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強 劉曉婧
摘要:成批量的零件進行熒光滲透檢測時,由于零件數(shù)量較多,操作時很難保證所有零件都能同時干燥。這種操作是否會對靈敏度產(chǎn)生影響?本文通過不同干燥時間試驗的對比,驗證了干燥時間對熒光滲透檢測靈敏度的影響。
關鍵詞:干燥時間;熒光滲透檢測靈敏度
滲透檢測是一種以毛細作用原理為基礎,用于檢測非多孔性金屬和非金屬零件的表面開口型缺陷。滲透檢測使用廣泛,可以檢測出因形狀、大小限制并且不適合進行磁粉檢測的零件的表面開口缺陷。教材中提到影響滲透檢測靈敏度的因素有很多,如滲透劑的性能、滲透溫度及時間、顯象劑的質量、操作方法及缺陷的大小及類型等。那么干燥時間對熒光滲透檢測靈敏度有影響嗎?有多大影響呢?這是教材中未提及的問題,也是此次試驗的目的。
1 概述
我廠采用的是手工熒光水洗滲透法。按照標準要求,用于檢測金屬零件的干燥溫度不應大于70℃ 。通常將零件放入帶有熱循環(huán)空氣的干燥箱內(nèi)干燥,干燥時間要能使零件剛好干燥所需的最短時間。但在實際檢驗中,單位檢測人員是先將干燥箱加熱至50℃ ,再用壓縮空氣吹掉零件表面多余水分,再放入干燥箱中。吹干一件放入一件,直至零件全部吹完在將干燥箱蓋好干燥零件。這種操作方法會導致每個零件的干燥時間不同,那么是否會影響檢測靈敏度呢?帶著疑問,進行了以下試驗。
2 試驗參數(shù)及過程
為了保證試驗的準確性,所有工藝參數(shù)將完全按照實際工作中的工藝參數(shù)要求進行。試驗中具體參數(shù)見表一。
2.1 預清洗:將試片從丙酮和無水酒精的混合液中取出,用脫脂棉擦拭干凈。自然干燥。
2.2 滲透:滲透液溫度為25℃,采用浸涂法,浸入滲透劑時間15分鐘,滴落時間10分鐘。在整個滲透時間里,試片需保持濕潤狀態(tài)。
2.3 去除多余滲透劑:在黑光燈下用水噴槍對試片進行清洗。清洗水水壓為0.27MPa,水溫為25℃,水槍與試片的距離約為30cm。在獲得良好的熒光背景下,清洗的時間應盡量短,以免造成過洗導致缺陷指示減弱。然后立即用脫脂棉擦拭試片上明顯水分。
2.4 干燥:將試片放入熱循環(huán)空氣干燥箱內(nèi)干燥,溫度為50℃,干燥時間見表二。
2.5 顯像:將干燥好的試片放入顯像粉柜中,在粉柜中通入0.17MPa的壓縮空氣2-3秒鐘,使顯像劑充分揚起并均勻覆蓋在試片表面。顯像15min后,輕輕敲擊試片去除多余顯像劑。
2.6 觀察:在暗室適應1min后在黑光燈下觀察試片的顯示結果。試片顯示結果見表二。
3 ?試驗結果及分析
從上表可以看出,當干燥溫度相同時,隨著干燥時間的增加,缺陷的顯示逐漸減弱,缺陷顯示靈敏度下降。即可以證明,當放入干燥箱的零件的干燥時間前后不一致時,是極有可能造成零件檢測靈敏度降低。
這是因為,缺陷顯示的形成是通過使用顯像劑在毛細作用下將缺陷中的滲透劑吸附到工件表面上,并將缺陷痕跡顯示在工件表面上橫向擴展,放大至肉眼可見。但是干燥時間過長,滲透液由于揮發(fā),細微缺陷中的滲透劑量降低,滲透劑不能與顯像劑接觸,致使形成可見指示的擴散作用失效,使顯示降為3點。而且,在持續(xù)的施加微熱下同樣也會使?jié)B透劑蒸發(fā),滲透劑粘性增大,顯像時毛細作用力下降,顯示靈敏度減弱。過度的干燥時滲透劑中不易蒸發(fā)的物質附著在缺陷中,使?jié)B透液干在缺陷中造成后清洗十分困難,極有可能在檢驗過程中導致第二次復驗時無法顯示第一次檢驗時所顯示出來的小型缺陷,造成漏檢。
4 結論
可以看出,干燥時間應盡量短,它只與零件的材料、尺寸、表面粗糙度、表面水分、零件的初始溫度、干燥箱的溫度等因素有關,與每批干燥零件的數(shù)量無關。所以,這種零件放入干燥箱內(nèi)的時間前后不一致造成零件干燥時間不一致的工作習慣是一定會造成檢測靈敏度下降,并影響產(chǎn)品質量的。因此,需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4.1 改掉原有的工作習慣,應將零件一批一批同時放入干燥箱中,同時加熱干燥。干燥后馬上移出干燥箱。
4.2 提高檢測人員的責任心與專業(yè)技能,盡量避免由人為因素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檢測結果,從而有效的提高檢測的真實性及可靠性。
參考文獻
1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編.滲透檢測[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6.
2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yè)委員會發(fā)布.滲透檢驗GJB2367A-2005.[M].國防科技工委軍標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