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艷
江西省贛州市濱江第二小學
每個漢字都有著不同的結(jié)構(gòu)和不同的含義,而字形是表意文字,背后都有一定的文化意義,這些意義就是字理。在眾多識字教學方法的探討下,只有通過利用字理來教導學生識字才符合文字學教學意義以及心理學和教育學的教學理論要求。教師要依據(jù)字理,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開展有效的識字教學,幫助學生掌握中華漢字的結(jié)構(gòu)邏輯和語言邏輯,從而為后期的學習做好鋪墊。
單獨的講解字的偏旁和部首會使得整個課堂氣氛沉悶,沒有生機,自然無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通過字理的利用進行識字教學,將每個字的背后蘊含的故事和意義分享給學生更能營造趣味性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開展字理識字教學能有效豐富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提升教學的互動性。通過字理開展有趣的編字謎、編寫順口溜等活動,使教學多樣化,更能幫助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下理解字的意思,記憶字的字形,從而提高識字的教學效率。[1]
每個漢字都有獨一無二的結(jié)構(gòu),這也體現(xiàn)了漢語的魅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形意結(jié)合”的教學手段來提升學生對識字的興趣和熱情。比方說,在講解“一輪朝陽”這個詞時,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朝”的古文字,引導學生思考這里面包含著其他哪些字,通過探究得出左邊的“日”和“十”代表草,右邊“月”,結(jié)合起來就是一輪紅日從草叢間升起來,而天上還有一殘月。然后再引導學生思考月亮快要消失,太陽升起來的時候是什么時間段?學生就能明白“朝”代表早上和清晨的含義。以同樣的形式介紹“陽”字,學生不僅能理解朝和陽的意思,也能明白朝陽是太陽剛升起來的意思。通過字理開展問題互動,使學生自主探究字形的由來和意思,從而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間接掌握對字形和字義的認識和理解。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布置大量的抄寫作業(yè),不結(jié)合字理教學,不管是字的筆畫還是結(jié)構(gòu)都是重復地抄寫記憶學習。這種機械的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無法理解清楚字的意思,對字形的掌握也很難全面,而且也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無用功,產(chǎn)生厭倦感,出現(xiàn)學前忘后的不良教學現(xiàn)象。這種教學只注重結(jié)果,不注重過程是達不到現(xiàn)代新課改教育的要求和目標的。教師要利用字理進行識字教學,使學生加強對字的理解深度,從而打好語文學習基礎(chǔ)。[2]
教師通過字理幫助學生識字,能把機械記憶轉(zhuǎn)化為思維記憶,在面對不認識的字時也能大致理解其中含義。例如,教師在教學“肢體”中的“肢”字時,教師可以運用圖文對比的手法展示月和肉的小篆,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兩者樣貌相近,因此,后來兩者作為一個偏旁,叫肉月旁,所以具有該偏旁的字大部分都和身體中的部位有關(guān),像腿、臂等。通過字理能使學生產(chǎn)生識字的思維邏輯導圖,從而使學生高效記憶字的同時加深對字的理解,提高對字的理解深度。
小學生的年齡小,很多較難的字在考試過程中他們常常會忘記怎么寫,特別是對于一些筆畫多,字形復雜的字。許多學生經(jīng)常會寫錯這些字,導致考試的成績不盡如人意。而通過字理教學識字能幫助學生分解字的結(jié)構(gòu),從而使學生學字時將大問題分解成一個個小問題,學生再解決一個個簡單的小問題,使學生掌握復雜字的意思和記憶。
學生理解字理可以使字變得更加易懂和好理解。例如,學生在學習“鯊”這個字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把字的部首拆分,得出“沙”和“魚”兩個字,這兩個字學生都能理解大概含義。這樣學生在寫“鯊魚”這個詞匯時,能第一時間想到“沙”,再聯(lián)想到鯊魚是魚類,下部分再加“魚”,從而正確寫出詞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教學目標,構(gòu)建符合學生理解能力水平的是識字教學課堂,使學生在學字的過程中,感到字易懂、易記憶,這樣的課堂才能體現(xiàn)教師的教學水平,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小學生的大腦發(fā)育尚未完善,死記硬背的方法記憶知識不僅會使得學生感到乏味和枯燥,而且對知識記憶的印象也不會在大腦保留長久,對于語文識字教學更不應(yīng)該這么做。教師要利用字理將每個字的意義和故事分享給學生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學習的自主性,并通過字理的學習加強對字的理解深度,對字的記憶更深刻。通過字理的講解,也能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聽懂每個字所表達的意思,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提升學生的文字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