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紹興市中等專業(yè)學校
“三師型”教師是在“雙師型”教師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所以“三師型”教師必須擁“雙師型”教師的能力(即:既能勝任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學生實踐操作),同時還需要擁有教科研能力。廣義定義上,綜合能力強,培養(yǎng)的學生符合現代企業(yè)需求的中職教師,均可稱為“三師型”教師。
中職教育在整個學歷教育中處于中間地位,既不像“普高”,培養(yǎng)的是理論型人才,也不像“藍翔”培養(yǎng)的是實操型人才,中職需要培養(yǎng)的學生是既懂理論,又懂實操的復合型藍領人才,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自己本身也是復合型人才。
最早中職教育實行的是理實分開,也就是理論知識由專業(yè)理論教師來任教,實踐操作技能課則是由專業(yè)實驗教師來指導,而就業(yè)指導課程則是由學校就業(yè)指導中心的教師來進行承擔。這樣,對于學校而言,投入的教學成本較大,涉及的教師過多,而對于教學而言,沒有前后承接,因為每個教師都只管理自己部分的教學工作,并且不同教師對于不同課程教學的內容在銜接上也有各自的理解,很難做到全部統(tǒng)一。
之后中職教育實行的是理實一體,產教融合,它強調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設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讓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全程構建素質和技能培養(yǎng)框架,豐富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教學質量。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直觀和抽象交錯出現,沒有固定的先實后理或先理后實,而理中有實,實中有理。突出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充分調動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教學方法,而能夠運用這種方法的教師就是需要擁有“雙師型”能力。
現在,中職教師除了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外,還需要擁有教科研的能力,教師的角色要求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在組織學生學習的同時,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健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置身經濟時代,教師若要勝任本職工作,必須不斷更新觀念,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而要實現教育創(chuàng)新,僅憑經驗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從事教科研。
教科研有利于教師較快地更新教育觀念。與教育發(fā)展相適應的觀念的形成,不僅僅是記住一些新觀念的詞句所能達到的,它需要教師自身去研究、去實踐、去體會、去探索、去創(chuàng)新,經過長期的堅持和積累,不斷改進和提高,逐步形成一套個性的教學特色,將新觀念滲透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
中職教師培養(yǎng)成“三師型”教師一般以十年為基礎,在這期間里,需要讓他們站上講臺,站穩(wěn)講臺,學會上課,學會說課,指導技能,主帶競賽,勝任班主任,會寫論文,能做課題,參編教輔,編寫校本教材,出版教材等。
在這期間里,首先給新教師配備一個師父,由師父進行指導,讓其先能站上講臺,鍛煉出教師應具備的素質。接下來就是讓新教師參加各類上課比賽,在參加比賽的過程中,他可以全面掌握一個理論教師該具備的教材分析能力,學生分析能力,備課能力,課堂組織能力等綜合性能力。最后就是學會說課,說課是讓教師以語言為主要表述工具,在備課的基礎上,對具體課程的理解,闡述自己的教學觀點,表述從具體執(zhí)教某課題的教學假想、方式、策詳以及組織教學的理論依據等。說課可以培養(yǎng)新教師對課程的理解、備課的解說、上課反思的能力。
培養(yǎng)新教師實踐操作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帶技能競賽,要想帶好學生競賽,首先得自己會,不僅得會,而且得精,所以通過讓新教師帶技能競賽的方式,可以快速又全面的提高新教師實踐操作能力,在帶技能競賽的過程中,可以及時更新提升技能操作的方法。
在帶競賽過程中,新教師可以小范圍的體驗班主任工作。技能競賽是正常教學外的一個單獨的團隊,在這個團隊的教師不僅要教學生技能,而且也要處理學生之間各種問題,解決各種矛盾,取得學生的信任,以此建立起良好的團隊合作,這些方面其實就是一部分班主任的工作。
新教師在帶技能競賽的過程中,既學精了技能,又能掌握一個班主任的“走心“工作。
新教師通過技能競賽這小范圍的班主任工作后,初次當班主任表面看似沒有問題,但是實際還是會存在問題的。首先,技能競賽團隊只是小范圍的,只有10個左右的學生,那相對暴露出來的問題少,學生矛盾也少。其次,技能競賽團隊的學生是各班挑上來的,相對于班里的同學更優(yōu)異一點,這些優(yōu)秀的學生對于自我學習,相對有自覺性一點。但在一個正常的班級里,肯定有幾個不優(yōu)秀的學生,甚至是脾性不好的學生,對于這樣的學生,需要教師通過一定的方法進行指導,最終讓這些學生能夠與教師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最后,技能競賽團隊是不需要參加學校的班主任考核,而正常班主任是需要參加學校的各項考核,學校的考核是面向全校所有班級的,對于你們班而言,可能有部分考核是合理的,但也會存在不合理的內容,這就需要鍛煉新班主任如何應對學??己?。
新老師在做班主任期間可以接觸各種類型的學生和家長,可以面對各類的突發(fā)事件,而這就可以培養(yǎng)一個新教師遇事處理的各種綜合能力及提升為人處事的能力。
一個新老師能夠上好理實課,能夠帶好技能競賽,又能勝任班主任,這已經是一個很高的要求。但是對新教師的培養(yǎng)不能僅著想于眼前,要看到將來的發(fā)展,要與高校的教師看齊,要提高教師本身的綜合素質,是對一個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要把我們的教師從“雙師型”培養(yǎng)成“三師型”,關鍵點在于教科研。
培養(yǎng)一個新教師基礎的教科研能力,主要從論文、課題、教輔、教材等的編寫工作。這能力不是一蹴即成,需要在平時的工作中慢慢積累,而這能力也是目前大多數中職教師所缺乏的。
如何培養(yǎng)一個新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就成為了把教師從“雙師型”培養(yǎng)成“三師型”的重點。對于如何培養(yǎng)教師的基礎教科研能力可以概括成兩個字:“究”、“寫”。
“究”是指以本職工作的內容為主要研究對象,把工作中的各種經歷,用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目光,觀察平時的工作,分析思考。
“寫”是指以“究”為基礎,把研究結果以文字的形式展現出來。
“三師型”教師的短缺,已成為中職教育培養(yǎng)人才的絆腳石,也是中職學校必須突破的瓶頸。人才培養(yǎng)非一朝一夕之功,除了要求中職教師不斷自我學習、自我提升,學校、教育部門等各級相關部門也應不斷增加培訓投入,為中職教師的成長提供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笆陿淠?,百年樹人,對于中職教師的培養(yǎng)不是在一朝一夕間產生,而是需要長時間在教育第一線工作中積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