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幅員遼闊,有23個省,5個自治區(qū),2個特別行政區(qū)。中國各地有數(shù)不清的地名,我們這期就來和蘇蘇姐姐看一看山東省內(nèi)一些有趣的地名,看看它們都有哪些歷史典故。
青島
最早以地名見諸文獻是在明代。明萬歷年間,即墨縣令許鋌在《地方事宜議》中稱:“本縣東濱海,即中國東界,望之了無津涯,惟島嶼羅峙其間,島之可人居者,曰青(即青島)、曰福(即大福島)......”
當時青島、大福島等均屬即墨縣轄。這里“島之可人居者”,不是指前海中無人居住的“小青島”,而是指陸地村鎮(zhèn)的稱謂,一直沿用到清代。1897年德占青島后,簽訂“膠澳租界條約”,因范圍包括膠州灣一帶,整個租借地稱“膠澳”。
民間俗稱“大青府”。1899年,德皇令租借地的市區(qū)稱為青島。1929年全區(qū)域稱青島市。
蓬萊
很早以前,渤海中有三座神山,其上物色皆白,黃金白銀為宮闕,珠干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吃了能長生不老。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為求大秦江山永固、個人長生不老,便慕名來到這里尋找神山,求長生不死藥。他站在海邊,眺望大海,只見海天盡頭有一片紅光浮動,便問隨駕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島?!鼻厥蓟蚀笙?,又問仙島叫什么名。方士一時無法應(yīng)答,忽見海中有水草漂浮,靈機一動,便以草名“蓬萊”做了回答?!芭钊R”者,“蓬草蒿萊”也。據(jù)說,蓬萊這個神山名就是這樣來的。
泰安
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則四海皆安”,寓國泰民安之意。五萬年前已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六千至四千年前,位河兩岸的氏族部落創(chuàng)造了繁盛的"大汶口文化"。夏商為青州、徐州之地。周代分屬齊魯。秦屬濟北郡、東郡。西漢初設(shè)泰山郡,隸兗州刺史部,北齊改為東平郡。隋初分屬濟北郡、魯郡、瑯琊郡。唐隸兗州、沂州。宋隸兗州襲慶府,隸京東西路。金天會十四年(1136年),設(shè)泰安軍,泰安之名由此始。
煙臺
據(jù)明史記載: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為加強海防軍事建設(shè)防止海上倭寇不斷侵擾,朱元璋準奏批建寧海衛(wèi)(今牟平區(qū))“奇山守御千戶所”,這是煙臺境內(nèi)最早的發(fā)祥地,時比北京1420年(明永樂十八年)建成的“紫禁城”還要早22年,可以說奇山所城有著古老的悠久歷史。在建“奇山守御千戶所”的同時,于其北山(今煙臺山)頂設(shè)建“狼煙墩臺”,被土人(當?shù)厝耍┓Q為“煙臺”,并被傳為煙臺的始源。對此,有二點疑論:一是至今還沒發(fā)現(xiàn)依此定為煙臺始源的石刻和文字資料;二是當時“狼煙墩臺”在全國沿海邊疆遍地設(shè)建,總不能千篇一律的全稱為“煙臺”,那樣恐怕“煙臺”豈不各地皆是?由此,看來這些只是推論而說。
日照
日照市這個地名的由來是,那是太陽出來首先照到的地方,而且全天接受太陽照射的時間也比別的地方久一些。
西周到戰(zhàn)國前期屬莒國。公元前11世紀,周滅商后,封少昊之后裔為莒國君,定都今莒縣城陽。公元前431年,莒國被楚所滅,歷經(jīng)滄桑沿革,宋元佑二年(1087年)置日照鎮(zhèn),屬莒縣,取“日出初光先照”(據(jù)乾隆年間《日照縣志》記載)之意,始有“日照”之名。
沒想到我們山東省會有這么多有趣的地名吧!蘇蘇姐姐想告訴你們,這只是一部分哦,山東還有很多有趣的地名,以后我們再一起去探索學習。