“動”的是講師團,講師團在哪里,哪里就是流動的“紅根講堂”。“三微”云課堂,“課”內“課”外并聯(lián)?!叭⒄n堂”,即微信、微課程和微電影課堂,通過構建黨員“自”學新平臺,開辟黨員“樂”學新蹊徑,提升黨員“博”學新實效,探索黨員“微”學新模式,開拓黨員“善”學新境界,自由交流開啟“微”學模式,豐富黨員干部信息感知的渠道,激活教育全媒體傳播的能量?!皩嵕啊奔t課堂,理論與實踐結合。挖掘高新區(qū)紅色資源,以豐富的紅色資源為依托,以實物、實景、實例、實事為載體,充分挖掘顧炎武思想、朱柏廬治家格言等紅色資源,搭建黨性教育大課堂,以“學習新思想”為主線的玉湖實踐基地、以“對標、貫標、達標”工程的“紅學院”,不斷加強黨員干部黨性教育。開拓基層“實景”基地,南星瀆辦事處的“紅客堂”,將黨員教育實景陣地延伸到宅基一線;大眾村的“一脈相承”田間大課堂,將農村黨員教育呈現(xiàn)在田間大課堂上,成為黨員教育的活水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